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为啥带长命锁(图)

发表:2008-09-12 21: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也叫"寄名锁"。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一直挂到成年。

新生儿满百日或周岁举行的仪式中最为流行的是挂长命锁。锁是一种起封闭作用的器具,门、箱等一旦上锁,就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把锁的用处加以夸张引申,便可用来锁住无形的事物。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也被称之为"长命缕"。也有叫"长生缕"、"续命缕"、"延年缕"、"五色缕"、"辟兵缯"、"朱索"、"百索"等名称的。
  
关于佩长命缕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岁时广记》以及《留青日札》等书的记载。在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不仅用于端午,还用于夏至。在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广大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继续存在。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可见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京都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百索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了长命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