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自省觀念的啟示(圖)

作者:林梅英 發表:2012-03-13 1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Getty Images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的核心觀念是「仁」。他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創建者,其學說影響中國甚深,被後代尊稱為「至聖先師」。北宋記錄文學家唐庚語錄的《唐子西文錄》言:「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也是對孔子精神、學說貢獻的肯定。

自省,即自我反省,在於省察自己過去言行的是非好壞,看言行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犯了什麼過錯。《論語》一書中,孔子多次提及反省。到底孔子對自省的看法是什麼?下面針對《論語》對反省的看法,做了一些整理。

反省能使社會安定

若人人都能夠省思已過,對社會的安定必有所助益。〈公冶長篇〉──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社會人心敗壞,孔子大嘆沒見過能知其過而自我批評的人,此處提出需要反省的對象是普羅大眾。

除了百姓之外,孔子認為管理人民的官員亦須自省,〈為政篇〉──「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缺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缺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孔子說,多聽他人的意見,不要說沒把握的話,說話要謹慎,就能減少錯誤;多觀察,不要做沒把握的事,行動時要謹慎,便能減少後悔的狀況發生。少說錯話,少後悔過去的行為,就能當好官了。孔子指點正在學做官的弟子子張,要他多聽、謹慎發言,就能減少錯誤、少說錯話。

另外,孔子也認為,不施行仁政卻一味主張戰爭的行為也應反省。〈季氏篇〉──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孔子點出冉求的觀點的錯誤,他說,在其位就要盡責,不然就應該辭職。虎兕從籠子跑出來,龜玉毀於木盒中,以虎兕比喻季氏,龜玉喻顓臾,季氏要攻打顓臾,兩者皆有錯,但看守籠子的人,也就是冉有、季路身為輔佐的臣子,未能善盡勸諫的功能以消弭戰爭,此過是需要反省的。

反省以達賢者、君子

〈裡仁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借由別人的經驗,為何能使人達到舍不賢而向賢呢?見到賢者的行為,便對照自己的表現,看看有哪些地方賢者做得很好,而自己卻做得不對或不夠好,進一步想到要效法與學習對方的長處,改正不良的行為;見到不好的表現,也對照自己的內心,看對方有沒有錯誤也是自己會犯的,藉此找到自己的問題,加以改正,即可達到舍不賢而向賢、棄惡從善的目的了。

這種見賢思齊是應該持續實踐的,因為日常生活中,時時都有可能遇到嘉言懿行,便可用來反觀自我;也隨時都有機會遇到不妥的行為表現,可以藉此修養內心,因此自省的內心觀照不能一日廢止。

既然可以借鑒賢者的行為而反躬自省,並且向賢者看齊,那麼,反省之後要成就怎樣的品德呢?〈顏淵篇〉──「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孔子鼓勵弟子藉內省而不疚以成就君子的品德,藉著反省讓自己不愧疚,也就沒有什麼需要憂慮與恐懼的了!〈憲問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之人。孔子以仁者、智者與勇者的不憂、不惑、不懼來說明君子之道。自言尚未做到君子之道,正是要讓弟子們學習他謙虛、不斷反省自我的精神。

自省的啟示

孔子對反省的見解持著正面的態度。反省不僅能安定社會,對個人自身的內心修養更是助益良多,由此能提升境界,成為有道德的人。

但在當今社會,卻常見人們放大別人的問題,而非借由所見所聞省察自己的內心,藉此對照自省。如果大家都能把自我反省當成是平日的習慣,積極改正缺失,不斷地做得更好,借由反省而要求自己的行為,實踐孔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觀點,你凶我狠的狀況就不會不斷發生,社會問題也不會不絕如縷了。

来源:看雜誌 第86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