神宗皇帝即位時,和多數的年輕人一樣,正處在一個意氣風發,想要建功立業的年紀。(圖片來源:故國神遊)
治平四年春正月,宋英宗駕崩,宋神宗即位。也就是說,從正月開始,年號還是舊年號,大宋朝已換了新主人。在介紹這位新主人之前,先講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當年仁宗還在的時候,在宮內讓人修造了一座亭子,命其名爲「迎曙亭」。之後不久,仁宗就立皇侄趙宗實爲皇子,賜名爲趙曙。這時仁宗忽然想到那迎曙亭的曙字正是這位過繼皇子的名字。說起來,仁宗自己沒有兒子,只得過繼宗室子孫做为皇位繼承人,這大概是宋仁宗這輩子最不願面對卻又最無可奈何而必須面對的現實,所以當他一閃念間將「迎曙亭」與趙曙關聯到一起時,不知作何感想,是感慨萬事前定而心下釋然,還是感知天意難違而心頭一沉,總之,他決定將這迎曙亭再改個名字。想來想去,想到一個「旭」字,又想到一個「煦」字,最後定名爲「迎煦亭」。不過,無論是旭還是煦,大抵也還是曙光意思。而仁宗皇帝更加沒有想到的是,無論是「旭」還是「煦」,居然又與英宗之子,未來的神宗皇帝的名字諧音,神宗叫趙頊,雖不同調,確是諧音。想來,從仁宗修造這座亭子開始,冥冥之中就已示現了英宗、神宗將要接掌大宋朝的天意。
神宗皇帝即位時剛剛20歲,和多數的年輕人一樣,正處在一個意氣風發,想要建功立業的年紀。但是當他坐上龍椅,放眼一望,卻感到眼前的朝廷如此陌生。因為他的父親在位不長,所以朝堂之上一大片都是仁宗時代留下的三朝老臣。而神宗雖然貴為天子,但從年紀上講,只是一個年輕人,從閱歷上講,更沒有治國經驗可言,可是他又偏偏是一個很有想法,銳意進取的青年天子。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這些老臣中,誰能和他君臣同心,君臣一體。他需要有人幫他。
治平四年三月,宋神宗曾對他的東宮舊臣王陶說過一句話:「朕與卿一心,不可轉也。」這樣的記載,透露出的不只是宋神宗對王陶的信任,還有他急於尋找同盟之迫切。而王陶又是如何回應宋神宗對他的期許的呢。王陶說:「謹聽納、明賞罰、斥佞人、任正士。復轉對以通下情,省民力以勤農桑,先儉素以風天下,限年藝以汰冗兵。」這樣的建言有大局,有細節,有主次,有先後,卻唯獨少了些「新意」——在神宗聽來,這些大抵都沒有跑出當年慶曆新政的思路去。顯然,神宗想要聽的,似乎不只是這些。
關於爲政之道,除了王陶,神宗也跟趙抃有過一番討論。趙抃曾任益州轉運使,益州就是蜀地,有句話叫「天下未亂蜀先亂」,就是說這個地方不好治理,但是趙抃卻將蜀地治理得很好。不過,比他在蜀地的政績更引人注意的是他入蜀時的「陣仗」——匹馬入川,隨身只帶「一龜一琴」,亦有說是「一鶴一琴」,亦有說龜,琴,鶴都帶了。顯然這讓神宗皇帝大爲好奇,就問他當年匹馬入川,僅帶一龜一琴,難道「為政之道可以如此簡易嗎?」
神宗是天子,但更是一個青年,這個青年看不懂趙抃的「簡易」,因爲有些東西是需要在時間中慢慢去沉澱去看懂。趙抃退而上疏,將他的爲政之道一一寫下,大抵也是重道德,識正邪,嚴號令,明賞罰之類,與王陶說的也差不太多——而神宗似乎心不在焉。
其實,此時的神宗最關心的事有兩件,一件是西北邊事,一件是內政改革。
關於改革,熙寧元年二月,宋神宗曾對樞密使文彥博說「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熙寧元年四月,他再次對右正言孫覺提到「欲革積弊」。
至於邊事,宋神宗更是表現出尤其的關注。治平四年六月,陝西轉運使薛向曾獻策招降橫山蕃部,宋神宗十分支持。並讓薛向再有獻策,不必對兩府說,而是直接向皇帝匯報,宋神宗要親自坐陣指揮。說起來,這個做事風格還真有點像喜歡乾綱獨斷的宋太宗。
而改革與邊事之間,又是緊密相關的。熙寧元年三月,宋神宗對文彥博說「當今理財最為急務,養兵備邊,府庫不可不豐,大臣共宜留意節用。」也就是說,神宗改革意在理財,理財意在備邊,而從後來的故事看,宋神宗所想,應該不只是備邊,而是拓邊了,一句話,宋神宗要下一盤大棋。
但是前朝老臣們所想,多數都與新皇帝不一樣。特別是在拓邊問題上。就以招降蕃部之事為例,陝西轉運使薛向、西北名臣种諤說橫山蕃部有歸順之意,希望朝廷能夠招降他們,並且因為橫山蕃部是西夏人的勢力範圍,本是對西夏稱臣的,所以薛向和种諤還希望借吸納蕃部達到削弱西夏的目的。宋神宗對此十分贊同。但是在這個問題上,韓琦、李師中、司馬光等多數的大臣們,都不以爲然。他們認為西夏人已向宋朝稱臣,就不應當再招降西夏人的叛臣,輕起戰端。三朝元老富弼更是給神宗皇帝潑了一盆冷水,他說:「陛下臨御未久,當先布德澤。且二十年未可言用兵,亦不宜重賞邊功。干戈一起,所係禍福不細。」神宗聽完這番話後「默然良久」,半天都緩不過神來,可以想見他當時的心情,怎一個涼字了得。
可以說,改革也好,理財也好,這一切的根本動機、根本源頭都是為了養兵,為了拓邊,但是就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宋神宗與朝臣們卻有著根本的分歧,更不用說其他。所以宋神宗坐在朝堂之上,確有一種孤獨感,這種孤獨感,不只是因為居高臨下,還因為孤掌難鳴。所以,宋神宗在他繼位之初的一年半的時間中,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在朝臣中尋找支持者,正如我們這一篇標題所云「承天命宫内迎煦 求治道朝中訪賢」。
然而就在宋神宗孤掌難鳴的時候,一個人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希望,這個人就是王安石。說起王安石,他也是仁宗朝的老臣。就在宋神宗尋找同盟的時候,王安石也在靜侯天時。那麼他能否等到風雲際會的一天呢,這個問題我們下篇再敘。
歡迎關注【故國神遊】頻道
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
責任編輯:古風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