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的罷市

作者:吳鉤 發表:2012-08-21 12: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曾經以為「罷市」之類的劇烈抗爭,是進入近代資本主義社會之後才出現的新鮮事物。實則是,中國早在先秦,《管子》中已有「罷市」的記錄,不過這裡的「罷市」乃是指停止經營,並未包含商民以此表達自身利益訴求的意義。但商民出於抗爭之目的而發起的罷市,至遲在唐代後期就開始出現了。

「安史之亂」後,唐德宗年間,朝廷由於長年與藩鎮交兵,國庫日漸空虛,以致連軍費都快掏不出來了。怎麼辦?當時的宰相盧杞與度支使(財政部長)趙讚等人一合計,覺得「貨泉所聚,在於富商」,那些富商太有錢了,現在國家有難,不找他們找誰?於是乎,大唐的官府派出京兆尹、長安尉等官,帶人去找長安的商人,名義上叫做「借錢」,實際上就是搶劫。史書便是將這次「借錢」比擬為「搶劫」:「京師囂然,如被盜賊」。大唐官員公然「搜人財貨」,哪個敢說半個「不」,便抓起來拷打,有人因為「不勝鞭笞,乃至自縊」。一番搜刮下來,官府總共才「借」到八十八萬貫,遠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可見唐時長安的商人實在不怎麼富有——官府又要求凡典當交易、粟麥糶賣,必須繳納稅率為25%的附加稅。卻不知賣牙籤的小販如果出示不了「森林砍伐證」之類,會不會被罰款。

面對官府的這般盤剝,自縊自然是沒有什麼用的,長安的商家終於作出了集體性的抗爭——全城罷市,還「相率千萬眾邀宰相於道訴之」,將宰相盧杞盧大人請到路上控訴,盧杞控制不住局面,只好「疾驅而歸」。事情最後驚動了皇帝,德宗迫於民間壓力,不得不下詔制止官府的「借錢」、加稅。

北宋初年,京師汴梁也發生過一次罷市,罷市的原因還是官府的勒索。宋時,官府要向商鋪採購「官物」,有些商人因為貪圖官錢,便在跟官府交易的時候報高價錢,當然,這個虛報的價錢也不可能高到諸如「一盞吊燈1200萬」的天價,但畢竟違反了當時的法規。有個叫做史珪的馬步軍都軍頭(類似於刑警隊長),品性「粗暴無識,妄恣威福」,暗中叫人到市場上調查,記下那些跟官府有過交易的商鋪,然後上門抓人,說他們「欺罔官錢」,要麼接受罰款,要麼送上衙門。汴梁商人忍無可忍,發起罷市,「廛市之間,列肆盡閉」。宋太祖得悉此事,下了一道詔書,表明朝廷對之前曾有虛報價錢行為的商家,將既往不咎,「特與免罪,不許論訟,如是有人更敢言告,以其罪罪之」。總算堵住了史珪之流的生財之道。

北宋末年的徽宗朝,這是宋代比較昏暗的時期,長安也罷市了。其時得寵的宦官童貫宣撫陝西,有「便宜行事」之權,他看到長安物價騰貴、錢幣貶值,便有心要平抑物價,「欲力平之」——以我們的經驗,大概可以判斷童貫這麼做是為了撈取政績。下面掌管財政、賦稅、貿易的官員(計司)「承望風旨」,覺得這是討好童大人的大好機會,於是主動出來降服物價。但他們又沒有學過經濟學,只知道迷信權力的力量,想出來的招數是出臺規定,要求各商鋪「取市價率減什四」,即一律降價40%,「違者重置於法」。結果,「民至罷市」。

作為商民表達利益訴求之行動的罷市出現在唐宋之際,我不認為是偶然的歷史現象,從中我們可以找出一正一反兩大歷史成因。

「正」的因素是市民階層的形成、商人力量的增長。唐代在「安史之亂」以後,束縛市場發育的坊市制逐漸瓦解,開始生成市民階層。到了宋代,市民——「坊郭戶」列為法定戶名,預示著市民階層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群體亮相歷史舞臺,而且,商品經濟的發達也促使宋代的商人力量不斷成長,作為商人組織的行會便是出現於唐而壯大於宋。唐宋時期的行會又叫做「團行」,「市肆謂之團行者,蓋因官府回買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為團行」。上面幾次罷市的具體動員、組織過程,史料語焉不清,不過我想,團行應該在其中發揮了發起或聯結的作用。

「反」的因素是官府或官員對商民的壓迫。不管是中唐的長安罷市,還是北宋初年的汴梁罷市、北宋末年的長安罷市,其直接的誘因都是因為商人不堪忍受權力的勒索或壓制。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在傳統社會,儘管已經出現了相當活躍的商品經濟、不斷壯大的商人群體、涵蓋各行業的行會組織,不過社會結構還是表現為國家權力獨大的結構,商人許多時候難免淪為權力盤剝的對象。倘若商民力量弱小而分散,也就罷了,受了盤剝大概只能忍氣吞聲;但唐宋之際,市民階層、商人群體畢竟已經成長起來,並且有了聯合彼此的行會組織,當他們受到難以容忍的壓迫時,就容易採取一致的集體行動相抗爭,包括罷市。

所以,對於唐宋之際的罷市,從樂觀的角度,我們可以發現社會進步的因素,那就是商民組織能力與利益表達意識的成長。但如果換一個稍為悲觀的角度,則會看到那些阻礙社會進步的因素——權力的獨大與官府的強制。從這個思路出發,官府對付罷市現象,大概也有兩種法子:

一種是,無視社會進步的因素,迷信權力的力量,立法嚴禁商民罷市。比如清代,對「借事聚眾、罷市、罷考、毆官等事」,都立法嚴禁、嚴懲,按照《大清律例》,「糾眾罷市辱官者」,「俱照光棍例治罪」。但有清一代,罷市、罷工都時有發生,禁而不絕。

另一種法子是,正視社會進步的因素,給予已經成長起來的商人組織、市民組織更加理性的利益表達、利益談判渠道。畢竟,對於商民而言,罷市雖說是為了維護商人群體的利益,但罷市的過程卻是自我損失的過程,若非萬不得已,誰願意跟自己過不去?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