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笑:有感陳水扁就職儀式和演說

作者:作者:李天笑 發表:2004-05-21 08: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報導專稿】在就職典禮上,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陳水扁呂秀蓮先後面對國旗和孫中山遺像與監誓人,高舉右手莊嚴宣誓。陳水扁的誓詞是:「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如違誓言願受國家嚴厲之制裁」。呂秀蓮的誓詞是:「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效忠國家如違誓言願受國家嚴厲之制裁」。

向人民起誓,違誓願受嚴厲制裁。這體現了權力源於人民,且受制於人民的民主理念。這就像人們在教堂在法庭向神起誓一般莊重。在這一瞬間,相信陳水扁呂秀蓮的心,包括觀眾的心都受到震撼。在他們執政的任何一刻,這個誓言就起到重錘和警鐘的作用。

這一場景也使人想起了要對人民坦誠。陳呂雖下了誓言,做得如何,有待證實。對陳呂政府而言,應該對國親支持者更加開誠佈公,讓其取信政府。審視兩岸關係,在相互要求對方坦誠時,各自首先更要做到對各自人民的坦誠。中國大陸的領導人至少也應該向全國人民宣誓,要遵守憲法效忠國家。如果發生違憲剝奪民眾權利的情況,中共領導人要受國家嚴厲制裁。不能對自己的人民坦誠,何談兩岸互信呢?

然而,單就立下「毒誓」而言,任何的獨裁專制者可能都不敢一試。此一幕也許反倒使他們心驚肉跳,因為他們若立下這樣的誓言,必然自食其果,受到國法嚴厲制裁。中共在5.17聲明中,硬中有軟,軟中有硬,玩的都是策略。其實中共並沒有摸到問題的根上。大陸與臺灣的根本差距在自由和民主的程度上。臺灣人不怕中國經濟上的強大,就怕中共的獨裁專制延伸到臺灣。如果中國愈來愈民主,越願意實施民主制度,臺灣就會愈來愈接受中國。因此,中共要收服人心,於其用武力「將」臺灣一軍,不如先向自己的人民起誓「將」自己一軍。

陳水扁的演說應對了中共的壓力和美國的要求,可以說既沒有強烈的刺激到中共,也顧及了美國的面子。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兩岸關係和憲改的議題,有非常大的著墨,大約佔了一半左右的篇幅,可見陳對此的重視。對兩岸關係,針對中共「硬中有軟,軟中有硬」的壓力和美國「維持現狀」的要求,陳的演講用了一個「非軟非硬」的方法來處理。他說「公元2000年520就職演說所揭櫫的原則承諾,過去四年沒有改變,未來四年也不會改變」。但是他卻沒有提到具體的內容。在憲改上,他在選舉的時候曾提到如果當選,希望能在2006年用公投的方式去制定「憲法」,現在他要在2008年推出新憲法,叫「憲政改造工程」,內容不涉及國家主權、領土及統獨的議題。

陳水扁在就職演中與以前「公投制憲」不同的是「公投入憲」。但陳對「公投入憲」的具體內容並沒有闡述。有來自香港的評論解釋說,這就是說以後任何有關「國家」任何大的問題他要進行「公投」,「這是與過去他所說的「四不一沒有」的原則是相違背的」,所以未來兩岸關係埋下了「地雷」。仔細看一下「四不」原文,陳水扁講的是,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且不說,「公投入憲」的具體內容是不是真如香港的評論的解釋,既使如此,也無矛盾,因為將「公投」寫入憲法並不涉及「統獨」問題。所以,「地雷」之說有雞蛋裡挑骨頭之嫌。其實,這個香港的評論看漏的是,「公投入憲」與陳水扁對歐盟的評價倒是一脈相承的。在新近加入歐盟的10國中,絕大部分國家是經過全民公投的。從世界歷史看,全民公投在小國決定重大事務時是一個極普遍的現象。

在對陳水扁演說的眾多評論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認為陳水扁有關憲政改革將不觸及主權、領土和國號等議題的承諾具有建設性,可以就此敦促台海兩岸利用此機會展開對話。既然呂秀蓮在5月18日回應中國兩辦5.17聲明時,甚至肯定了這篇「和平或者戰爭」的宣言也有「一定程度的誠意」,那麼中國大陸方面為什麼不能看到陳水扁演說中的「建設性」呢?(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