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忙盲茫 採訪川震後的反思

發表:2008-05-23 13: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都說地震災區可怕,但在汶川各災區,當觸目所及儘是斷垣殘壁與遇難者,人只會被大自然威力鎮攝,乃至麻木得無從恐懼,這是場遠超乎人們思想認知所及、宛如天譴般浩劫,唯在災區才能感受人命脆弱、貧富貴賤一場空與各式各樣的人性。

成都市區在汶川大地震受損極小,成為各家媒體駐紮大本營,然地圖距離雖近,但每個災區卻很遠、遠到令人感受人力之卑微。前往周邊如都江堰市、德陽、綿陽等大城鎮,最近者一小時車程、遠者三小時,這還只到了城鎮,想深入山區災區採訪,根本難以當天往返。

一位同業在汶川映秀鎮道路搶通後,先從成都搭計程車到都江堰市,在檢查哨前轉搭當地摩托車進入山區,再轉水壩的解放軍衝鋒舟往上游,到了搶通山路徒步走兩個多小時才看到映秀,拍個十多分鐘照片,趕忙折返以免受困山區,回到成都發稿時已接近午夜。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不是一個「九二一」地震,而是遍佈在成都周邊數十個、乃至三、四十個「九二一」,災區現場採訪多是靠判斷、運氣與人民幣,災區實在太多,選定一個就往前衝,欠缺交通工具改用人民幣買通,真無法深入土石滑坡現場,僥倖逃出的災民則是最佳目擊見證者。

以記者十四日所在綿陽九洲體育館為例,北川災民口中的縣城瀋了、兩側山體滑坡以及偃塞湖可能潰堤、乃至死亡人數恐高達數萬人等,在地震後均被官方逐一證實;在北川山腳下城鎮安縣,災民們圍著記者抱怨非重災區無人問聞困境,事隔七日官方才發現災區資源分配不均後遺症。

新聞工作據說有倫理學,但在災區並不適用。以臺灣紅十字會搜救隊所在的漢旺為例,地震過後倖存者已在官方與部隊的組織下,為全鎮進行過一次地毯搜索,當地災民指出,「能發出聲音的先救,沒聽到就算了!」你無法批評倖存者冷血,當眼前的現代化城鎮被震成一片廢墟,這是唯一能做的事。

正如同記者需要幫忙救難嗎?答案是想救也救不了,能做的只有通知現場部隊救援,在傾倒的鋼筋建築物前,人類的雙手力量是微小的,一位支援法鼓山的臺灣醫師回憶感受指出,「看前十個傷患覺得很慘,當看到第一百個時,每個都一樣、人就麻木了!」

災區現場有著外界難以理解的運作邏輯,一位臺灣搜救隊員對災區混亂的看法說道,「每個地震災區都很亂,唯一差別是有的‘亂中有序’、有的真的亂,但都是亂!」面對百萬受傷者,生命的存續更多是機率,「救難與醫療確實是科學問題,但面對這麼大的天災,能否救活、其實是個哲學問題!」一位臺灣醫療隊醫師嘆道。

汶川地震的新聞採訪被外界譽為是最開放的一次,然開放不代表「真實」,大陸記者前線所見所聞仍須後方編輯「政治判斷」後,方能見報,「開放」評價來自有幸遇到中央級官員在現場,原本難以採訪的官員現在願意開金口回答提問,但事後證明「九虛一實」空話太多,更多災區實情是借耳語般的「出口轉內銷」,迂迴由境外媒體傳進中國再跟進報導。

地震震出人性,災區人性光輝面報導不勝枚舉,然對比上百萬傷亡又顯渺小;每位災民都是一段故事,但面對上百萬條悲慘故事、災區發物資災難財、募款電話訛詐、自願者災區一日游等灰暗面,又怎麼報導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時電子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