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乘客。(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4日訊】中國1日推出便於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入境居留的「K字簽證」,卻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大出官方意料。英媒觀察,中國經濟疲弱導致高失業率、相關資訊的不透明、網路輿論長久以來對印度人等南亞人的不信任,是中國民眾爆發不滿的原因。
中國國務院8月14日公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決定」,正式推出在入境次數、有效期、停留期上有更多便利的「K字簽證」,對象是全球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自10月1日起實施,具體條件和要求則待中國駐外使領館網站公布。
中國官方當時表示,「中國發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參與,中國發展也為世界人才提供機遇」。為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便利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前往中國,促進青年科技人才國際合作交流,遂推出「K字簽證」。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相較於美國H-1B簽證費大漲,中國推出「K字簽證」呈現出開放的姿態,全球智庫、媒體近來也因此以「中國與美國爭奪人才」為題大舉討論,其中包括印度媒體。
然而,「K字簽證」在中國國內的反應卻大相逕庭,「為什麼要招外國人?」的質疑聲不絕於耳。在生效前夕的9月30日,「K簽證會讓外國人搶走我們的飯碗嗎」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緊接著的另一熱門話題是「K簽證引爭議癥結在於公平焦慮」。
報導指出,中國民眾質疑,在極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本就不多的就業崗位是否要被外籍人士搶走?哪些人可以通過「K字簽證」的審核?是否有年審人數限制?備受歐美國家困擾的「移民搶奪本地居民就業機會」問題,終於伴隨「K字簽證」在中國出現。
嚴峻的就業形勢,讓中國民眾對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極為看重。但「K字簽證」的開放,中國民眾擔心哪些外國人要和中國民眾搶飯碗?有多少人要加入這場競爭?中國能為他們提供多少新增崗位?為什麼這些崗位此前沒有對本國民眾開放?
報導直指,這些沒有答案,或有答案但不能明說問題,使「K字簽證」成為中國民眾情緒宣洩的出口,直到今天政策實施第2天,仍在發酵。
此外,在社交媒體演算法長久培養下,中國民眾對印度人等南亞人的不滿,連結到美國H-1B簽證多發放給印度人及印度媒體顯著報導中國「K字簽證」一事,也是導致中國民眾產生不滿及疑慮的原因。
報導提到,在抖音中國版上,塗黑臉假扮印度人的影片能輕易收獲大量點讚,這些對海外印度籍移民有極大偏見的影片,加強了中國民眾對於南亞移民的不信任感,這是中國多年來社交媒體演算法機制滋養出的惡果。
報導還提到,為回應民眾焦慮,中國官媒把「K字簽證」形容為「築巢引鳳」,是中國「發展強盛的表現」。同時,這些官媒使出轉移焦點的老招,反指「K字簽證」導致了美國的忌憚,如何為H-1B簽證施加壓力和條件,體現了美國的封閉及中國求才的搶手等,屬於「內外兼修」的輿論管控方式,以往多次被證明有效,但這次卻沒有緩解中國民眾的疑慮。
報導說,中國官媒護航「K字簽證」的聲音顯得有些底氣不足。諸如「時代需求」、「人才橋梁」、「中國需要更多人才」等說法,反而刺痛了被失業、低薪、自嘲為「人礦」所苦的中國民眾。他們要問的是:「我們本地人不是人才嗎?為什麼需要引進?」(編輯:邱國強/楊昇儒)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