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世界古代水利建築的明珠(組圖)

發表:2012-08-20 14: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靈渠

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也叫興安運河或湘桂運河,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距今已有22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在秦朝開鑿。秦統一六國後,為進一步完成統一局面,北擊匈奴,南征嶺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為解決南征部隊的糧餉運輸問題,派監御史祿(人名,一名史祿)鑿渠運糧。在傑出的水利家史祿的領導下,秦朝軍士和當地老百姓一起,付出了艱苦勞動,劈山削崖,筑堤開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終於修成了這條運河。

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之間,隔著巍巍的五嶺山脈,陸路往來很難,水運更是無路可通。但是,長江支流的湘江上源與珠江支流的上源,恰好同出於廣西興安縣境內,近處相距只有1.5公里許,中間的低矮山梁,高不過30米,寬不過500米。靈渠的設計者利用這個地理條件,鑿出一條水道,引湘入漓,聯結湘江、漓江,勾通了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


靈渠地圖

靈渠長約30多公里,寬約5米,開鑿靈渠,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鏵嘴和大小天平 ,把湘江隔斷。在鏵嘴前開南北兩條水渠,北渠通湘江,南渠就是靈渠,通漓江。湘江上游,海陽河流來的水被 鏵嘴 一分為二,分別流入南渠和北渠,這樣就連接了湘江和漓江。鏵嘴 類似都江堰的 魚嘴,當海陽河流來的水大時,靈渠可以通過大小天平等溢洪道,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去,保證了運河的安全。靈渠選擇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這裡水位相差不大,並且使運河路線迂迴,來降低河床比降,平緩水勢,便於行船。靈渠的設計和布局都很科學。在世界航運史上佔有光輝的地位。

靈渠的渠道工程非常艱鉅複雜。南渠一路,都是傍山而流,途中要破掉幾座攔路的山崖。尤其是在跨越分水嶺,即太史廟山時,更要從幾十米高的石山上劈開一條河道。這樣的工程,全憑雙手和簡單工具,其艱辛程度不難想像。

靈渠工程體系完整,設計巧妙,通三江、貫五嶺,溝通南北水路運輸,在技術上利用了都江堰的先進經驗,充分顯示了當時人的創造才能。

靈渠分大、小天平、鏵嘴、南北渠、泄水天平、陡門五個部分。大、小天平成人字形,是建於湘江上的攔河滾水壩。大天平長344米,小天平長130米。壩高2∼2.4米,寬17∼23米。汛期洪水可從壩面流入湘江故道,平時可使渠水保持1.5米左右深度。因其能平衡水位,故稱天平。鏵嘴筑在分水塘中、大小天平之前,形如犁鏵,使湘水「三七分派」,即七分水經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入南渠流進漓江。

2000多年來任憑洪水沖刷,大壩巍然後立。內中奧秘,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維修大壩時才發現。原來秦人將松木縱橫交錯排叉式的夯實插放在壩底,其四圍再鋪以用鑄鐵件鉚住的巨型條石,形成整體。

靈渠一些地段灘陡、流急、水淺,航行困難。為解決這個問題,古人在水流較急或渠水較淺的地方,設立了陡門,把渠道劃分成若干段,裝上閘門,打開兩段之間的閘門,兩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於船隻航行。靈渠最多時有陡門36座,因此又有「陡河」之稱。1986年11月,世界大壩委員會的專家到靈渠考察,稱讚「靈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築的明珠,陡門是世界船閘之父。」

靈渠修成後,在歷史上起過重大的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當年(公元前214年),平服嶺南。漢武帝在平定呂嘉的叛亂中,也曾利用這條交通線。

靈渠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