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用戶隱私問題漸使大眾感到惶惶不安

發表:2004-01-20 22:0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近年來,數據挖掘(Data Mining)已成為企業熱門的話題。美國的一項研究報告更是將資料開採視為二十一世紀十大明星產業,舉例來說,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可藉由其技術將龐大的顧客資料做篩選、分析、推演及預測。但生活於趨向網路化的社會中, 我們能完全信賴公司和政府機構不因商業上的利益而善盡其安全維護民眾資料的責任嗎? 此時此刻, 保護網路用戶資料隱私權的議題在2004年越來越受到更廣泛的注目。 

據西雅圖時報1月2日報導, 剛上任不久的希爾頓大飯店銷售部經理,愛德華━索克洛(Edward Socorro)就因公司僱人調查其背景資料並得知他曾在監獄中待過六個月, 而請他離職。事實上, 愛德華並不是前科犯。但即使在他請了律師申訴希爾頓大飯店的調查是錯誤的, 對他的損害已是不可挽回了。

處在現今信息流通化的社會, 個人資料庫的取得早已不是難事。許多僱主、校方、甚至是義工組織皆依其來決定是否僱用來面試的員工。但是這些資料未必百分之百正確可靠,有些資料上顯示有犯罪記錄但實際上是清白的,這種錯誤足以使當事人丟掉飯碗。目前, 不論是用戶的出生年月日、社會安全局號碼或是法律訴訟權、離婚記錄等私人資料,在網路上皆極易取得。有鑒於此,個人數據保護提倡者及公民自由團體嚴正指出調查背景資料的行為, 皆明顯違反聯邦僱用法律和消費者檢驗資料的信用報告法令條款。

個人數據保護權力之票據交換所(the Privacy Rights Clearinghouse)主任貝絲-吉文 (Beth Givens) 明確表示: 「我認為網路用戶的個人資料記錄之維護權已是當今時代最具挑戰性的公眾議題。」 另一方面,激進份子也極力呼籲在現今數字化時代,人們應思考隱私權被入侵的嚴重情形。而個人數據保護提倡者也指出藉由科技的改善,都讓政府機構、廣告業者和保險公司易於以不同的管道獲取精確的個人資料。諸如此類現象的浮現, 猶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科技兼自由部門署長貝瑞-史丁哈德(Barry Steinhardt) 所發表的一份聲明中指出 「 生活在高度受到監視的社會中, 我們的一言一行, 有些人也許說每個念頭, 皆無時不刻的被追蹤著...」

不可諱言地來說, 我們此時已進入一個後科學時期的風險社會,既有的知識與體系都無法提供解答與解決;而強大的高科技、高密度的都市、快速流動的交通和傳播,無形中也加速了道德淡化的後遺症,趨使每一個人都很脆弱。 而每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很可能影響眾人的安全。因此, 在這個全球化的風險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要警覺到自己的公眾責任,必須要為他人設想。 這些聽起來似乎是老掉牙的德行,但此時卻變得如此急迫,如此真切。 如同貝瑞-史丁哈德(Barry Steinhardt) 所大聲疾呼的話語 : 「反省自己所行是否合乎道德標準, 以及雷厲風行的掃蕩那些危害個人隱私權的竊賊們,實是刻不容緩之事啊!」


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