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什么]
中国的工业生产正在持续加速,但这却是个令人忧心的警讯?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9月1日刊登一篇由穆迪(Moody's)经济分析师陈颖嘉(Sherman Chan)发表的分析评论,文中指出,中国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持续上升,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隐忧。
[宋浩注:PMI指数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显示经济扩张;若接近60%时,则通货膨胀的威胁将逐渐强化;当指数低于50%、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鸟巢前的一家人
文中指出,中国的PMI指数从7月的53.3上升到8月的54,已经是连续六个月呈现上扬状态,但却也因此带来工业产能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疑虑。
作者指出"与过去几个月不同的是,企业对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再次上扬不见得会欣喜若狂。自温家宝总理上周警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后,市场人气就一直惴惴不安。"
文中强调,中国的经济复苏确实可能一波三折,而持续扩张的PMI指数即为一个警讯。然而,作者认为工业生产持续扩张、也可能从另一方面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可望略微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宋浩小评]
光看这篇分析,还是摸不著头脑,对吗?建议你可以上网找找香港大学教授郎咸平的演讲来参考一下,你就会对中国经济现况有更明朗的掌握了。
为什么中共官方一直乐观地宣称现在国家经济成长优于预期,然而却又另方面忧心地再度推出宏观调控?为什么号称经济成长、工业生产成长,但咱们百姓却好像还是找不着工作、收入还是这么低呢?为什么银行为了刺激经济放出了这么多现金到市面上让人投资,但却好像感受不到工厂增加、企业增加、人民就业也增加呢?
一如郎咸平分析的,中国经济属于不对称的"二元经济"模式,一边是火热到不行的"大建设"工业部门,如钢铁、水泥等;另一边则是冷清至极的制造业。
钢铁、水泥等热部门受到中共政府的"四万亿救市"方案关照而活跃不已,但这些大建设却与我们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或帮助。比方说造桥、铺路、盖高速铁路,这些工程虽然能促成部份劳动工人与工程师就业,但对多数民众并没有太大帮助。
反观过冷的制造业部门,这些是多数民众赖以维生的工作来源,却因为海外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内需提振不起(因为大家所得偏低),加上中国投资环境风险增高,使得制造业纷纷倒闭;加上救市方案并未让制造业受惠、且热部门产业造成原材料价格逐渐上扬,制造业者生产成本更是大幅提高。就这样,导致许多制造业者不愿投资本业,甚至把现金撤出、拿去炒楼炒股。
加上从银行低利放出的金钱,并非用于投资民间消费产业,反而流入股市、房市谋求快速套利,从而造成目前房市、股市大幅上扬(虽然这两天股市受到卖压而持续重挫),但这对国家经济与人民就业、人民所得其实并没有太大帮助。
相对的,这种表面上的经济过热错觉还会带来高物价、通货膨胀的问题,造成一般民众生活更为艰辛。许多国际媒体也都纷纷关注这个问题。
因此,尽管百般不愿意、也不乐见,但我们百姓们确实可能得准备面临下一次的通胀挑战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首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