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像(原五十像 震下坤上 復)江虎當政 洪水猛獸
53
讖曰
水火相戰
時窮則變
貞下起元
獸貴人賤
頌曰
虎頭人遇虎頭年
白米盈倉不值錢
豺狼結隊街中走
撥盡風雲始見天
金聖嘆:「此像遇寅年遭大亂,君昏臣暴,下民無生息之日,又一亂也。」
一、文征解讖
【水火相戰 時窮則變】
接上一像,指「水火」不容的西方自由社會與共產陣營的冷戰,對峙到窮盡就變了,89年東歐巨變,紅色政權崩解。這是本像的國際環境,點出的89年,也是本像的主角「老虎」上臺之始。
【貞下起元】
以天道人事的循環往復,喻紅朝又進入了一個新開端。
「貞、元」:《周易》卦辭描述事物發展規律有4個字「元亨利貞」。
(1)以花果為喻,元、亨、利、貞,對應著含苞、繁花、結果、成熟。
(2)以四季為喻,元、亨、利、貞,近似對應春、夏、秋、冬。
本像的「貞下起元」:意指趙紫陽後,紅朝有一個新的開始——
【獸貴人賤】
「獸貴」:借用成語「豺狼當道」,指官吏殘暴貪婪,人前顯貴。
「人賤」:以民為本的中華治世之道,變成了輕視人民,以民為賤。
2. 陳曦解頌、圖
【虎頭人遇虎頭年】: 98年虎年是本像的主體。
「虎」:生肖屬虎。「頭人」:中國當頭兒的人。江澤民屬虎——與圖中很胖的老虎對應——江老自稱體重200斤。
「虎頭年」:頭一個虎年,江當政後的頭一個虎年是1998年——
※ 長江小洪峰引發世紀大災,江虎死保龍脈釀成滔天大禍。
1998年,長江流域遭受「世紀洪災」,直接經濟損失3000多億元。
但是,98年最大洪峰流量是8月16日的6.36萬立方米/秒,遠小於20年一遇的洪峰7.23萬方/秒。「荊江分洪區」當地已完成了轉移工作,分洪閘就是不許開——江澤民要保龍脈,下令軍民死守大堤。
8月5日嘉魚縣潰堤,1.11萬人被捲走,接著九江、江心洲等地決堤。軍民奮戰6天,大堤才合攏,長江中下游成了江澤之民!
是天災,更是人禍!難怪說:江澤民這3字的意是「江水淹人民」。
【白米盈倉不值錢】
預言字面上的意思,有時是把人引向歧途的,這樣才能迷住當世人,不提前泄漏天機。本句字面上有社會過於富足之意,但是,結合上下文,會發現不是這意思。文中喻指的是豺狼當道、虎狼專權——這不是百姓富足的社會,反而是一個百姓為衣食住行奔波,被殘酷壓榨的社會。
結合上句,可知本句還是指「虎頭年」的大洪水。長江主幹九江段決堤時,官員下令用車、船堵口,整袋的糧食填進去500萬噸,全打了水漂——「白米盈倉不值錢」。
9月洪水退卻了。這巨大的人禍——若在古代,帝王要發「罪己詔」謝罪;若在西方,為首者要辭職遭萬民唾罵。而在紅朝,軍民巨大的損失和犧牲,卻成了黨英明領導的頌歌,成了領袖作秀的資本。
當然,本像絕不是為了說洪水而說洪水,而是以此為喻,指出紅朝江時代的虎狼政治,洪水猛獸。
【豺狼結隊街中走】
「「豺狼結隊」:貪官結黨營私,紛紛找靠山,大搞派系。
「街中走」:公開。腐敗高官在社會上盡顯貴族風範。
1998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87598億元,10%被黨政幹部貪走,而企業年淨利潤絕達不到10%,全國辛苦一年,不夠黨官一貪。98年中國外逃資金386.37億美元,落入高官及家屬的腰包。
【撥盡風雲始見天】
紅朝腐敗暗無天日,撥盡風雲,中國才能政治清明。誰來撥雲見日?靠什麼來還民青天?《推背圖》後面自有答案。
三、文征解卦
卦為「復」,下為震,指雷;上為坤,指地。普通占卜是吉卦,與本像的圖讖頌都不合。但是——《周易卦爻辭》原文中,對復卦最上一陰爻的解釋,卻與《推背圖》本像的江虎幾乎完全一致:
「迷 ,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眚:音省,過失)
「用行師,終有大敗」:正合本像的洪水。江虎死保龍脈不泄洪,調兵人數為「抗美援朝」以來之最,仍然潰堤大敗——當然,紅朝的傳統就是把大敗頌揚為大勝[1]。
「以其國君,凶」:與《推背圖》本像的江虎當政吻合。
「至於十年,不克征」:江虎1989年6月(因「六.四」鎮壓)成為總書記,到1999年6月,10年間沒有「出征克敵」。1999年7月,調動全國公檢法、軍武特、各級政府人員,揮師直指法輪功群眾。
可能有人會說:復卦6爻,你為什麼偏揀其中一個來解釋,是否賭著哪個是哪個?
不然。周易六爻,是從下向上演化的,系辭解釋都是由下而上的。
「復」 卦,前5爻在本卦都是吉像,對應到江虎上臺,初期也是沒有什麼災禍的。江因「六四」一步登天,他深知朝政的凶險,胡、趙兩位前任的下場就在眼前。江非常謹慎,對中央、軍隊元老四處討好,才漸漸立住腳。直到97年鄧小平去世,才坐穩了位子。所以復卦本身各爻演化,到最後成了凶相,正合江虎成王之後角色的遞變。
《推背圖》本像也是起點在89年的「水火相戰」,演化到98年的凶年,「洪水猛獸」才是本像的主體,圖、讖、頌、卦是融為一體的。
本像「復」卦的爻辭揭示了「至於十年,不克征」,下一像,這隻猛虎就要出征了,歷史也就步入了古今中外各大預言的聚焦時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見本書第37像的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