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聽曲消疾(圖)

作者:馬廣志 發表:2012-03-18 13: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六一居士歐陽修塑像

歐陽修集》中記述了三則醫案:

一、「吾嘗有幽憂之疾,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孫友道滋,受宮音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體也。」所謂「幽憂」,即是過度憂勞。悠揚的琴韻,竟然在不知不覺之中治好了他的「幽憂之疾」。

二、「昨因患兩手中指拘攣,醫者言唯數運動以導氣之滯者,謂唯彈琴為可。」他因為寫詩編史,勞累過度,患了手指拘攣之疾,醫生告訴他用彈琴撫弦的療法,試之果效。

三、歐陽修的朋友楊置,由於屢試不第,抑鬱成疾,整日借酒消愁。歐陽修聞知後,送給他一張琴,並寫了篇熱情洋溢的《送楊置序》,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寬慰楊置:「欲平其心,以養其疾,於琴亦將有得焉。」規勸楊置閑來彈琴,寄託情懷,排遣憂愁。

三則醫案都表明選用合適的曲目和治療形式,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保健作用,正如歐陽修在《書梅聖俞稿後》中說:「凡樂,達天地之和,而與人氣相接,故其疾徐奮動以感於心,歡欣惻倫可以察於聲」。他在《國學試策三道》中還說:「蓋七情不能自節,待樂而節之;至性不能自和,待樂而和之」。

音樂能養生、治病已被中外許多學者公認,祖國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史記》云:「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埃及在遠古時代的古典著作中稱「音樂是靈魂之藥」。中國古典音樂,曲調溫柔,音色平和,旋律優美動聽,能使人忘卻煩惱,從而開闊胸襟,促進身心健康。而中醫的音樂療法是根據宮、商、角、征、羽5種民族調式音樂的特性與五臟五行的關係來選擇曲目,進行治療。如宮調式樂曲,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商調式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調式樂曲構成了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親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調式樂曲,旋律熱烈歡快、活潑輕鬆,構成層次分明、情緒歡暢的感染氣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調式音樂,風格清純,淒切哀怨,蒼涼柔潤,如天垂晶幕,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腎。

清代著名醫家吳尚先云:「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者。」從美學和教化的角度來看,音樂具有淨化靈魂、升華情感的作用,對於校正人的異常行為,有著藥物無法替代的神奇功用。因此,病人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心理狀態,選擇、欣賞不同旋律、不同風格的樂曲,實在是一劑養生療疾的「文化處方」。

除歐陽修的記述外,古代詩文大家的瑣憶雜記,以及民間流傳的稗官野史,還記錄了許多音樂療疾治病的有趣故事。清代青城子的《誌異續編》中有一則記載:一士人日夜沉睡不醒,偶爾醒來,亦是兩目倦開、痴痴呆呆。名醫葉天士診斷後,未開一味藥,卻令家人買來小鼓一面,在病人床頭敲擊。士人聞鼓聲後,神志逐漸清醒。葉天士解釋說:脾臟困乏,致人疲倦,而鼓聲最能醒脾,如此而已。這實在是音樂療法的一個極為生動的例證。

「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能以一治其身者,免於災,終其壽,全其天。」用《大樂》中的這段話作為結語,未必對音樂養生做出全面總結,至少能說明這篇文章的主旨,音樂養生的中醫源流久遠,和、中、淡、適的中醫音樂養生之道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来源:百靈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