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老民俗 萬頭攢動看洗像(圖)

發表:2007-07-26 21: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吃得爽 煎餅涼粉銀苗菜 事挺忙 晒書晾衣釀黃醬——

  按陰曆計算,自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起,就進入了伏天。入了伏,就開始了一年裡最炎熱的日子。今年的夏至過去了,但入伏偏遲,要到7月20日才是三伏之首的頭伏第一天。在老北京人看來,每年陰曆的六月初六日(今年在陽曆7月1日)才是夏季中最熱的一天。到了這一天,會進行以避暑納涼為主題的很多民俗活動。

   百姓汲水釀黃醬皇家開庫晒字畫

  《析津志·歲紀》記述,元代在六月,大都人要吃「麻泥(芝麻醬)、蝌蚪粉(現在叫作蛤蟆骨朵涼粉)、煎茄、炒韭、煎餅」。

  六月初六日這天,要在清晨五更之前汲取井水,據說用此水釀製的黃醬,經過三伏天的暴晒,味道特別好。明代,六月初六日這天,保存皇家檔案的皇史宬和古今通集庫要將圖書字畫拿出來晾晒。鑾駕庫也要晾晒彩旗、傘蓋等儀仗用具。宮廷裡還要吃過水麵,嚼「銀苗菜」,即藕的新生嫩芽。

   貼伏膘: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

  清代《京都風俗志》記述,六月初六日,寺廟都忙著晾晒經書,商販們敲擊著銅盞叫賣酸梅湯,滿街都有賣西瓜的。人們在三伏天,會做些「異於平日」的好飯菜來犒勞自己,「謂之貼伏膘」。

  老北京流行的「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的說法,就是來源於「貼伏膘」。那時出城避暑的人很多,「城外二里,茶軒酒舍,上罩蘆棚,下鋪闊席,圍遮密樹,遠護疏籬,遊人納涼其中……」

  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櫃,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婦女們還說,在那天洗頭能令頭髮「不垢不膩」。

         護城河邊洗大象  上斜街酒館擠爆棚

  六月初六這天,最令北京居民舉城欲狂的賞心樂事,就是到宣武門外的護城河邊去觀看大象洗澡。在明朝、清朝時,官府要將飼養在像來街馴像所的幾十頭大象,全部牽到宣武門外的護城河去洗浴。北京居民萬人空巷蜂擁圍觀,文人們還要即興做詩,成為昔日京城夏季中的一景。

  明清時期,每到六月初六日(有時候,也在頭伏第一天),馴像所要提前通知管理護城河的部門開閘放水,馴像所的上級機關鑾儀衛還要出動旗鼓校尉,舉行隆重的洗像儀式。

  洗像地點在宣武門外以西的護城河段。這裡北邊是城牆,南邊是沿河岸彎曲的上斜街。上斜街的茶樓酒館,凡是臨河的座位都被有錢人預訂爆滿。家住宣南海波寺街(今稱海柏胡同)的清初大學者朱彞尊也曾來此看過洗像,他有詩篇說:「後園虛閣壓城濠,濺瀑跳珠閘口牢。正好憑欄看洗像,玉河新水一時高。」

  明代詩畫名家徐渭也有觀看洗像的詩篇:「帝京初伏候,出像浴城湍。決蕩粗泥落,吹噴細雪殘。鼻卷荷曲水,牙劃藕穿瀾。」徐渭形容大象的耳朵似荷葉,長牙似白藕。描述洗像場景最為生動的,是《順天府志·風俗篇》記載的清代大學士彭蘊章所作《看洗像詩》:「宣武城南塵十丈,揮汗駢肩看洗像。像奴騎像游玉河,長鼻捲起千層波。昂頭一噴一天雨,兒童拍手笑且舞。笑且舞,行蹇蹇,日暮歸來洗貓犬。」京城的兒童們,看罷了大象洗澡的熱鬧事,回到家裡立刻照方抓藥,將自家的小貓小狗也捉來,按在水中照樣洗浴一番,該是何等有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