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大預言《推背圖》歸序全解(二 1~6像)

作者:陳曦 文征 發表:2007-09-27 08: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上部(第1∼33像)

第一像 甲子(干下幹上 干)開篇論迴圈


第一像

讖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迴圈
週而復始

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悟得迴圈真諦在
試於唐後論元機

金聖嘆:「此像古今治亂相因,如日月往來,陰陽遞嬗,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紅者為日,白者為月,有日月而後晝夜成,有晝夜而後寒暑判,有寒暑而後歷數定,有歷數而後系統分,有系統而後興亡見。」

一、眾解精華

圖已解釋得很明瞭,下面略解讖(音襯)、頌。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迴圈 週而復始】

天象茫茫,日月星辰有序地迴圈著。暗示人間的演變亦有規律可循。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人間爭鬥紛紛,變遷貌似奇而無序。

「希夷」,遙遠。《老子》:「視之不見謂之希,聽之不見名曰夷」。

【悟得迴圈真諦在】

這是《推背圖》的核心天機——「迴圈真諦」。

歷史是迴圈的,所以「以史為鑒,可知興亡」。

【試於唐後論元機】

預言從唐朝開始,試論天機。

二、文征解卦

周易中:—為陽爻(音遙),代表陽;--為陰爻,代表陰。三個陰陽爻組成八卦,六個陰陽爻組成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不同的象徵和卦意。

由於網路貼圖不是很方便,故把各像的卦也附到圖中,《推背圖》的原圖上沒有任何說明文字,就是畫謎。

卦為「干」(見圖),上下兩部分都是八卦中的幹,干代表天,故又稱為「幹上干下」。「干」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推背圖》用此卦開篇也很自然,喻指《推背圖》為天意、天機。

「干」卦大象「天行剛健,自強不息」,似以此喻天數。


第二像 乙醜(巽下幹上 姤)唐朝國運


第二像

讖曰

纍纍碩果
莫明其數
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

頌曰

萬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實
一統定中原
陰盛陽先竭

金聖嘆:「一盤果子即李實也,其數二十一,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陰盛者指武當國,淫昏亂政,幾危唐代。厥後開元之治雖是媲美貞觀,而貴妃召禍,乘輿播遷,女寵代興,夏娣繼之,亦未始非陰盛之像。」

一、眾解精華

【纍纍碩果 莫明其數 一果一仁】

以一盤果,喻唐朝國運,圖中一個果子代表一人,21果代表唐朝共21帝(高祖李淵至哀帝李祝),第4果無把兒,暗喻第4帝是女性。

【即新即故】

武則天做了皇帝,既是新皇,又是故人(過去的皇后)。

【萬物土中生】

唐朝始於西元618年,戊寅年,戊對應五行的「土」。

【二九先成實】

29乘10為290,喻唐朝國運290年。

《推背圖》都是按時間跨度紀年的,故唐朝從618∼907年,《推背圖》記為290年,不是289年。

【一統定中原 陰盛陽先竭】

唐朝一統中原,但是不久陰盛陽衰,先後有武則天稱帝、韋後攝政、太平公主專權。

二、文征解卦

卦為「姤」,音:夠。下半部分是巽,指風;上半部分是干,指天。

「姤」卦有「陰長陽消,桃色糾紛」之意。正合唐朝宮廷實情。三位專權女性,養男寵,穢亂朝政。「姤」:拆字為女後,喻女後專權。

圖中演示了1∼6像的卦象演化,陰漸盛陽漸衰的規律極為明顯。

圖、讖、頌、卦的寓意「四位一體」,堪稱絕妙!


第三像 丙寅(艮下幹上 遯)武後稱帝


第三像

讖曰

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
撲朔迷離
不文亦武

頌曰

參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宮
遺枝撥盡根猶在
喔喔晨雞孰是雄

金聖嘆:「此像主武曌當國,廢中宗於房州,殺唐宗室殆盡。先武氏削髮為尼,故有參遍空王之句。高宗廢後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雞孰是雄之兆。」

一、眾解精華

【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

是武曌的「曌」(音:照),又一語雙關,喻武後稱帝。武後名照,自己發明瞭曌字。死後謚號「則天」,習慣叫她武則天,並不規範。

【撲朔迷離】

出自南北朝時《木蘭辭》,本意指難辨兔的雌雄,喻花木蘭男扮女裝,後來指事情錯綜複雜。此處暗喻出了女皇帝。

【不文亦武】

暗示本像女主角姓武。

【參遍空王色相空】

「空王」,指佛門,佛家有「四大皆空」之說。

喻武則天在唐太宗死後,身為太宗妃子,被迫出家之事。

【一朝重入帝王宮】

武則天後來被唐高宗李治從感業寺接回宮中。

【遺枝撥盡根猶在】

武則天把親生子女、李姓皇族幾乎殺滅殆盡。但李唐根苗還在。

「根」,指恢復唐朝的中宗李顯,武則天的三兒子。

【喔喔晨雞就是雄】

指武則天稱帝。

圖中:女子提刀,喻武則天殺人太多,從親生子女、孫兒、李氏宗親,到親屬、大臣,大肆殺戮,還啟用小人酷吏,刑殺無度。

二、 文征解卦

「遯」,音:頓,下半部分為艮,音亙,指山;上半部分為干,指天。

大象:「陰漸長,陽漸消,小人道長,宜退避三舍」,正合恐怖朝政之像。


第四像 丁卯(坤下幹上 否)逼退武皇


第四像

讖曰

飛者不飛
走者不走
振羽高岡
乃克有後

頌曰

威行青女實權奇
極目蕭條十八枝
賴有猴兒齊著力
已傾大樹仗扶持

金聖嘆:「此像主狄仁傑薦張柬之等五人反周為唐。武後嘗夢鸚鵡兩翼俱折,狄仁傑曰:武者陛下之姓也,起二子則兩翼折矣。五猴指張柬之等五人。」

一、陳曦試解

【飛者不飛 走者不走】

圖中:鸚鵡不飛,我五猴就不走——當面逼武則天退位。

有人說「走者不走」指五王功成名就後沒有立即退隱,終遭陷害。雖是史實,但是,本像並沒有說他們被害的事。畢竟《推背圖》不是歷史書,每像有一個主題,圖、讖、頌、卦都是圍繞這個主題的,解釋得零散,不是《推背圖》之道。

【振羽高岡】

指圖中鸚鵡高高在上,喻女皇武曌。

【乃克有後】

被自己的後人克了。指武則天被迫讓位給三兒子李顯。

二、眾解精華

【威行青女實權奇】

青衣尼姑,奇女掌權,威行天下。指曾被迫出家的武則天當了女皇。

【極目蕭條十八枝】

「十八」:十八子是李,這裡用十八代指李。指李氏皇族幾被殺盡。

【賴有猴兒齊著力 已傾大樹仗扶持】

圖中五猴指張柬之等五人,齊心政變,匡扶了傾頹的李唐王朝。

三、文征解卦

「否」,音匹,下半部分為坤,指地;上半部分為干,指天。

卦象為「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之氣不交,主閉塞不通」,運勢:「上下不和,百事不通」,正是本像所述的政變前後的時局。

四、史實精要——五臣逼宮

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大病,男寵張氏兄弟禍亂。張柬之、敬暉、崔玄暐(音偉)、桓彥範、袁恕己五位大臣政變,入宮殺張氏兄弟,在病榻前逼武則天退位。武則天開始極其強硬,張柬之等人深知武則天言出不二、心狠手辣,於是毫不退讓,強逼武皇退位,不達目的決不甘休,即是本像所說「飛者不飛,走者不走」。後來女皇只好甘休,五人才退去。

次日武則天在女兒太平公主的勸說下退位,曾經被她廢掉的李顯,又當了皇上,恢復了大唐國號。

------------------

以下是本像所預指的歷史事件的後續:

五人擁立李顯復位後,功成名就。政變時雖抓、殺了一些異己,但留下了武三思這個隱患。武三思設計給五人封王,明升實降,奪了五人的實權。後武三思又以五人誣陷韋後為由,將五人治罪流放,敬暉、桓彥範、袁恕被殺。


第五像 戊辰(坤下巽上 觀)安史之亂,馬嵬之變


第五像

讖曰

楊花飛
蜀道難
截斷竹簫方見日
更無一吏乃平安

頌曰

漁陽鼙鼓過潼關
此日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

金聖嘆:「一馬鞍指安祿山,一史書指史思明。一婦人死臥地上,乃貴妃死於馬嵬坡。截斷竹蕭者肅宗即位,而安史之亂平。」

一、陳曦試解

《推背圖》不是歷史書,不能根據字面最淺表的意思去揣測歷史,人人理解都不太一樣,而史實只有一個。只有在查證歷史的基礎上,才能體味出《推背圖》對歷史預言的妙處。

目前這一像,網路流行的解釋未盡完善,試解如下:

1. 解頌

【漁陽鼙鼓過湩關】

指安祿山在漁陽造反,攻克潼關後,人馬開過潼關攻向長安。

「漁陽」:天津薊縣,安祿山軍隊的大本營所在地,造反誓師地。

「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鼙:音皮。這裡指擂響了戰鼓。

「漁陽鼙鼓」:白居易《長恨歌》中有:「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有人以此認為《推背圖》不是李淳風的作品,是白居易以後的人謅的,顯然是把該詞當作白居易的專利了。

漁陽鼙鼓這個詞並不是白居易的發明。這是很普通的兩個詞:「漁陽」、「鼙鼓」,在白居易之前,誰用了也不奇怪。

【此日君王幸劍山】

指唐玄宗向四川劍山逃去。

「劍山」:四川劍閣縣北,劍門關兩側是直如刀削的大小劍山,72峰,峰峰如劍,這是川陝交界通往巴蜀的咽喉天險。李白《蜀道難》中的「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說這裡。過了劍山就安全了,因此,逃亡的第一個目標是劍山。

「幸」:皇帝到某地稱為巡幸,這裡是逃往的意思。

【木易若逄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

「木易」:「楊」字,繁體為楊。指玄宗寵幸的貴妃楊玉環。

「山下鬼」:「嵬」字,音圍,指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

「金環」:喻楊玉環。如果用「玉環」,太直白了就不是預言的字謎了。古代金、玉常並稱,這裡以金代玉。

「葬金環」:陽貴妃當時就埋在了馬嵬驛。現今那裡仍有楊貴妃墓。

玄宗一行逃到西安以西百裡外的馬嵬驛,軍兵嘩變,殺死了楊貴妃的姐姐,和她的兄長——宰相楊國忠,而後逼玄宗賜死楊貴妃。

2. 解讖

【楊花飛、蜀道難】

唐玄宗帶楊貴妃等人逃往四川。

【截斷竹簫方見日】

肅宗即位,戰局方才看到希望。

「截斷竹簫」:簫字截去竹字頭是「肅」字,指肅宗。

「方見日」:剛見太陽,喻戰局初見希望。

【更無一吏乃平安】

「更」:更替;「無一吏」:「史」字;「更無一吏」:更替了姓史的,喻指史思明被其子所殺。「平安」:平定安史之亂。

本句指史思明被其子殺了以後,才能平定安史之亂。

3.解圖

圖中女子倒地,喻楊貴妃之死。馬鞍指安祿山,史書指史思明。

二、文征解卦

卦為「觀」,下半部分為坤,指地;上半部分為巽,指風。

大象為「風運行於地上,有周遊觀覽之意。陰長陽消,正道衰微,萬物難行。」正合安史之亂中皇室逃亡之像。

三、史實精要

唐玄宗天寶年間,朝政腐敗,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天寶14年(755年)十一月初八[1],三道節度使安祿山15萬大兵反於漁陽[2] 。安氏死後,其部將史思明成為叛軍首領,故稱「安史之亂」。755年十二月十三,安祿山攻下洛陽後,於次年正月初一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

756 年六月初九,安祿山攻克陝西潼關,稍事修整,開始陸續開過潼關,向長安進犯。六月十二,唐王室帶著幾個皇室近親和重臣倉皇逃往四川,十四日馬嵬之變,殺楊貴妃兄妹四人。次日,在百姓苦苦跪求下,玄宗傳位於太子,命太子留下平叛。太子李亨極不情願地留下來,但不受皇位,玄宗隨即逃往四川。

七月十二日,為振奮民心,李亨在大臣5次勸諫下,在武靈稱帝,為肅宗,改元至德,尊玄宗為太上皇。

安祿山叛軍所到之處,婦女財物搶掠一光,男丁抓去服苦役,老人、兒童被砍死。安祿山稱帝不久雙目失明,757年正月,被其子安慶緒所殺。
叛軍殘暴激起百姓強烈的反抗。757年九月,郭子儀等克復長安,十月一舉收復洛陽。759年三月,安祿山的部將、先降唐後再反的史思明,率兵解了安慶緒的鄴城之圍,然後殺安慶緒,回範陽自立為大燕皇帝。九月,史思明再佔洛陽。761年三月,史朝義殺其父史思明,而後稱帝。

叛軍三度內鬨,元氣大傷,正式唐朝復興時──歷史「進入了」《推背圖》的下一像──再造唐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本書用漢字寫的日期都是陰曆,用阿拉伯數字寫的日期是陽曆。

[2] 現在一些史書說安祿山在範陽起兵,是因為漁陽隸屬範陽地區。安祿山身兼範陽(今北京)、平盧(今遼寧朝陽)、河東(今山西太原)三道節度使,漁陽(現天津薊縣)是他的基地,他造反誓師就在漁陽獨樂寺前。現在獨樂寺還有李白手書的「觀音之閣」,是李白為調查安祿山謀反的陰謀,於752年到漁陽遊歷時留下的。


第六像 己巳(坤下艮上 剝)再造唐朝,上皇還京


第六像

讖曰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陰霾既去
日月復光

頌曰

大幟巍巍樹兩京
輦輿今日又東行
乾坤再造人民樂
一二年來見太平

金聖嘆:「此像主明皇還西京,至德二載九月,廣平王俶、郭子儀收復西京,十月收復東京,安史之亂盡弭。十二月迎上皇還西京,故雲再造」。

眾解精華

1. 解讖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不是國都的靈武成了京都,太子成了皇帝。

安史之亂皇室逃離長安,玄宗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暫以靈武為京都,把玄宗尊為太上皇。

【陰霾既去 日月復光】

安史之亂平定,天下重見太平。

2. 文征解卦

卦為「剝」,下半部分為坤,指地;上半部分為艮,指山。

大象為「山石崩而落於地,五陰迫一陽,正義被損」,又「群陰剝陽,有去舊生新之意」[2];運勢為「惡運纏身,防被女子及小人連累」。

「惡運纏身,防被女子及小人連累」:肅宗正是這樣。他先寵信宦官魚朝恩,讓魚主掌兵權導致大敗,還聽信魚的讒言貶黜大帥郭子儀。之後信用宦官李輔國專權,又寵信皇后張良娣干干預政事。肅宗病重,張惶後、李輔國都想政變,李輔國反先,帶兵進宮把張惶後從肅宗病榻前拖走殺掉,肅宗受驚無人過問,當天駕崩,正是「群陰剝陽,去舊生新」。

「正義被損」:玄宗寵信奸相楊國忠,不聽郭子儀之言,結果丟了潼關,致使郭子儀在河北輝煌戰績付之東流,不然安史之亂早平定了;肅宗即位後寵信宦官,罷黜了郭子儀,等到時局不可收拾了才再啟用他;代宗即位後依舊信用宦官,削了郭子儀的兵權,等到史思明再次攻下了洛陽,又不得不啟用郭子儀;安史之亂平定,代宗又聽信宦官,又收了郭的兵權,於是招來了《推背圖》下一像的大難。

可見「剝」卦與本像對應的歷時階段完全吻合。

3. 解頌、圖

【大幟巍巍樹兩京 輦輿今日又東行】

「大幟」:旗幟。「兩京」:唐朝稱長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

「輦輿」:皇上的車駕鸞儀。與圖中相應。

本句指757年九、十月,郭子儀和掛名元帥廣平王李豫[1]收復長安、洛陽,十二月,唐玄宗從西蜀(四川)向東返回長安京城。

【乾坤再造人民樂】

收復兩京視為乾坤再造,兩京人民見安樂。

「乾坤再造」:指郭子儀再造唐朝:郭子儀受命於危難之中,屢建奇功,收復兩京之後,肅宗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人民樂」:兩京人民初見安樂。似又指郭子儀深受人民的愛戴。

【一二年來見太平】(陳曦試解)

讖語的設謎,有時故意在字面上把人引向歧途,才能既不泄漏天機,又隱含真意,否則當世就被看破了。本句往往被理解為:再有一、二年就太平了。而對照史實,其喻意卻是:可惜見到的太平只有一、二年。

757年收復兩京,洛陽只有一兩年的太平,759年五月又陷入史思明之手。761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即位。762年十月,唐代宗向回紇借兵,再次啟用郭子儀收復了洛陽。史朝義奔逃莫州(今河北任丘北),763年正月自縊。

安史之亂歷經7年3個月,至此徹底平息。但好景不長,下一像的兵災又要開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李豫:後來的唐代宗,初名李俶(音:處),原封為廣平王。

[2] 卦的各爻是由下向上演化的,「剝」最上面是陽爻,故曰群陰剝陽,即將有變,是為去舊生新。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