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樂


西安鼓樂,也叫長安鼓樂(俗稱細樂、樂器),是從我國隋唐時代一直流傳於西安城區及沿終南山一帶的一個具有中國古典音樂傳統的民間大型器樂樂種。脫胎於唐代燕樂,後融入唐宋宮廷音樂在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流亡而傳入民間,在民間以鼓樂社的形式存在。其樂曲在結構上與唐大曲有相近之處,所用的樂譜與唐宋時流行的燕樂半字譜也有承繼關係。

西安鼓樂以竹笛為主奏樂器,分為「坐樂」和「行樂」兩種演奏形式,「坐樂」是室內樂,吹奏樂器有笛、笙、管,擊奏樂器則有坐鼓、戰鼓、樂鼓、獨鼓、及大鐃、小鐃、大鈸、小鈸、大鑼、馬鑼、引鑼、鉸子、大梆子、手梆子等擊奏樂器,有時還加上雲鑼。

「坐樂」分「八拍坐樂全套」和「俗派坐樂」兩種,前者因在坐樂第一部分「帽」中的頭、二、三匣中均用八拍鼓段而得名。後者則在結構用不用花鼓段和別子,在開場鑼鼓用大件擊奏樂器,氣勢磅礡,情緒熱烈。

「行樂」多用於室外演奏,如街道行進、廟會等場所。分「同樂鼓」(又稱「高把子」)和「亂八仙」(又稱「單面鼓」)兩種形式。「同樂鼓」的樂器有笛、笙、高把鼓、小叫鑼、貢鑼、鉸子、手梆子等,樂曲舒緩典雅。「亂八仙」因用笛、笙、雲鑼、單面鼓、引鑼、鉸子、手梆子八種樂器而得名,演奏曲目廣泛,包括民間小調和民間器樂曲等,樂曲短小,旋律優美。

鼓樂社主要圍繞寺廟活動,至今仍保存著傳統的鼓樂演奏形式、結構、樂器、曲牌及譜式。現存鼓樂社使用的樂譜,仍然是古代的半字譜,全繫手抄本,較早的出自明代。長安鼓樂演奏形式多樣,分為行樂和坐樂兩類,樂器分為文樂和武樂兩種。樂隊演出陣容強大,一般出場幾十人,類似西方的交響樂。

目前,長安鼓樂社組織主要分布在陝西省西安地區的村鎮和寺院,以西安東倉、城隍廟、長安區何家營、周至縣集賢村、藍田縣等最為著名。

2009年,西安鼓樂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