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中國製造」何以比國外貴

作者:時寒冰 發表:2010-12-04 14: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出國購物,最大的感慨是,標注「MADE IN CHINA」的商品,不僅質量有保障,而且,價格比國內便宜好多。到美國時,我曾經對十幾種商品的價格與國內進行比較,發現價差最大的超過了50%。也難怪,國人為何在國外一擲千金,大包小包往回拎了。

問題是,「MADE IN CHINA」的商品,漂洋過海,何以比國內還便宜呢?

這是一個奇怪但並不有趣的現象。

商品在出廠以前,並沒有明顯區別。區別在出廠後。

國內的商品雖然沒有遠渡重洋,但是,歷經重重運輸關卡,運輸成本外加各種亂罰款、亂收費,累加起來,比國際運輸路線更昂貴。據報導,全世界收費公路14萬公里,其中有10萬公里在中國,佔了全世界70%。交通部規定40公里設一收費站,而有些地方政府規定,高等級公路每20公里甚至更短路程就可設1個收費站。

過了公路關卡,面臨著高昂的進場費。商品無論進入商場還是超市,都面臨著上架費、月返費、廣告費、促銷費、年節費、毛利補差、條碼費、端頭費等等,另外還有促銷活動中的條幅、花籃、空飄、地貼、牆貼、燈箱、DM特別廣告、人員管理等費用。除此,還有各種暗箱操作的費用,否則,自己的商品就可能被擺放在極偏僻的位置。

由於商家、超市收取了遠高於國外同業者的費用,獲取了更高的利潤,根據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理,這些都被納入到價格當中,轉嫁給了消費者。

再一個是由誠信缺失增加的成本。國外的商家與生產廠家打交道,誠信度一般都比較高,合同一旦簽訂,大都會認真執行。這大大減少了交易成本。而生產廠家與國內的商家打交道,經常面臨著賬款拖欠,遲遲追討不回的風險。為了避免這種損失,廠家大都會提高價格,而這些成本也基本上轉嫁給了消費者。

除了這些原因,貨幣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不妨以中美兩國的貨幣量做比較。2010年6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餘額為67.39萬億元(折合9.9萬億美元),2010年6月末,美國M2是8.6萬億美元。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比美國多出1.3萬億美元。截至今年9月,中國的M2比美國已高出20%多。

這意味著,同樣的商品在中國所對應的貨幣量,遠遠大於在美國所對應的貨幣量,或者說,當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其實是被高估的,人民幣並無任何升值的空間。匯率的扭曲,使得出國後,以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後購買的商品價格更便宜。

「中國製造」在國內比國外貴的現象,折射出來的其實是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