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你去Google还是图书馆?

发表:2005-03-03 01: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有些密歇根图书系统的内部人士担忧,Google的计划会让大学的馆藏失去独特性,而变成庞大数据库的普通一部分。

"扫描过的东西只能让你了解到事情的局部,整卷整卷的文献是不可以全部扫描的。我 经常回忆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绅士在图书馆中亲眼目睹,一位学者竟然在轻轻地闻一本书。我要说,人对于书籍的眷恋,就好像那些在霍乱流行时期曾用醋来预防过疾病的人,一辈子都不能忘怀醋的芳香一样。"

当你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下意识的动作是打开IE浏览器,登陆Google,还是匆匆出门,去图书馆找个究竟?

作为全球知名的搜索网络,Google正计划将牛津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几家顶级研究性图书馆的馆藏著作转化成为电子文件,放到网上让人们免费搜索阅读。在很多人看来,Google的这个计划是踏出了建立全球虚拟图书馆的第一步。

□拓宽视野,还是打乱章法?

根据《纽约时报》近日所做的一些调查显示,很多学者、图书管理员都对Google的这一计划表示了赞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信息学教授保罗.达盖德称赞说,这一计划的推行,将以最快的速度打破世界顶级图书馆之间的禁忌之墙。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人文学院院长大卫.纳索也表示,通过关键词来搜索书籍以及研究文献,不仅可以缩短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时间、减少传播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钱,同时以一种十分便捷的方式拓宽了科学家们研究的视野。

没有人敢大胆预言,未来的世界可以不需要实际存在的图书馆,因此面对一片赞同的声音,持反对意见的人们提出了他们的疑问。作为美国文件协会主席,伦达.C.金默森先生获悉这个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对于Google公司的这项计划,金默森先生明显怀有忧虑。由谁来拣选这些资源?谁来进行管理和鉴别的工作,以此预防成千上万可能会发生的断章取义? Google的用户会不会因为使用了网络图书馆而最终舍弃了通过阅读一本书、查阅一份历史资料,然后在漫长的研究中寻获珍宝的喜悦?这些搜索文献会不会经过一定的改良,来减轻那些已经陷身书海的学生的困扰?如何鉴别网络资源的真伪?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员通过专业的图书归类方式,让人们更方便地拣选所需要的资料,在Google推行的这种计划中,这些图书管理员将充当什么角色?他们是否也会加入合作,来删减信息中的冗余部分?

即便是Google合作的那些大学和图书馆,也各自持有不同的态度。Google跟每个图书馆的合约都有轻微的不同。

例如他们将会从斯坦福大学挑选800万本图书;而在跟密歇根大学签订的合约中,图书的数量也达到了700万册;在跟哈佛大学最初合作的过程中,只能选取4万册图书;跟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合约中更明言规定,1900年以前出版的图书只能限量取用。相对于一些大学图书馆在书籍取用数量以及范围上的限制,纽约公共图书馆却慷慨地将一些没有版权限制、易碎的珍贵馆藏都提交了出来,因为该图书馆的官员认为,或许很多学者会对这些资料感兴趣。

有一些被采访的学者们担心,对于那些1923年之后在美国出版的受到版权保护的书籍,Google并没有办法完全复制到网络中。对此,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人文学院的纳索院长表示,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习惯了阅读文献的摘录片断,而不是阅读整篇文献。

□取而代之,还是强强联合?

"(Google)这项计划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虏获了人们的想象力。"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出版研究院院长凯特.威登博格表示,"到底是对还是错,不是唯一的问题,也都不是唯一的答案。"

2004年,威登博格女士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一项历时3年的有关研究习惯的调查,其调查对象是来自不同城市的1233名学生。这份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取用电子资源已经成为学生采集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尤其是那些大学生。

另外,威登博格女士指出,一个强大数据库的好处在于,它能让学生更便捷地进行跨学科研究,变换教授提出的问题,给出更为生动丰富的回答。她举了一个例子,例如一个有关"风土人情变化"的论题,同时涉及到政治问题以及自然科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哥伦比亚大学,关于这两方面的图书分别存放于两幢不同的大楼里面,学生如果只是通过去图书馆取阅图书来搜集资料,自然要大费周章。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确认网络资源的可信性仍然存有疑惑,所以,威登博格女士认为,建立网络虚拟图书馆并不会真正损害到那些拥有珍贵书面资料的顶级图书馆的威望。她说:"我反而比较担心那些在图书馆以外的地方,譬如博物馆和档案室中保存着的大量原始文件的安全。"

只是最后,威登博格女士也承认,"但是我也发现,图书馆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提出问题,同时又找到答案。在虚拟的世界中,将由谁来充当一个这样的角色?"

而作为反对声音,美国文件协会主席金默森先生表示,在理论上,他是支持Google的这一计划的,但是同时他更强调:"扫描过的东西只能让你了解到事情的局部,整卷整卷的文献是不可以全部扫描的。我经常回忆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绅士在图书馆中亲眼目睹,一位学者竟然在轻轻地闻一本书。我要说,人对于书籍的眷恋,就好像那些在霍乱流行时期曾用醋来预防过疾病的人,一辈子都不能忘怀醋的芳香一样。"

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学教授罗伯特.丹顿对金默森先生的观点表示赞同。丹顿教授正在撰写一本有关书籍历史的著作,他表示一个专业的研究者可以凭借察看书籍装订的方式以及纸的质量就能判断出这本书是由哪个出版社在什么时期出版的,甚至能够觉查到有些怎么样的人借阅过这本书。说起Google的这项计划,他对Google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图书馆都留有了余地,"或许,大家对于这项创举存在一种误解。以为只要进行这项计划,所有的学问就都凝聚到我们的指尖上来了。"

作为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保罗.李克勒克先生以图书馆的现状为实例,特意说明:"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只能二选一的情况。现在的图书馆都已经得到了网络的改造,图书馆也同样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分类和储藏。就好像电视不能取代收音机,录像带和DVD不会让人们放弃去电影院,同样地,看一本就在手边的书还是比上网容易。每年有来自 200个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登录纽约公共图书馆的网站,我们一年的点击率达到75000万次,而且我们从来没有为我们的网站做过任何市场公关或是广告活动。这就是网络,这个新兴元素为图书馆带来的益处。去年,有1300万名读者来我们图书馆借阅图书,我们为读者提供了多样性的服务,既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也包括虚拟世界中的。网络的发展对人类智慧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独霸一方,还是融会贯通?

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卡罗尔.布雷.卡西安诺一直强调,地方图书馆应该更接近当地民众的阅读要求,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千篇一律的书籍。这也就意味着图书馆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而从某种角度来讲,网络的发展除了可以便于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写作,甚至也为图书馆在选择书籍方面给出了一种指引,例如现在的图书馆开始越来越少对外贩售指导性书籍,因为这些资料大多数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

卡西安诺女士还向媒体公布了这样的一个数据,在美国,过去的10年中,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人数翻了一番,一年内达到12亿人次。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来寻求帮助,整理资料。"很多人说,我把东西放到Google上,获得了4万个点击率。4万个跟12亿相比,孰多孰少其实一目了然。"因此,所谓"网络会最终侵犯乃至取代图书馆"的看法,在她这里变得不屑一谈,正是因为图书馆有着网络不可取代的特异性,图书馆才能更加长久地存在下去。

另外,很多大学领导都开始意识到,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一条信息没有被公布到网上,那么这条信息就不算是存在过。密歇根大学教务长以及学术事务执行副校长保罗.卡朗特表示很多大学都很想把学校里面的馆藏资料数字化,并希望大学在购买书籍的时候能够互相合作,以此来避免在不断增长的知识世界中,再增添冗余资料。而Google的计划正好符合了大学的要求。

卡朗特先生承认有些密歇根图书系统的内部人士担忧,Google的计划会让大学的馆藏失去独特性,而变成庞大数据库的普通一部分。但是他坚持认为,Google的计划反而是一种良好的广告形式,会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图书管理员还是会继续负责收藏和整理我们现有的资源,很多学者都会上网,然后发现,‘我得亲自去看看那本原着 ',然后来到图书馆。"

卡朗特先生甚至预想,在20年内,大量的收藏资料将会被各种不同的机构资源共享,"当世界上有无数人想看看《到灯塔去》那本书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真实地去将这本由一个社会学家在1951年写成的专论重新印制无数册。"

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