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經濟的軟肋——三個不可持續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08-11-24 13: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出口業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許多工人面臨失業

早在奧運之前好幾個月,中國經濟就險像環生,股市在下跌通道中驚險起伏,房市直線下跌,企業破產潮難以遏止。最讓中國政府頭痛的還不是失業人員驟增,而是財政收入連續幾個月"跳水"。

尤其是房地產業的蕭條,使支撐地方財政半壁江山近十年之久的"土地財政"瀕臨破產,各地政府不得不向中央政府發出"SOS"信號,求墾中央批准地方政府發行債券以渡難關,保證公務員的工資福利、教師工資等不致斷流。

重新包裝的措施

在此情況下,中國政府慨然許諾今後幾年拿出4萬億拯救中國經濟,並將以往實行過的種種政策重新包裝成"十項大政"推出。其實這"十項大政"不是以往實行多年的舊政(如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每年都要重彈的老調(如加快安居工程等的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等。

而"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更是多年未竟的事業,甚至為此於今年初推行"兩稅合一"政策,但結果是技術密集型的外企未曾進來,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卻大批倒閉。

對十項救經濟措施的效能,地方政府心知肚明,但它們只關心如何"跑部進錢",讓中央將漫天錢雨撒向自己領地。而中央政府找錢的措施無非三條:增加稅收、發行國債、增發貨幣。加稅已經列入"十條大政",即全面調整增值稅(類於美國的消費稅);發行國債日前也由財政部公開明示。只有增發貨幣,歷來屬於能做不能說之事,以免引起通脹預期恐慌。

因此,這"十項大政"的推出,與其說是救經濟,還不如說是救信心。

不可持續的困境

由於中國經濟模式本身的問題,中國的經濟增長早已陷入三個不可持續的困境:

第一,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以透支生態環境為代價,其資源供給注定不可持續。自2004年中國越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以來,對中國來說,是能源對外依存度大幅度增高。中國的環境狀態更是危機畢顯,水污染與空氣污染已經成為中國人健康的兩大殺手。從2006年以來,平均每兩天就發生一次水污染事件。

第二是中國經濟對國際市場的倚賴程度過高。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即進出口貿易佔GDP的比例)越來越高,2000年還只有44.5%,2004年就已經升至69.9%。此後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遠遠高出西方國家14-20的平均水平。

儘管中國出口的大部分屬初級工業品和日常生活消費品,這兩類產品基本不受世界經濟波動導致投資驟降帶來的需求大幅萎縮的影響--因為經濟蕭條時,多數人會削減享受性開支,但不會削減基本的日常消費。但從2007年3月以來,中國製造卻因質量與安全性隱患而受到各國質疑,導致出口下降,今年三鹿毒奶粉事件更是給"中國製造"致命一擊。

上述因素導致出口增速放緩。而中國目前頭痛的是國內需求尚不足以取代美國市場需求對中國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中國13億人去年的消費額約為1.2萬億美元,而美國3億人的消費額就達到了9.7萬億美元。

第三是幾大張力的不可持續。其一是投資張力,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投資,而其中效益最高的是境外投資,而外資現在已經不再將中國視為投資福地。而政府投資的結果是"政績工程"頻生,重複建設,浪費極端嚴重,十條大政無非是重走當年舊路。

其二是內需張力過小,佔人口80%左右的底層群體收入低下,購買力嚴重不足。高達2.5億的失業人口幾乎沒有什麼購買力;而中產階級因房地產與股市導致其資產嚴重縮水,失業的隱憂也使他們看緊自己的錢袋。所以那"內需"是無論怎樣努力也難以拉動多少。

作為宣傳策略,中國政府可以將經濟危機歸咎於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如果將中國經濟"體質"過於虛弱全盤推給外界影響卻是自欺欺人之舉。無論是中國的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早就隱含種種危機隱患。這時候與其用舊政挽救信心圖一時政績,還不如改弦易轍,為中國的政治經濟重新謀劃,另開新局。

可以斷言,這是中國最後一次戰略機遇,如果錯失,後果"真的很嚴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