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的「四萬億」和它的滅亡

作者:建龍 發表:2010-09-04 18: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重讀元史,對於元代的脫脫仍然心存尊敬,這個人大概是歷史上少有的全能選手之一,作為帝國的右相,他的政策頗負進取之心,不僅扭轉了前任丞相伯顏由於推崇蒙古人和蒙古制度、對於正規官僚機構造成的破壞,還重開了科舉制,興修水利,試圖恢復和發展農業。這些展現了他的行政能力。

與此同時,他還主持編纂了三部史書,《宋史》《遼史》《金史》,這三部史書都位列二十五史,表現了他的文化能力。

最後,當元末農民起義(或許不能叫農民起義,而應該算軍閥混戰)肆虐的時候,脫脫還組織了有效的軍事體系,並率兵打了幾個勝仗,如果不是他被強行解職,大概是有可能扑滅反朝廷的張士誠的軍隊的。這又展現了他是個軍事天才。

於是,人們評價,如果不是罷免脫脫,也許元朝不會立即滅亡,或許還可以拖上一段時間。

但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脫脫之前,元代雖不穩固,但沒有出現失控。偏偏是在脫脫任上,各地的軍閥群起,武裝衝突不斷,造成了元帝國徹底的傾頹。

一方面大家都承認他的有為和能力,另一方面,在他執政時期,元代社會卻突然間亂了套。這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繫?

這就要講到脫脫雄心勃勃的經濟刺激政策,簡單地說,他試圖利用政府花錢的方法來控制和指導經濟、扭轉經濟。

還有一點奇特之處,由於當時的政府和現代政府一樣擁有紙幣發行權,就讓元代的經濟刺激政策明顯區別於中國別的朝代,帶上了獨有的特徵。它使政府手中不再缺錢,可以任意印發紙鈔,再用這些紙鈔用來進行經濟刺激。脫脫為了他的經濟刺激計畫,也恰好就是這麼干的。

他的經濟方法頗類似於當今政府採取的凱恩斯式的經濟方案。與今天一樣,這套理論看上去非常吸引人,但在實行上,最終卻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最顯性的就是通貨膨脹,之後,經濟崩潰也造成了元朝的崩潰。

由於當前「四萬億」已經成了表示惡性經濟刺激的專有名詞,不妨把脫脫的經濟政策叫做「元末的四萬億」。

忽必烈的遺產:孱弱的社會經濟

與其他朝代相比,元代的政府財政無疑是孱弱的。這表現在:

1、蒙古人入主中國之前,對於行政管理經驗非常缺乏,因此,為了組織起一個有效的政府破費周折。比如,以稅收而論,如果要有穩定的稅收,必須有良好的徵稅機制。從窩闊台大汗時候起,蒙古人就試圖在中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稅收機構,但這項措施屢屢受到軍事主義的侵蝕,一旦打仗缺錢,大汗們首先想到的是強行徵稅,或者把稅收包干給某個中亞的能人,讓這個能人拿著皮鞭帶著武裝強行徵稅,這就破壞了稅收的長久性。

2、到底保留蒙古人的部落制,還是實行中國人的官僚制?在這個問題上,蒙古人總是朝三暮四,基本上這個皇帝願意採納中原統治方式,下一個皇帝立即決定恢復蒙古文化,而到了後期,元帝國的皇帝在位時間都不長,這就決定了每次都是剛剛建立起制度,馬上又遭到了破壞甚至廢除,缺乏長期性。

3、第一個稱元帝的忽必烈窮兵黷武、大建豪宅,已經破壞了元代經濟的可持續性。為了武功,沒有建立起穩定的稅收不說,他還數次徵調過紙鈔準備金。所謂準備金,指的是:在當時,政府如果發行紙鈔,就必須有真金白銀做後盾,當人民手中拿著紙鈔的時候,他必須能夠隨時找地方把紙鈔換成銅錢或銀子,否則,就沒有人敢用紙鈔,那畢竟只是一張紙。那些為了隨時兌換而準備的銅錢和銀子就是準備金,這部分錢是不能隨便挪用的。但元世祖忽必烈為了戰爭多次挪用過準備金,這就減少了紙鈔的可信性,最終造成紙鈔的貶值和通貨膨脹。忽必烈徵調紙鈔準備金的做法給後代留下了啟發,彷彿憑空創造了鈔票,到了脫脫,發現紙鈔很神奇,於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另外,政府專賣權也造成了壟斷經濟的危害,這就如同現在的國有企業了,不詳談。

4、最終,元世祖沒有留下穩定的社會經濟狀況,到成宗鐵穆耳時代,經濟有所恢復。但成宗一死,幾個在位不長的皇帝導致的是經濟更加糟糕。總之,元朝之所以缺乏如漢文景、唐太宗那樣的盛世,與元代第一個皇帝(不算未改朝的那幾個)世祖的財政、經濟破壞有很大的關係。

雄心勃勃的經濟刺激計畫

到了元代的末帝元順帝時期,這一切的弊端都被繼承了下來。脫脫為相後,有心改變這樣孱弱的局面,試圖通過政府的手段建立起一次中興。

脫脫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需要說明的是,下面這幾個方面看上去都是不錯的,基礎性的:

1、元代大都在北方無法自給自足,因此,糧食運輸始終是個大問題,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後,不久就由於淤塞問題,不得不開闢新航線,最終,元代開始利用海運解決糧運問題,脫脫為了保證糧運,這是帝國的基礎,開鑿了從大海到北京的水運系統,以失敗告終。但無疑,他是有眼光的,如果不解決糧食問題,元大都是無法長久維持的,後來黃河氾濫和武裝割據時期,元的漕運和海運都中斷了(開始沒有完全中斷,但越來越不可靠,最後消失),大都的經濟也就死了。

2、清理吏治,發展經濟,救災。當時恰好處於災難的高發年。恰好又碰上了黃河的氾濫,因此,治理黃河成了必須。脫脫於是組織人們治理黃河。

3、脫脫的第二個任期,為了發展北方的稻米種植,還專門從南方請熟練稻農來,教給北方人種植稻米。

4、為了維穩,他還建立了龐大的軍事系統。

總之,加強基礎建設、經濟指導和軍事維穩就成了當時推出的龐大「四萬億」的主要途徑。當時政府是否有明確的理論基礎,即通過政府花錢的方式,來帶動經濟發展,我們還不敢確定,但他們肯定是相信:一旦政府出手進行刺激、控制和指導,就馬上可以讓問題好轉。

刺激計畫的大漏洞:印鈔票

然而,好想法沒有帶來好結果。這些政策不僅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上述一切有一個致命的漏洞。這些項目最終都是要花錢的,對於元代入不敷出的國庫來說,又如何承擔得起這些工程?說白了,政府如何來籌錢?

對於一個中世紀的政府來說,籌錢始終是個大問題,由於貨幣是金屬的,具有稀缺性,即便是一個皇帝,如果國庫沒有錢,也無法增加開支,更無法實行野心勃勃的計畫。

但前面已經講了,元代有一個類似於現代的金融秘訣,就是紙鈔。從宋代到金代,中國社會都有紙鈔,這種創新的形式為政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而元朝從一開始就繼承了這個好點子。於是,脫脫找到了籌錢的竅門。

總的來說,脫脫籌錢的兩個途徑:

1、傳統途徑:加強國有企業,也就是鹽、茶的專賣,以及增加農業和商業稅,但這些項目大部分已經被前面的政府榨干了,所以沒什麼特別之處。

2、新發展途徑:打開印鈔機,加印鈔票。脫脫在1350年代兩次大規模開動印鈔機,用紙鈔支付工人、士兵的工資,以及用紙幣進行採購。同時,最致命的一點,這些紙鈔都是沒有準備金的,也就是說,如果人們把鈔票拿去兌換金屬貨幣,會發現根本沒有那麼多金屬貨幣可以兌換。在法蘭西波旁時代,約翰勞曾經製造了早期的紙鈔實驗,以鈔票貶得一文不值為結束,而中國的紙鈔實驗進行得更早,並且無一不以悲劇告終,從宋朝的交子到金代,到元代,每一次紙鈔的發行在最初依靠國家信譽都能夠穩定,但隨著政府財政動機越來越強烈,最終都以惡性通脹和經濟崩潰告終。甚至到了民國末年,也保持了這個優良傳統。我們現在是否擺脫,還很難說,只能說,手段更隱蔽罷了。但一旦採用積極財政手段,馬上開始多發鈔票,這一點和古代是一致的。

後果:惡性通脹和經濟扭曲

脫脫的經濟政策導致了兩個結果:

1,惡性的通脹,發給人們的紙鈔一再貶值,最後成了廢紙,金融秩序亂套,是人們對政權喪失信心的最關鍵因素。

2,大量的工程擠佔了太多的勞動力,去修黃河運河的人很多,而參加維穩的人實際上也脫離了勞動,不再創造產品,於是種地的人少了,糧食減產,造成了經濟結構的扭曲。同時,來了天災,村莊的人手不足,抵禦能力也下降了。

宣判脫脫依靠政府發鈔花錢刺激經濟的措施走到盡頭的,是無情的軍事動亂。隨著黃河的決口,以及經濟秩序紊亂帶來的民不聊生,山東、浙江、江蘇、湖北等地先後叛亂。脫脫也在征討時被罷相。

他罷相後,元代就已經瓦解了,南方各個小政府紛紛獨立,再也不聽話了。帝國皇帝的政令再也無法到達長江以南,在北方,也僅僅被限制在京郊地區。十幾年後,元代滅亡。我們不能說脫脫導致了元代的滅亡,對於他來說,元晚期已經注定是個悲劇,滅亡不可避免,但他的經濟刺激計畫卻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脫脫的例子告訴我們的是,一個富有進取心的政府往往會大手大腳花錢,大手大腳花錢導致它必須儘可能地撈錢,儘可能地撈錢最簡單的方法時加稅和印發紙鈔,並最終導致經濟衰退甚至崩潰。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朝代中期,導致的是經濟抑制和社會衰落,如果發生在朝代末期,就是直接的崩潰。

来源:iColumn愛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