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禁歌到熱邀演唱 鄧麗君流產的大陸行(組圖)

作者:古林子 發表:2012-10-08 13: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閒聊鄧麗君(二)

四、越禁越紅

命途坎坷,好事多磨,就是鄧的歌在大陸的遭遇。從悄無聲息,到若有若無,再到眾口喧嘩,家喻戶曉;其流行的軌跡,由神秘至公開,經歷了一個複雜的過程。大體上說,在1977年之前,基本處於地下狀態。——時間越往前推,越隱密;相應地,越鮮為人知。非身歷其境者,恐怕很難理解。

鄧的歌先是暗暗流行,彷彿在積聚爆發的能量。播進地裡的種子,終究要破土而出,鄧的歌也一樣。人們開始還緊閉門窗,遮遮掩掩的欣賞、交流;沒多久,便敢在偏街陋巷裡唱響;後來更張揚,提著錄音機邊走邊放歌,大白天招搖過市。經過十年文革的洗禮,屁民不傻了,膽子也大了。幾乎一夕之間,鄧麗君的歌曲狂飆突起,傳遍了內地的邊邊角角,風靡全大陸!

苦心經營的紅色江湖,激起千層浪!用紅歌構筑的音樂防線,看去固若金湯,頃刻間卻土崩瓦解。那柔情似水的歌聲,居然無堅不摧。官方驚恐萬狀,趕緊採取措施,強力阻擊。高層機構認為:鄧的歌是「反動的」,「色情的」;禁聽禁唱,雷厲風行。可人心已今非昔比,老百姓不那麼聽話了,面對壓力也不再害怕。經過文革的磨練,大家都學會了陽奉陰違,你說你的,我行我素。結果呢,儘管你嚴令取締,不遺餘力;他依舊: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

鄧的歌雖然頻遭打壓,處境艱難,卻屢禁不止。風聲緊了,就轉入地下;風聲鬆了,又跑到地上。在歲月行程中反反覆覆,統治者傷透了腦筋,取締行動也隨之加碼升級。

文革鬧劇雖然收場了,改革開放也啟航了,新的運動還是又來了——這回叫「清除精神污染」。國家機器高速運轉,發文件,打官腔,大會批,小會罵……操作手法還是歷來慣用的那一套——先上綱上線,給鄰家小妹貼上「反動」的標籤;再把她唱的抹黑為封資修,靡靡之音,黃色歌曲;更從政治高度強調,聽之任之後果極嚴重,會亡黨亡國。緊接著的,當然就是大規模的清查,收繳。

這是一場全國動員的運動,通過各級組織,深入社會各階層,工礦農村機關學校,所有的企事業單位,都得篩過一遍,連幼兒園也未能倖免。聲勢浩大,針對性又很明確,不准聽、不准唱鄧麗君的歌。據說目的是反修防修,保證無產階級江山永不變色。

清查工作做得很細緻,查你是否有錄音機,是否有鄧麗君的卡帶,如果有,再問東西從哪裡來的,有沒有海外關係……挨門逐戶,追根究底,你還得乖乖配合。否則被批被鬥,被拘押,被勞教,被坐牢,一切都有可能。為了聽歌唱歌這種芝麻事,弄得全國雞犬不寧。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表面上官方戰果赫赫。據當時推算,全國最少繳獲了兩億卷錄音帶;沒收後,各地分別集中銷毀。但這種勝利只是暫時的,階段性的,並非定局。

說來好笑,舉國體制圍剿一個唱歌的女孩,雙方實力懸殊,本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但由於當局違背民意,卻又注定無法取勝。聽眾千千萬萬,像沙子一樣多,均勻分布在大地上。

法不責眾。再說,歌手在海外活蹦亂跳,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你又抓不到。就算你牛逼你厲害,也鞭長莫及,無奈她何。

沒轍了,要掐斷鄧的歌聲,只能收繳錄音帶,時不時就來一遭,三番五次,不厭其煩。但每一波的查禁都如火澆油,適得其反;原想把火壓下去,卻愈燒愈旺,促成另一波強勁的反彈。官方愚蠢的作為,非但吃力不討好,還刺激了民間的異常需求,竟催生出一個盜版行業。在海峽西岸,便有不少頭腦敏銳的青年,專門翻錄鄧的歌,而後批發零售,四處推銷。他們先藉此掘得第一桶金,再投資其它事業,成了商海的弄潮兒。

鄧的歌席捲神州,烈火燎原一般,很快引發連鎖效應——在大陸迅速普及了卡式錄音機,開拓出一種科技產業,形成了新的文化消費方式,影響了一大批歌手,推動了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最終還延伸到更具意義的層面,促進了人的思想觀念的改變。如果沒有鄧麗君的歌,被大陸億萬聽眾瘋狂接受,這一切積極的結果,都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相反,其產生、發展和完成,恐怕還得許多年,甚至要經歷幾代人。

當權者總是迷信權力無所不能,其實權力不是萬能的。在全民動員的打壓下,鄧的歌並沒有銷聲匿跡,只是由明入暗,從地上轉入地下;傳播的勢頭依舊,無法遏止。在當時,鄧的歌唱已成為大陸百姓陶冶性情、娛樂生活的精神食糧;——其載體,也變成親友間相互餽贈的禮品,甚至是新娘嫁妝中的必備之物。

這些現象的產生,都得歸因於十年文革,它使人反思,使人清醒,使意識形態上的激情與狂熱,消失無蹤。不再你說啥我就信啥,曉得如何挑戰公權的禁令。何況,文革還製造出很多偽君子,人格分裂、表裡不一。他們白天一本正經,賣力清查,剝奪別人的精神需求;他們晚上卻知禁犯禁,自己偷偷享用聽覺的盛宴。這類人的榜樣,更使「清除精神污染」徒有其名,無功而終。

後來,當局還變換名目,掃蕩過好幾次。儘管那時國門已開,但改革艱難,常見走兩步退一步,甚至走一步退兩步。新舊觀念的碰撞,始終沒有停止。改革僅僅觸及經濟層面,便已遭遇頑強抵抗;對立的雙方,都在試圖影響國家的取向。政情撲朔迷離。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就是政策時緊時松,時左時右。政治氣候既然忽冷忽熱,查禁的力度自然也忽大忽小。但不論是「清除精神污染」,還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或者「掃黃」,鄧麗君的歌曲都在打擊之列。屁民則以變應變,與官府週旋,玩捉迷藏。鄧的歌也因此出沒無常,時而浮上水面,時而潛入水底。

呵呵,廟堂和江湖博弈,民意與官意較勁!屢戰屢敗,越禁越紅,政府遇上了頭痛的難題。打壓鄧的歌雖無勝算,卻又斷斷續續都在進行……開始時總是興師動眾,大張旗鼓;到末尾總是兵無鬥志,草草收場。說到底,民意畢竟不可抗拒,任何倚仗權勢的強制措施,終將無濟於事。人們就是要留住那悅耳動聽的天籟之音。人們就是要擁抱那輕柔婉約、溫情脈脈的美麗。

歲月蒼白,人事紛擾,鄧麗君的歌曲,一直處在政治漩渦裡。大陸人也因此經歷了——偷聽,翻錄,走私,盜版……批判,清查,收繳,銷毀……打壓與反彈,漸成固定的戲碼;人們也見慣不驚,習以為常。在拉鋸式的較量中,越發炒熱了鄧的歌曲,使之傳播得更廣,更深入人心。正是這種官方和民間的另類互動,共同譜寫了鄧麗君在中國大陸的不朽傳奇。

五、千古之憾

鄧麗君憧憬中的大陸行,一波三折,未能如願。終成千古之憾。

鄧麗君為何沒有來大陸?

這個問題曾蒙著神秘的面紗,搞得雲山霧罩,撲朔迷離。幸好,時間能使水落石出。從陸續披露出來的資料,如今人們已知曉內情。政治真是難以理喻的怪獸,你不知啥時會被它咬一口。

大陸億萬歌迷的瘋狂推崇,鄧麗君驟成風雲人物。其身份也隨之變得敏感,重要性陡然升高,她成了極有價值,又別具意義的歌星。海峽兩岸的執政者都意識到這一點,都想因勢利導,為己所用。

西岸頻頻出招,要邀請她來大陸演唱,給統一戰線加分。高層認為會轟動,一定反響很大。評估結果:利大於弊。這個「利」,就是借鄧麗君的登陸,給世界一種「人心所向」的觀感。為此,不但開出了誘人的價碼,甚至連演出的行程,都規劃得很具體;前後順序是:北京,上海,西安,廣州。地理方位的選擇,也照顧到東西南北。還答應在她的家鄉,舉辦一場超大型的演唱會,讓幾十萬人來聽她的歌。不難想像,此事如果能成,那盛況絕對空前,肯定會轟動全球。這對任何一個歌手,都有極大的吸引力,沒有誰能夠拒絕這樣的誘惑,鄧麗君也不能。

西岸打的如意算盤,東岸洞若觀火,斥之為統戰陰謀,包藏禍心。自從聯合國的中國席位,由大陸取代臺灣,兩岸在外交纏鬥中,臺灣已明顯居於下風。它處境艱困,不能再失分,以免影響島內的民心士氣。所以,極力勸阻鄧麗君去大陸。

對峙中的海峽兩岸,各有政治盤算,把歌者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鄧麗君因在內地瘋狂走紅,而變得重要;又因重要,而不能登陸。政治使人生顯得無奈。

隨著時間推移,臺灣開放探親,兩岸的人員往來漸漸增多,事情出現了轉機。西岸又頻頻邀約,鄧麗君也積極籌劃登陸演出。她常說:「我想到天安門唱歌。」那裡能容納百萬人,她要開一場戶外演唱會,讓大家免費來聽歌。眼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一場政治地震突如其來,

結局變得面目全非。

我們中國人何其不幸,震驚世界的悲劇,居然發生了!鄧麗君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對共產黨徹底絕望。這個心地善良、感情豐富的女子,精神幾近崩潰,也不知痛哭了多少次。她的淚是為我們民族的苦難而流,是人間大愛。事隔多年,時過境遷,當我看到相關的視頻,依然會禁不住——為她的流淚而流淚。這就是鄧麗君的人格魅力。

天安門事件,給中國的歷史留下了巨大的創傷,也毀了鄧麗君要來大陸,為同胞演唱的希望。而且,還毀了她的健康。這之後,鄧麗君已沒有心情再唱歌了。她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差,形象也日見衰老;那花一樣美麗的生命,竟在悄然滑向死亡。

世事無常,難為鄧麗君了。她為堅持自己的理念和良知,作出了無法彌補的犧牲。這個樸實無華的奇女子,百年不遇的天生尤物,其聲耳熟能詳,其人緣慳一面;是同胞,又是同時代,心意相通卻錯身而過。我們和她一樣不幸。

骯髒的政治令世界充滿悲情,大到血腥的戰爭,小到——斷送了一個天才歌手樸素的夢想,使她至死沒有走進身份證上記載的故鄉。


1989年鄧麗君力排眾議為六四獻唱

六、相互影響

關注鄧麗君的,可能會記住這個日子:1979年2月17日。她因工作需要,為出入境方便而使用他國護照。

今天看那事,不過小瑕疵,但在當時則成大問題,使她的人生首遭重挫,身陷危機。日本人跟她較真,臺灣方面更是視為「背叛」,欲嚴加懲處。鄧麗君因之避走美國,不敢回臺。她的歌唱生涯,連家人都以為就此結束了。

豈料沒過多久,事情峰迴路轉——臺當局突然對她刮目相看,態度180度轉彎;不但「護照問題」一筆勾銷,還把她當寶貝,力邀她回臺效勞。備受傷害的鄧麗君,經歷了冰火兩重天;悲劇開場,喜劇落幕,有驚無險地度過人生的難關。若問:誰是起死回生的推手?答案很清楚:大陸的中國人。

如果沒有熱愛她的大陸人,鄧麗君的護照風波,不可能有那樣戲劇性的結果。原因非常簡單,臺方做過政治考量。當時的鄧麗君,歌聲已響徹整個大陸,受到億萬同胞的瘋狂熱捧;臺灣高層怕她登陸演出,被政治對頭利用,才趕緊網開一面,法外施恩;還從此對她優禮有加,視為國寶。臺當局前倨後恭,大陸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內地歌迷的瘋狂熱捧,產生的不凡效應,等於是送給鄧麗君一份大禮;也算是對她的一次最早的回報。這回報雖無形,但有特殊的現實意義,而且立竿見影——使其中斷的歌唱生涯,及時得以延續,並由此走出人生的低谷,挾億萬歌迷的聲勢,再創輝煌!

1980年9月30日,在護照風波之後,鄧麗君首次回臺。對她的歌傳遍大陸,記者問她作何感想時,鄧麗君激動得結結巴巴,竟說不出話來;她內心的極度喜悅,表露無遺。

億萬同胞的瘋狂熱捧,給她造成了極大的震撼。大陸因素對她的影響,從此無所不在;甚至,影響她後來的人生取向,讓她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因而能在歷史的緊要關頭,自覺地扮演參與者的角色。她說,大陸同胞那麼喜歡我的歌,我當然要去支持他們。

概而言之,鄧麗君與大陸聽眾之間,影響是雙向的,互為因果的。她影響了內地幾代人,獲得的成功無與倫比;內地人也深深影響了她,護照事件就很明顯。她去世後,臺當局褒揚她:「神州享超鄧高名」,為她舉行最高規格的葬禮。甚至,她所熱衷的其它活動,諸如勞軍之類,其意涵也與大陸密切相關。

我們還可以做個合理的推測——婚姻與事業難兩全,她曾面臨痛苦的選擇;經過內心掙扎,決定繼續歌唱。以她生前那麼關注大陸的未來,那麼在乎內地同胞的感受,在權衡取捨時,她的億萬歌迷很可能像個超級砝碼,使她心中的天平,向「歌唱」一側傾斜。

坊間議論,鄧麗君原是芸芸歌手之一,其歌風靡大陸才成為巨星。鄧的家人並不認同這種觀點。真相究竟如何,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我們不妨先把相關情況梳理一下——1976年之前,鄧的歌已如微風細雨,悄然飄入大陸……

1977年開始流行……

1978年迅速升溫……

1979年大紅大紫……

之後,則高潮迭起,經久不衰……

假如以1979年為界線,按順序排列業績,我們便會發現:她前期的種種輝煌,固然奠定了巨星的基礎,但更重要的成就,是在1979年之後;換言之,是在瘋狂走紅大陸之後取得的。


當時有許多華人歌手,活躍在港臺、日本和東南亞,其中最頂尖的,可能與鄧麗君不相上下,處在同一層次;——縱有差別,也很接近。直到她在內地聲名大噪,身價才明顯拉開了距離。如果說1979年之前,鄧麗君就已經是巨星,那直徑比起後來的,肯定小很多;亮度也不會一樣。這恐怕也是兩岸三地業內人士的共識。

生活錯綜複雜。有些事的發生,貌似跟別的事不相干,其實是有內在關連的;絕非表面上看見的那麼簡單。

1986年,鄧麗君獲選美國《時代》雜誌: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歡迎的女歌星。

作為華人歌手,假如少了大陸的億萬歌迷,假如少了被瘋狂熱捧的天下奇觀,這兩項評選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我們實在很難想像。但對鄧麗君來說,有一點應該毫無疑問:若切掉內地這一塊,她的光芒必定大打折扣。

鄧麗君在內地的成功,也離不開特定的時空背景。社會畸形,她的歌唱才有異於常態的放大效應。即使聽同一首歌,環境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如前面提到的《小村之戀》,好多年後,社會略顯寬鬆,我又重新欣賞,這次是從視頻裡——晴陽之下,鄧麗君衣著樸素,在田間邊走邊唱……歌聲依舊動聽,畫面也很好;但與往昔相比,沒了那種醍醐灌頂般奇異的快感。

所以,鄧麗君現象,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她來到世間,來得剛剛好,如果早十年,或晚十年,就算同樣是她,都不可能產生同樣的奇蹟。當然,鄧麗君的非凡成功,有機緣巧合的一面,也有勢所必然的另一面。

1970年代,大陸嚴控信息,極度閉塞。境外的歌曲能否進入大陸,對歌手而言,機會是均等的。官方不分青紅皂白,反正一律封殺。——誠如先哲所言,魔鬼的手上也有漏光處。港臺的歌曲還是進來了。從偷偷摸摸,到明目張膽,再如野火春風般蔓延開來;奇怪的是,在整個流行過程中,鄧麗君的歌一枝獨秀。她就像一匹黑馬,不但能闖入戒備森嚴的禁區,還能在縱橫千萬里的疆域,盡情馳騁。這就冒出了一個問題:同期進入大陸的,還有別人的歌,脫穎而出的,為什麼只有鄧麗君?

大家都知道,鄧的歌爆紅大陸,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既非有心人刻意炒作,更非當政者操弄的。受眾喜歡她,儘管很瘋狂,但都是自發自願的。——其間,還得不斷面對政治恐嚇和公權打壓。難能可貴的是,聽歌雖有風險,人們仍然不離不棄。

大陸人熱捧鄧麗君,鄧麗君也當之無愧,因為她的歌唱,最能滿足聽眾的心靈需求。命運垂青她,一定有道理。似乎可以這樣說——那時的鄧麗君,在境外的華人歌手裡,應該是很優秀,正當紅,也是運氣最好的。

每個成名的歌手,都有唱得好聽的歌。鄧麗君之高人一籌,在於她的歌很多都是好聽的;好聽成了百聽不厭的經典,好聽成了後無來者的絕唱。

鄧麗君的歌,不少人模仿過,翻唱過,或有被接近,從未被超越;都沒達到她創造的高度。她的歌聽似很淺顯,其實很微妙,那種音樂境界可以意會,卻難言傳。

傑出的歌者,必有過人之處。鄧麗君有完美如天籟的嗓音,有獨具特色的唱法;能以情催聲,用心去唱,音律和諧,順暢自然;歌曲的生活氣息濃厚,充滿中國風味,還善於交流互動,颱風既大氣典雅又平易近人。鄧的歌唱已不是尋常的字正腔圓,聲情並茂,而是獨樹一幟,劃時代的,太難得,太精彩了。所以她的感染力,親和力,有口皆碑。所以她能撼動人心,引起億萬聽眾的共鳴。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鄧麗君後來的嘉言懿行,意義更在歌唱之上——她的支持,她的反對,她的悲痛和淚水,善良,真誠,勇敢,旗幟鮮明的愛與恨,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都讓我們看到她靈魂的美麗。當她流著淚說出:「不要向專制妥協!不要向暴政屈服!」她升華了自己。從此,「鄧麗君」這三個字,不再只是一名歌手的符號,也是真善美的標誌,自由的象徵。

盤點鄧麗君的種種長處,拿來與其他頂尖的歌手比,如果分解開,單獨看,未必樣樣都強;但統合起來,優勢則非常明顯,使她能超越別人。所以聽來聽去,還是她的歌最好聽,最耐聽。所以看來看去,還是她的人品最值得敬重,最值得懷念。所以,大陸的億萬歌迷,才會特別喜歡她。(待續)

来源:凱迪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