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东尼专栏】宋代“四艺”之焚香(图)

作者:戴东尼 发表:2022-07-31 11: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元 青瓷鱼耳炉。
元 青瓷鱼耳炉。(图片来源:为故宫博物院 )

 

香界

宋 朱熹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这是宋代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蕴涵着文人生活的情致雅兴。相聚雅集,燕居焚香,是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在宋代已成为众多人士的雅好。

古代文士爱好雅集,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晋兰亭雅集,诸多风流名士汇集会稽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根据当时的情景写就了千古奇帖《兰亭集序》。历代也有诸多以文人雅集为题材的画作,如宋代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相聚雅集,饮酒赋诗,焚香点茶,挂画插花。

中国用香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薰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宋代发展更达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宋人的焚香,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功利的目的,只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陆游曾在《焚香赋》中这样写道:“新鼻观之异境,散天葩之奇芬。既卷舒而缥缈,复聚散而轮囷。傍琴书而变灭,留巾袂之氤氲。”他道出了士大夫阶层对于焚香是他们舒悦身心的重要方式。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度过晚年。

宋代文人士大夫不仅喜好焚香,更盛行用香、制香,他们热衷合香之法。宋代,有很多文人从各个方面研究香料及合香之法,讲究心性和意境的配合,黄庭坚、苏东坡就是个中高手,他们对于亲自调香饶有兴致,并互相交流调香的经验,也成为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宋代香品的形态多样,有香柱、香丸、香粉、还流行“印香”。一般的香品是直火熏烧,而香丸是隔火熏烤,杨万里曾在《烧香》中写过:“诗人自炷古龙涎,但另有香不见烟。”那时的香丸多放在热香灰中使用。

香器的制作工艺在宋代也达到顶峰,早在战国时就有在室内使用青铜器皿焚香的记录。宋代是香文化的鼎盛时期,这样兴盛的香文化,自然而然带动了香器的发展。随着宋代烧瓷技术日趋高超,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作为中国陶瓷发展的巅峰时期,陶瓷香器在宋代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宋人书房、闺阁、厅堂中多有焚香所用的香炉、香箸、香瓶、香盒、宝子等相关用品。这些焚香物品多精工细作,设计新巧,构成了文人室内陈设重要的一部分。瓷炉虽然不能像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宋代香炉的特点,材质以瓷器为主,那些简洁洗练、精致典雅、质地精良的器物,不但艺术价值颇高,而且它们作为香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了使用者的精神信仰。在焚香这种“无需多言”的情境中,香器便成为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心意相通的载体。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香炉,这些香炉不再依靠外表的装饰来显示自己的美,更多是融于内在的美。

回望宋人的香文化,由器而道,以物传神,通过器物感喟于宋人的审美情怀,沉浸在那份简练通达的宋式生活美学里,别有一番趣味。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追求隐逸精神,“仕”与”隐”不再是互相对立的两极,在朝为官、居家奉佛,亦官亦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在香文化与“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寻求美的感受以及有关修炼的文化,也是中国纯粹高雅的香文化之最佳境界。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