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出現破洞反而保護了南極,真是有點讓人匪夷所思。(圖/翻攝自網路)。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今年冬天罕見低溫天氣產生的「美麗」雲團,剝去了北極大氣層裡具有保護作用的大部分臭氧層,可能北極第一個臭氧洞已經形成。專家說,臭氧濃度較低的地區可能向南最遠已經延伸到紐約上空,人類罹患皮膚癌風險或將提升。
同溫層裡的臭氧層,籠罩在距離地面大約20公里的上空,阻止太陽釋放的大部分高頻紫外線到達地面,大大降低晒斑和皮膚癌風險。研究人員表示,北極高空持續結冰的天氣,可能已經使臭氧濃度比標準濃度降低了近一半,而且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研究人員出,北極30個臭氧監測站獲得的初始數據顯示,今年冬季臭氧濃度下降的情況比以往更嚴重,在春天來臨之前,第一個北極臭氧洞也許已經形成,這種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可能將被載入史冊。其他專家對此表示同意,但是還不清楚北極的臭氧洞會增長多大,因為現在臭氧層變得越來越薄。要確認這些猜測是否屬實,還需進行電腦模擬和衛星測量。
臭氧洞是臭氧層裡季節性出現的空洞區域,例如著名的南極臭氧洞。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意識到氯氟烴(CFCs)和其他化學物質對大氣臭氧層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這些物質被廣泛應用於髮膠和製冷劑等物品裡。1987年簽署的《蒙特婁議定書》要求全球逐步淘汰氯氟烴,並用不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取而代之。然而,氯氟烴一旦進入大氣,會在那裡停留幾十年,南極臭氧洞現在仍然存在,不過未來幾十年有望變小一些。
氯氟烴進入上層大氣後會分解成氯原子,被陽光激活後會破壞臭氧分子。低溫天氣可通過極地同溫層裡的美麗雲團加速這一過程,一旦同溫層的氣溫下降到至少攝氏零下78度時,這種「美麗」但是至今不為人知的雲狀結構就會出現。這些雲團為不活躍的氯的副產品提供了蓄水庫。這些副產品在雲團表面彼此發生反應,釋放出有攻擊性的氯原子破壞臭氧分子。迪爾梅斯說,一旦氣溫回升,這一過程就會停止,這些所謂的北極渦旋也會隨之散去。
北極渦旋的面積大約是15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0個德國的面積,它是冬季在北極上空盤旋的一個冷氣團,寒流的出現並非巧合,而北極冬季變得更加寒冷,這是一種持續的長期趨勢,全球變暖可能會加劇這一趨勢。因為溫室氣體把熱量禁錮在大氣較低處,較高處的溫度就會變得更低。
研究人員表示,紫外輻射增加會影響北極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更多陽光照射會導致特定海洋藻類的生長速度變慢,使較大生物體的食物來源匱乏,從而影響整個食物鏈。更令人不安的是,消耗臭氧的空氣藉助北極渦旋,會向南部人口密集區擴散。
臭氧濃度低的空氣經常被自然大氣擾動向南帶到北緯40°到45°的地方。臭氧濃度低的氣團向南甚至延伸到歐洲城市義大利北部地區,或者美國紐約和舊金山。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專家表示,迅速移動的渦旋可能會持續到4月,此時天氣已經轉暖,人們在室外呆的時間會更長,外出時必須隨時塗抹防晒保養品。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渦旋在不斷移動,一些地區出現的臭氧濃度較低的空氣團僅會持續數天。今年冬天臭氧濃度下降並不意味著《蒙特婁議定書》沒有未起作用,因為氯氟烴會在大氣層裡停留很長時間。
来源:NOWnews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