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到右:杨颖宇、萧若元、钟剑华。(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4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卢乙欣综合报导)自香港国安法例生效后,示威与抗争可谓趋近于零,但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接受专访时仍称,香港仍面对四大威胁,包括“软对抗”,同时点名身在台湾的时评人士萧若元、身在英国的教育者杨颖宇及被悬红百万通缉的学者钟剑华。对此,三人都陆续做出回应与反击。
邓炳强3月31日接受《星岛日报》专访时,谈及4月中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并指出,虽然已经实施国安相关法例,但香港仍面对外部势力抹黑与制裁、潜逃者持续从事危害国安行为及软对抗等四大威胁。
针对“软对抗”究竟如何威胁国家安全,邓炳强解释为“有关人士会用看似与国安无关的议题分化社会,企图令市民憎恨政府和中央”,并进一步点名身处台湾的时事评论员萧若元、身在英国的前考评局经理、脸书专页“教育刺针”创办人杨颖宇,以及去年12月被香港警方国安处悬红百万通缉、身在英国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总裁钟剑华在进行“软对抗”。
邓炳强又指出,“国安举报热线”至今已收到近90万个有关国安讯息。
钟剑华批评:“黑社会”式的威吓“反驳”
钟剑华1日在其YouTube频道拍摄影片回应邓炳强近日的点名批评。他表示,近年每次有国际组织与媒体针对香港政府及香港现状进行评论,只要是不符合邓炳强的心意,便遭其使用一些“黑社会”式的威吓“反驳”。
钟剑华估计,因为自己最近曾拍片批评邓炳强前往泰国“拯救”被禁锢港人是“做骚”,并形容邓炳强写信给《明报》批评记者撰文为“偏颇误导”是滥权,这才刺激到邓,被他点名批评。
钟剑华随后再批评邓炳强是在“制造不安”,而不是“保安”,他多次威吓一些仍有些专栏及跟政府持不同意见的人士,包括前港大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时事漫画家尊子等。
针对被邓炳强点名批评,钟剑华坦言,“无所谓”,因为邓的公信力“大家心里有数”,并笑说,建议做民意调查,看看自己与邓炳强,哪一人可获得较多人信任,但他话锋一转指,港府已经不敢面对民意调查,这才打压香港民意研究所。
针对港府经常使用“软对抗”一词,钟剑华在翻查网上资料后发现,大约是从2021年开始,该词正式出现在官方论述。根据“非外国势力”人工智能Deepseek的回复,“软对抗”跟2019年反送中运动有关,意指通过文化、艺术、教育及媒体表达政治立场。
钟剑华反驳,《基本法》与《国际人权公约》都有保障香港人表达政治立场的权利,“软对抗”概念是公然挑战、推翻《基本法》等,中共对港人与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
钟剑华回忆,早在90年代开始,自己就已经在报章撰文评论公共政策,一直都是以良心与价值观进行评论。
对于港府视他的评论为“软对抗”,钟剑华笑说,“没办法吧”,自己已经“软对抗”数十年了,不会后悔。
萧若元:难道每天只能称赞政府
身在台湾的萧若元当天拍片形容自己遭到点名是相当奇怪的,因为他近年来已经很少评论香港时事,这个月共有120段影片,其中仅有18段影片是跟香港有关,其中一段影片谈及黎智英,其余多是评论李嘉诚、香港政府预算赤字,“我对于赤字是非常担心的,骂的多数是骂陈茂波,我没有骂过邓炳强”。
萧若元笑言:“我好惊啊!邓炳强先生,你原谅我好不好?邓炳强高大威猛、俊俏、人见人爱,车见车载…你不要吓我,我有心脏病,吓到我腾腾震,震到入心,很凄凉!”
萧若元也质疑,是不是要他每天拍片称赞“政府好劲,没有赤字,年年盈余,经济增长很好”。
杨颖宇:教育新闻越来越无生存空间
杨颖宇当天也透过脸书专页“教育刺针”回应邓炳强一番说法。针对邓炳强称他作出挑拨,诬蔑圣保罗客死异乡事件是国家逼香港学生赴内地交流所导致。杨颖宇说明,翻查本台报导,只是客观描述教育局强制公社科学生赴大陆考察,从未说过“国家(中国)逼香港学生前往”,并指出,邓的指控建基于错误陈述,指控自然不能成立。
他续指,客观持平、反映民意的教育新闻也是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编采人员如果坚持客观持平、反映民意,可能就要付上政治代价。
杨颖宇呼吁,香港政府应该理性面对第四权,共同携手让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并向全世界展示香港仍是一个开放、持平、理性的社会。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