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当硬碟?1克细菌可存90万GB资料(图)

发表:2011-01-10 19:5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储存资料。(MIKE CLARKE/AFP/Getty Images)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11名师生,研究出一套崭新的生物加密系统,可利用细菌基因储存庞大资料,为保障资讯安全揭开新的一页。

大约10年前,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细菌储存资料的方法,这种使用活的有机体储存和加密资料的技术称为生物储存(biostorage),属于新发展的领域。科学家发现不同细菌在储存资料上有不同的优势。

日本庆应大学(Keio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在2007年表示,他们已将代表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相对论”的方程式E=MC2,成功编写在一种常见土壤细菌的DNA中。

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率先利用大肠杆菌的质粒基因来储存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生物标记条码等。

在储存资料方面,该团队将庞大资料数据分成许多小份,再运用他们设计的系统为各个小份排序,继而将各小份输入细菌的基因细胞里。在资料加密方面,他们设计了一套三重保密系统为资料编码、加密及核对总和,使用者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料才可提取档案,以确保资讯安全。

透过这种技术,一公克细菌可储存多达90万GB(gigabytes)的资料,相等于450个现有最大容量的2 TB(terabytes)硬碟。

该研究团队的导师严基元(Aldrin Yim)表示:“这表示你将能把庞大的资料集(dataset)长期保存在冰箱的一盒细菌里。”

另一名导师余志承(Allen Yu)说:“所有电脑都有断电或资料被窃的风险。但细菌不会被骇客攻击,你可以安全地保护资讯。”

指导教授陈廷峰(Chan Ting Fung)指出,由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迁,生物储存这个领域日益发展,生态系统被视为能解决污染问题的能源替代方案,而微生物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他说,细菌无处不在,它们可以存活在人类无法想像的环境,所以人们可以好好利用它们。

然而,严基元承认说,该研究团队的成果是在基本原理上取得进展,而具有细菌培养皿的个人电脑在未来几年都不太可能出现在市面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取得资料的方法需要专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他说: “这种方法可行,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2010年度国际基因机器设计大赛(iGEM)金奖。

来源: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