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流香】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组图)

作者:秦山整理 发表:2018-12-05 06: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古卷流香】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王维常与裴迪等朋友结伴游览山水、庙宇。(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

裴迪,唐代诗人,曾任职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裴迪擅诗,其山水田园诗写得最为精妙,在盛唐时期颇负盛名。裴迪与诗人王维是好友,屡有诗文唱和。

本文为读者介绍王维和裴迪同游青龙寺所作的诗篇《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青龙寺,位于今西安市城东南的乐游原上,唐时为长安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青龙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垲,有登眺之美。

天宝年间(742-756),王维常与裴迪等朋友结伴游览,据专家推断,此二首诗当作于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王维和裴迪曾多次拜访青龙寺。诗中描写诗人们访佛寺和拜谒禅师之事。

(唐)裴迪《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源自《全唐诗》)

禅师在房间里安心坐禅,左右竹林亭苑也很幽静。高僧明了佛法、佛理,修行精进,不沾染任何世间的尘欲,一心向佛。大师静心打坐,像维摩诘一样不说话,无人敢作酬答。鸟儿争着向夕阳飞去,蝉鸣声预先透出秋天之感。烦恼的暑气自此适应,清凉的感觉已经不追求了。

大唐诗人们来到青龙寺,高僧正在打坐入定中。禅师境界高深,修心打坐,丝毫不沾染尘世中的名利情。“无言谁敢酬”,暗用了“维摩一默”的典故。诗人此处把禅师无言比作“维摩一默”,更加彰显高僧智慧广大,境界高远。

此时夏日炎炎,不免令人浮躁心烦,然而此时诗人却感知到了秋意,有舒适之感。清凉何须外求?诗人感受到高僧的道行之妙、佛法的博大精深,内心清静安宁,自是清凉,而这种内心的强大感悟自会体现于外部的世界中。即使暑气逼人,却不再感到难耐了,一切都变得清凉起来。这是内心在禅师、佛法的感召下所引起的惊奇变化。

【古卷流香】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看中国合成图)

(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源自《全唐诗》)

我这老态龙钟的一个老翁,缓步而行来拜谒佛寺禅宫。我要向高僧询问第一义心的道理,因为禅师早知空病亦空,一切皆空。山河大地皆在禅师的天眼里,宇宙世界万有都处于法身的涵盖中。不用奇怪入寺后感到炎热消除了,因为佛门圣地清凉似乎能使大地生风。

王维在诗中引用了多个佛家用语,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法的无上崇敬,清新古朴,内涵深厚。

义心,即第一义心,为“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真如”之异名。指一切众生先天具有的佛性。据《楞伽经》卷一:“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上上法。”

“欲问义心义”,指诗人要向禅师询问义心的道理。

“空病空”,据《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鸠摩罗什注:“上明无我无法,而未遣空;未遣空,则空为累,累则是病,故明空病亦空也。”

“空病空”,有空空、一切皆空之意。

又据嘉祥《仁王经疏》卷二:“空破五阴,空空破空。如服药能破病,病破已,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即复是病;以空破诸烦恼病,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故名空空也。”

“遥知空病空”,指禅师遥知一切皆空的道理,正因为如此,故欲问之。

“天眼”,为佛教所称五眼之一。五眼为: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据《大智度论》卷五:“于眼,得色界(色界诸天)四大(指地、水、风、火等四种能造作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麤(麤同“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

又据《翻译名义集》卷六:“天眼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

《法苑珠林》记载:“昔佛在世时,诸弟子中阿那律天眼第一,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微细,无幽不睹。”

“山河天眼里”,指高僧已修炼到了高深境界,山和大地皆在大师天眼中显现!

“世界”,佛家语,据《楞严经》卷四:“云何名为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世”为迁流,属于时间的范畴。而“界”则是对于方位的界定,属于空间的范畴。

“法身”,佛家语,据《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又据《维摩经・方便品》僧肇注:“法身者……微妙无象,不可为有,备应万形,不可为无。弥纶八极,不可为小;细入无间,不可为大。故能入生出死,通洞乎无穷之化,变现殊方,应无端之求。……然则法身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岂可近舍丈六,而远求法身乎!”

“世界法身中”,指佛的法身广大无边,涵盖一切。

王维的这首诗,清新脱俗,寓意深远。诗人诚心修习佛法,拜读佛经,对佛理已有一定的感悟和理解。闲暇之余,诗人经常同友人结伴登山拜寺、求道问禅,对清幽的修行生活十分向往。诗人早就看淡了凡尘中的富贵名利,金钱、地位并不是诗人的生活目标,焚香打坐、潜心修禅才是诗人的重心,心之所系。远离尘世的喧嚣,拜谒佛寺,听高僧讲法,与同道分享修炼之心得,这一切又更加坚定了诗人的道心、在修炼上精进不止。

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也许每个人都在如诗人一般在不停地追寻着生命的意义。每一生都是为何而来?这一生又要如何度过?生命的起始在什么地方?我们又要最终归于何处?一生生的轮回又都是为了什么?轮回是否有终点?

诗人通过虔诚的拜读佛经、精进地修行佛法,了悟前尘,对生命意义的看法与普通人有了很大的差异。也许只有修炼人才能真正地理解修炼人,因此诗人的许多好友都是虔诚的佛法修炼者,而这个修炼的小群体也经常拜访高僧、探访大道,冀望在修行上能更上一层楼。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佛法是如此博大精深,而佛法修炼又是如此玄妙、殊胜啊!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高深境界。读着王维的诗,无形中让人产生对修炼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的无限崇敬。诗中传达着善意,跨越千年,您是否也从王维的这首古诗中感受到诗人的美好善念呢?

 

参考文献

1.《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

2.《新译王维诗文集》,三民书局,2009。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