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利文访中美中“战略沟通”模式浮出水面(图片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粤语组制图)
【看中国2024年9月6日讯】8月底,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访问中国,这是自2016年以来首位访华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此行他不仅和中国外交第一把手王毅交谈了十余个小时,还与中国第一把手和全能主席习近平,及中国军界的表面第一把手张又侠会面。这引发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与深度讨论。
有意思的是,连红地毯都舍不得铺给苏利文的中方,却给了他最高规格的外交会见。本文试图透过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厘清苏利文访中的时机、目的、议题和作用,而所有这一切,事实上,都围绕着“战略沟通”(strategic communication)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对这个核心概念,中国官媒似乎更喜欢频繁地直接地抽象地使用,而美国媒体例如《纽约时报》则用更具体的词汇如“高层沟通”、“沟通渠道”、“公开沟通”等,而不用战略沟通。白宫的8月28日简报则更强调沟通渠道,特别是两国高层两军之间定期、持续的沟通。
在谈论战略沟通时,不管美中双方在抽象和具体意义上表达如何不同,他们对战略沟通的认知有几点相同之处,如:1)关于沟通渠道,双方都认定,这指的是两国最高领袖及领袖的最高幕僚或助手之间的沟通;2)沟通方式,双方都认同私下、秘密、坦率的方式;3)沟通的目的,双方都认为应稳定两国关系,避免擦枪走火;4)沟通的作用,双方似乎都认为,美中之间一些交流很难起到谈判的作用,但若双方借会谈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就有可能缩小误判的空间。
美中对军事沟通认知不同
但双方对战略沟通的认知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双方对军事接触的认知不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高级访问学者唐安竹(Drew Thompson)说。“中国政府将双边军事关系视为整体关系的一个重要政治指标,而美国将其视为一个更务实的降低风险的渠道。”美国认为有必要在军事方面进行更公开的沟通,以防止两国的战机和舰艇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等有争议的水域发生擦枪走火事件。双方都表示同意双方的战区领导举行视频通话。美国认为,这种战区司令级别的对话对于预防危机至关重要,但中国表现并不积极,不是搪塞就是敷衍。
关于战略沟通的议题,从白宫简报看,苏利文访中时和中国领导人讨论了去年11月拜登和习近平峰会承诺的实施进展和措施,包括禁毒、军对军通信以及人工智能安全和风险。这些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紧迫性,但简报的最后一段披露了美国的现实担忧,其担忧的顺序是这样的:1)台海的和平与稳定;2)对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及其对欧洲和北约安全影响的担忧;3)对中国在南海对菲律宾采取的破坏稳定行动的担忧。此外,朝鲜、缅甸和中东也是两国的共同关切议题。
美中双方缺乏互信美忧有失控危险
美国的这些担忧和苏利文访中的时机,有耐人寻味的关联。苏利文为何选择在美国大选前进行这次访问?难道民主党政府不怕共和党批评他们对北京绥靖?依我之见,美中关系之间一定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这些迹象至少包括:中国飞机进入日本领空、菲律宾海域撞船事件、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援等。苏利文熟知美中关系演变的各个阶段,当眼下这个演变正趋向危险失控的方向时,他别无选择,必须此时跑一趟北京。苏利文的这种情绪可能传染给了中国的对手。习近平和张又侠会见苏利文,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此外,双方在战略沟通中似乎都很坦率,但严重缺乏互信。苏利文保证说,美国不会用台独问题遏制中国发展。这话听在中共的耳里却是相反的意思,即美国一定会用台独问题遏制中国发展。而习近平表扬自己的话,称中国的“战略意图光明磊落”,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并说他希望美国与中国共同努力,找到“正确相处之道”云云,听在美国人的耳里,相当的言不由衷。
对目前的美中战略沟通模式,我们或许可以小结如下:美中双方在战略沟通的渠道、方式、目的和作用等方面有共同认知,但在保持美中军方高层沟通方面,美国依然很焦虑,中方则以敷衍为主。更重要的是,美中双方缺少互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危险正在失控,于是苏利文不得不跑一趟北京。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