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是中唐时期南阳一个秀才张打油创造的诗体。那厮虽然熟通诗法,但天生反骨,勇于创新,并不热衷于当时盛行的格律诗,反而爱上了街头巷尾、乡村田间的俚歌,从收集到创作,非常投入。随着时间推移,张打油肚子里的俚歌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创作灵感也愈发敏锐,据传能指什么吟什么,出口成章。
他的成名据说与张贴小广告有关,有一天他用木炭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六出飘飘下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拿扫帚的拿扫帚,
拿铁锹的拿铁锹。
不料被城管拿住,以毁坏市容罪拿去见官。秀才说我是知识分子,受过高等教育,怎么能写这么俗气的诗啊。县官就让他以当时的政治形势为题写一首雅诗。这个鸟人端得厉害,张口就来:“十万天兵下南阳。”大家一听很雅啊!但他接着写道:
十万天兵下南阳
也无救援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把个县官看的哭笑不得。于是,他就这样出名了。
列位,休看张打油的这种诗貌似格律不对、对仗不讲、内容低俗、不求炼字,不登大雅之堂。但细细推敲,仍不失去诗之根本,也是属于旧体诗的一种,正名应叫“俳谐体诗”。其特点是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格律,但一般地要求押韵。
后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取其幽默的特点开始写打油诗了,连现代大学者胡适,也写过一首“打油诗”赠给外号“杨大鼻子”的好友杨杏佛:
鼻子人人有,
惟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
倒挂两烟囱。
由此可见,打油诗也是受大诗人、大才子欢迎的。究其原因,打油诗的个性突出是其中之一,而万变不离其宗,打油诗体并未偏离古体诗轨道更是主要原因。
那么,是不是随意写出几句押韵的话就是打油诗了呢?非也!打油诗的特点就是诙谐,而达到诙谐二字,则须要懂得古体诗之章法。古体诗的章法不外四个字:起承转合。其中这个“转”字,就是要起到相声里的包袱作用。
古体诗讲究诗味,没有诗味就不叫诗。我认为其语言可以白,但不能直,过直有伤蕴藉,失去诗之味道。现在有人以为打油诗好写,所以张口就来,没有转折,没有包袱,直白如水,味同嚼蜡,充其量不过是顺口溜罢了,绝然不敢称做是“打油诗”。
张打油的打油诗是比古体诗更前卫、更自然,就像绘画里的漫画,书法里的草书一样,貌似很乱,其实最尊章法。没有工笔的基础画不好漫画,不会楷书难以写好草书。列位油友要想打好油,非得练好古体诗不可。
来源:燕赵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