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瑰寶──「百戲之祖」昆曲(組圖)

發表:2016-01-12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百戲之祖」昆曲

昆曲,亦稱「昆腔」或「昆劇」。昆曲藝術於元末明初發源於蘇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昆曲是中國現存歷史悠久、成就輝煌的傳統表演藝術,對中國文學、戲劇、音樂、舞蹈都有深遠的影響。昆曲是中國各種古老戲曲中尚存的劇種,也是世界流傳至今的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瑰寶,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昆曲代表作有浣紗記、牡丹亭、長生殿等。

就中國古典戲劇藝術而言,除昆山腔之外,"四大聲腔"的另三大聲腔弋陽腔、海鹽腔和余姚腔都已不復存在。從世界範圍來看,希臘的古典戲劇歷史上曾有過輝煌,但今天除了文學部分尚存外,演出部分已經失傳。與之相比,昆劇不僅留下了大量價值極高的劇本和音樂樂譜,而且演出模式和表演藝術也得以流傳,並仍活躍在當今的戲曲舞台上,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戲劇寶庫的傑出貢獻。

昆曲歷史

昆曲的源頭可追溯到宋元時期的南戲,當時南戲主要劇本是「傳奇」。演唱傳奇的聲腔很多,其中最古老的是發源於浙江海鹽的海鹽腔,流傳於江西、兩廣等地的弋陽腔,分布於浙江紹興及江蘇常州、鎮江等地的余姚腔和「流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昆曲的開山師祖是元朝擅詞賦的顧堅,據明.玉峰(昆山)張廣德的《真跡日錄》卷二載「元朝有顧堅者,雖離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於南詞,善作古賦。擴廓帖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與楊鐵笛、顧阿瑛、倪元鎮為友,自號風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雅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行於世,善發南曲之音,故國初有昆山腔之稱。」


昆曲開山師祖顧堅像

但在明代萬曆之前,昆腔還只是流行於吳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明代中葉以後變革發展為「清柔婉折」之腔。在嘉靖(1522一1566)、隆慶(1567一1572)年間,江西豫章(南昌)人魏良輔流寓太倉南關(元代時昆山所轄),魏良輔原是個北曲清唱家,到吳中後,又致力於南曲。他認為當時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無意致」(行腔簡單,或節奏拖沓),於是以原昆山腔為基礎,參考海鹽、余姚等腔的優點,並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抑揚頓挫,索纖牽結,停聲、偷吹、依腔、貼調等有裝飾色彩的潤腔手法,以及用不同音色塑造人物性格、情感的演唱技巧),並與善吹洞蕭的張梅谷,張小泉、周夢山、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諸人結成在藝術上有共同見解和理想的創作集體,繼承古來「以文化樂」的傳統,改良昆山腔,採用中州韻系,依字聲行腔,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與發展。同時,河北的北曲弦索名家張野塘,以罪發配太倉衛,被魏良輔以善歌之女招為婿,他協助魏良輔更定「弦索」音節,使之與南音相近,以此發展而來的「南弦」與曲笛、懷鼓、提琴(民族拉弦樂器),並為昆曲的特色伴奏樂器。這種新腔的特點是清柔婉轉,曰「水磨調」,成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聲。但這時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體現劇本,形諸舞臺。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臺,成為戲劇,則是由梁辰魚的《浣紗記》開始。昆山梁辰魚(1519-1591)號少白、又號仇池外史,著名戲曲作家,精詩詞,通音律。魏良輔改腔的成就使他頗受鼓舞,他經常設特大坐榻和桌案,自己西向坐,教人歌曲,學者列序兩旁。他覺得新腔不應只侷限於曲壇清歌,必須擴展到舞臺之上佔有更廣闊的天地,於是與精通音理的鄭思笠、陳梅泉、唐小虞諸人,「考訂元劇,自翻新作」,併發揮文學優勢寫作了以西施為主要人物的《浣紗記》傳奇,從音樂方面彌補了水磨調「冷唱」的不足,同時把傳奇文學與新的聲腔和表演藝術綜合在一起,借鑼鼓之勢與舞臺之場面形態,第一次將昆曲搬上劇壇。這種從原始的昆山腔發展成為昆曲,再進一步登上舞臺,即是這個聲腔定型和成熟的過程。自萬曆初年,昆曲很快地擴展到江、浙各地,成為壓倒其它南戲聲腔的劇種。隨之由士大夫帶進北京,與弋陽腔並為玉熙宮中大戲,當時稱為「官腔」。從此,昆曲儼然成了劇壇的盟主,數百年來,對許多劇種的舞臺藝術,產生過深厚的影響。

昆曲的興盛和它稱霸劇壇的時間約長達二百三十年之久,即從明代隆慶、萬曆之交開始,到清代嘉慶初年(1570-1800),這是昆曲藝術最光輝和成就最為顯著的階段,劇作家的新作品不斷出現,表演藝術日趨成熟,行當分工越來越細緻。

昆曲行當

行當又稱家門,昆曲以生、旦、淨、末、醜、外、貼七個家門為基礎,而生又分為官生、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旦角分正旦、刺殺旦、五旦、六旦、老旦等;淨醜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等。直到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昆曲腳色行當,由「江湖十二腳色」更精細的分工,發展成為「二十家門」。樂器方面,主要採用笛、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等。

昆曲特點

戲曲的表現手段為唱、念、做、打(舞)之綜合。這四個方面及其綜合在昆曲中要求最高。昆曲演員必須在這幾個方面兼備。舞臺呈現亦最為完美與出色。其他劇種演員為提高技藝都要學昆曲。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並能演唱昆曲。

昆曲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體現在文學,音樂,舞蹈,表演,服飾等廣泛領域,代表了中國古典戲曲藝術曾達到的最高藝術成就和最高品位,昆曲的聲腔和表演藝術深刻的影響了京劇等後來劇種。後起的任何一個戲曲劇種不得不以它為師為宗。


昆曲劇照


昆曲劇照

昆曲是優美的舞臺表演藝術

昆曲唱詞,絲絲入扣,千錘百煉,其文學性為今人的功力所不及。如《西廂記.長亭》那支《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牡丹亭.驚夢》那支《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這幾段千古佳句,既寫景,又寫情,每一字每一詞都可建構一部絕版的瓊瑤小說體。

從曲調上來看,昆曲被稱為清麗柔婉、俊雅悠揚的「水磨腔」。何謂"水磨"?若品過用水磨粉做出的寧波湯團,那份無可釋然的細膩與柔滑自會漾在聽者的心頭。昆曲奇就奇在它的音樂性,舒緩悠揚,淡雅柔糯,像碧螺春茶,像五糧液酒,像工筆山水畫。樂器以笛子為主,還有三弦、琵琶、笙。昆曲的那支橫笛,簡直是《封神演義》中四大天王手裡的琵琶,笛聲一起,勾魂攝魄,不由人心旌搖蕩。

同時,昆曲集吳越的歌舞於一身,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一支迤儷婀娜的舞姿。可以說,昆曲熔中國的歌舞詩畫等璀璨文化於一爐,集中華藝術精華之大成。其雅,雅得不晦澀;其美,美得不妖艷。

昆曲,走過漫漫歲月長河,已被歷史所認可。對這一中華瑰寶,在繼承中尋保護、求發展是炎黃子孫無可懈怠的責任。

責任編輯:宇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