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香港經濟政策一直在製造泡沫

作者:謝國忠 發表:2012-05-30 0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未能從1998年的房地產市場危機和經濟衰退中吸取教訓。恰恰相反,這座城市一直在致力於重新製造泡沫。經過十年之久的供給壓縮之後,藉著美聯儲零利息率的東風,泡沫終於再次出現。

整個香港經濟都受累於此。1997到2011年間,香港名義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年增2%,平均薪資年增2%。在同一時期,生活成本卻大幅攀升—油價漲到原來的五倍,食品價格翻了一番,大陸用工成本上升至原來的三倍。不難明白,為什麼香港人缺少幸福感。更具破壞性的,是香港經濟對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過度依賴。

儘管香港被看作是一個高收入經濟體,但是很多香港居民,甚至包括一些三代共居的香港人,都只能擠在一間房子裡居住。香港現有土地,有超過2/3沒有開發。而填海造田這種新加坡獲取土地的主要渠道,在香港同樣有潛力。儘管通常人們會把香港的高房價歸因於土地稀缺,這種見解卻並不符合事實。香港精英階層誘使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是為了隱瞞真相。

儘管香港經濟政策存在重大失誤,卻不至於陷入崩潰,這是因為它可以從大陸汲取營養。大陸經濟的繁榮也給香港創造了全新的產業—幫助大陸權貴階層在海外進行權錢交易。這輪香港房地產市場繁榮就跟這類勢力有關。而這個產業同樣難以持久。這類交易在倫敦和紐約同樣存在。不過,即便他們的精英階層也一味鑽營,那些城市還有很多其他的產業,足以讓當地人過上較為體面地生活。

1998年危機之後,港府採取措施,為土地拍賣制定了最低限價。由於政府是土地的唯一供應者,這樣的做法就決定了:經濟必然圍繞著政府確定的底價來運轉。那些面向全球市場競爭的行業就難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存活,所以紛紛轉場至其他城市。香港經濟體系中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博弈結果取決於何時購買房產。這個博弈過程只進行收入分配,而並不會增加經濟總量。

除非香港經濟不再把房地產當作戰略核心,否則就難以確保美好的未來。房地產本身並不能創造價值。它的價值來源於房產使用者的競爭力。香港必須按照它自身的發展需求控制土地供給,而不是以維持房價為出發點。作為一個城市,應首先設定好人口目標和住房條件目標,例如每人不少於200平方英尺,然後由此設定土地供應計畫。只要美聯儲提高利率,當前的地產泡沫還會像從前一樣破滅。到時候,政府應該拒絕通過控制供給支持房價的做法,而是要把這看作一次進行經濟重組的機會。

要控制房地產市場崩盤可能造成的損失,政府應該加強對銀行系統的風險管理。香港在房貸方面資本賬目要求比較不合常規,銀行發放房貸的資本要求只佔借款金額的8%。也就是說,香港銀行發放住房貸款時的資本需求接近於零,所以香港的抵押貸款利率才會這麼低。

香港的銀行系統,是房地產行業走向的放大器。這對開發商來講也許是好消息,但是對整體經濟發展卻有害無益。如果把房貸資本要求提高到50%,與中國大陸地區保持一致,就可以起到顯著增強本地經濟實力的效果,這才是香港政府的當務之急。

来源:環球企業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