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堂纸身世如谜 蔡襄〈澄心堂帖〉端重雅致(图)

作者:静容 发表:2025-11-03 11: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蔡襄《澄心堂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天下第一名纸”澄心堂纸的起源,众说纷纭。(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和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为“宋四家”。52岁所书〈澄心堂帖〉是晚年代表作,书风端重,姿容绰约。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澄心堂纸”身世如谜

关于“天下第一名纸”澄心堂纸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始于唐代、五代,也有说五代南唐烈祖李昪命人制作、元宗李璟在位时已有,或后主李煜时所制作的。

南唐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有李昪、李璟、李煜三位君主,历时38年。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工书画的“千古词帝”李煜时期所制的宣纸,以皇宫一处藏书处所“澄心堂”命名,乃精制的宫廷御纸。另一说则上推至南唐开国君主李昪,“澄心堂”是李昪任金陵节度使的住处名,而李璟初即帝位时,“澄心堂纸”已被用于诏书。

澄心堂纸的品质极其卓越,“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但到北宋已经相当稀少,十分珍贵,传世亦极少。

宋代文风鼎盛,艺术蓬勃发展。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笔墨纸砚精良,人生一乐。”对于文房用具特别考究。经过许多北宋文人的发掘和努力研究,澄心堂纸声名大振,其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蔡襄曾经试图找人造出澄心堂纸,但未获成功。

喜爱艺术的乾隆皇帝也积极想要破此谜团,令清代宫廷御用纸厂根据南唐澄心堂纸工艺,经百余道工序,耗时数年,仿制出澄心堂纸,并加盖“乾隆年仿澄心堂纸”隶书朱印。但迄今为止,澄心堂纸仍然身世如谜,学界未有定论。

澄心堂帖〉透露蔡襄对名纸的渴望

〈澄心堂帖〉,又名〈澄心堂纸帖〉,尺牍,纵24.7公分,横27.1公分。蔡襄书于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署款“癸卯”。

原文为:“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蔡襄此信称誉澄心堂纸为第一佳品,透露出对名纸的渴望和讲究。他讬人制作澄心堂纸,但制纸方法已失传,找不到人愿意做,恐怕也做不出来。而书写〈澄心堂帖〉的这张纸缜密光洁,推估正是开头所称的“澄心堂纸一幅”,或此纸是他找人制作澄心堂纸的样本。

〈澄心堂帖〉端重雅致 清丽动人

〈澄心堂帖〉纸质精致,结体似楷,运笔如行书。予人“端严而不刻,温厚而不犯”,端重雅致之感,清丽动人。

蔡襄书风“形似晋唐”。元代倪瓒评:“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澄心堂帖〉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潇洒秀丽和颜真卿健厚之笔互相融合,是蔡襄传世墨迹之中,直追晋唐的典型代表作。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