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臂哪咤城”北京城为什么有这个别号?(组图)

作者:禾子编辑整理 发表:2025-02-21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八臂哪咤城”是北京的一个特殊别称。(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封神演义》第76回中这样描写:哪咤长出好几条手臂,觉得非常別扭就去问他的师父太乙真人太乙真人说“今着你现三头八臂,不负我金光洞所传。”而北京民间一直盛传,老北京城又称为“八臂哪咤城”。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哪咤(三太子)瓷像
哪咤三太子。(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传说,上古时期北京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很多古文献上都记载,这地方的水质是苦的,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苦海幽州”。这片苦海被一条孽龙盘据着,人想居住但条件十分艰难。后来哪咤云游恰好经过这里,哪咤是能够与龙族抗衡的神祗,就将孽龙锁在了北海白塔下,又关闭了八处海眼。于是海水褪去,幽州城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百姓生活。这个传说直到1940年代还在北京说唱艺术中流传。

明朝皇帝下令修建北京城,一时间众官员都非常恐慌,没了招数,苦于不能够降服苦海幽州底下的孽龙,普通人无能为力。工部大臣奏称:“苦海幽州有孽龙作乱,这孽龙十分厉害。请先让军师们把孽龙制住,才能建城。于是皇上令大军师刘伯温和二军师姚广孝联手担当起建城之责。

刘伯温与姚广孝两人领了圣旨后,来到北京城勘察地形,先由南至北画一直线,刘伯温和姚广孝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走相同距离;再东西画一条线,他们两个又背靠背一个往南走,一个往北走,各走相同距离,就算是京城的大小了。然后二人说好,背对背画建筑草图。

奇妙的是,两人在画图时耳边都听到有人在说:“你画啊,画啊,画我啊。”但二人四下张望,空无一人,只好再聚精会神描画草图。

这时,二人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小小孩儿,头上扎着发髻,身着红袄,肩部镶着荷叶边,随风起伏,犹如臂膀,生得粉雕玉琢,两人看罢都大惊失色,这不是曾经闹海抽了龙筋的哪咤三太子吗?不由得暗想:“难道是八臂哪咤显灵,指导我画图,何不按照他的指点画,一定错不了。”两人随即提笔作画。

画好后二人交出各自草图一看,两张图一模一样,惊讶之余,问起缘由,才发现两人遭遇相同,冥冥之中果真是八臂哪咤前来指点建筑京城。两人商议已定,便上报皇帝,皇帝听后十分高兴,立即下令按照草图开工建城,这便是北京城称作“八臂哪咤城”的来历。

老北京内城正南中间的一座门叫正阳门,定为哪咤的脑袋。有脑袋就应该有耳朵,他的瓮城东西开门,就是哪咤的耳朵;正阳门里的两眼井,就是哪咤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东面城门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咤这半边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西面城门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咤那半边身子的四臂:北面城门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咤的两只脚。

至于西北面城墙缺了一个角,还是斜的,是由于画草图画到这里时,突然一阵风过,将八臂哪咤的衣襟吹起,所以就画斜了。

这样建造也符合风水布局理论,民为本君为轻,北京城明显是头重脚轻,所谓的哪咤头就是外城,外城就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内城是臣子居住的地方,皇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后来这样建成之后,孽龙被压在下面再也不得出来了。明嘉靖年间,在原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环抱南城墙的外城,北京城成了一个“凸”字形的城郭。好像给哪咤城戴上了一顶大帽子。直到现在的老北京都知道:“刘伯温、姚广孝脊梁对脊梁画了北京城”。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