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狄仁傑(圖)

發表:2016-02-13 00: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名相狄仁傑像。(網路圖片)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政治家。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擔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但不久就被來俊臣誣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契丹之亂時被起復。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納言、右肅政臺御史大夫。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封內史,並於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後又追贈司空、梁國公。

作為當時傑出政治家的狄仁傑深得女皇武則天的信任。兩人常促膝交談,對於狄仁傑的意見,武則天即使心有不悅,也會「每屈意從之」。狄仁傑70歲時還在武周政權中身居高位,武則天還特許狄仁傑入朝覲見可以不跪。公元700年,狄仁傑逝世,武則天深感哀痛,甚至罷朝三日。一些文學作品因此稱兩者關係曖昧,這完全是藝術虛構,兩者純粹是政治關係。

狄仁傑官拜首相,爵封梁國公。可武則天卻稱國老,不稱仁傑,狄公。「國老」是敬辭,足見女皇帝對狄仁傑敬重特高,信任無比。當狄仁傑因病去世時,女皇帝在朝堂上痛哭失聲:「朝堂空矣,天何奪我國老之速也!」狄仁傑生前,女皇帝對他是言無不聽,計無不從。李、武兩家,面對如此局面,誰都不敢輕視狄仁傑。狄仁傑不完全贊同改唐為周,在他內心深處眼前的大周帝國,不過是李淵、李世民、李治事業的有限延續。對女皇帝而言,「不皺眉頭也知爾的心肝」,她不能,也不願挑破那層窗戶紙,狄仁傑面子上擁周,實則懷唐。所以狄仁傑立儲之議,請求迎還廬陵王,女皇帝則說「還爾太子」。這清楚的表明,她最終還是同意回歸李家做先妣。去帝號,稱太后。

狄仁傑曾受過一次嚴酷的考驗。

諸武子弟,眼看接班無望,把滿腔憤怒集中到狄仁傑身上。他們勾結酷吏來俊臣,設局陷害狄仁傑謀反,將其逮捕入獄。狄仁傑將計就計,什麽罪名他都承認並簽字畫押。在這種情況下,來俊臣認為既然狄大人已經認罪,已是鐵案難翻,也就沒有對狄仁傑施以酷刑。這一群小人自以為得計,來俊臣還偽造一份「謝死表」,只須向女皇帝報告一下,就可以把狄仁傑綁縛刑場,斬立決。他們捏造的這場假案還涉及到皇太子李顯和女皇帝的寶貝女兒太平公主,妄圖一網打盡。不料狄仁傑暗中指示他的長子入宮告變,請女皇帝親理此案,為其父雪冤。於是女皇帝召見狄仁傑,問他:「謀反?這麽大的罪名你為什麽供認不諱?」狄答:「請陛下去看看來俊臣的那些刑具吧,我如果不承認,早就沒命了。他那個監獄向來是有進無出的。」女皇帝又問:「這麽說你沒有謀反。那為什麽還寫下‘謝死表’呢?」其實不用問,女皇帝怎麽會不認識狄仁傑的字跡呢?經狄仁傑當場書寫,來俊臣只好下跪投降,酷吏政治到此結束。

在這件案子裡,女皇帝看似旁觀者,實際上她是在考驗狄仁傑。同時她也在考慮結束酷吏統制。自己已經自願傳子復唐,要做李家先妣,那麽酷吏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她下令處決來俊臣,平反所有冤假錯案,這樣做的最大受益者還是女皇帝。她拿來俊臣的人頭證明她向來是愛國、愛民、愛家的。如果她不同意,張柬之何能以八十高齡出任首相呢?滿朝儘是李唐舊臣,這正是女皇帝和狄仁傑的合著。

荷蘭有一位文學家,寫了一部上百萬字的《狄仁傑傳》,把狄仁傑寫成中國的福爾摩斯!中國影視界也把狄仁傑點化成「神探」。雖不能說毫無根據,但離史實已經太過遙遠了。

後世史家並未因狄仁傑曾經擁戴過大周女皇帝而對他有所貶損。

狄梁公無愧於一代名臣,能夠壽終正寢,得以善終!

責任編輯:潤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