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無惡不作 在美國特別守法(圖)

作者:神聖午睡 發表:2016-04-24 07: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警察與市民(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6年04月22日訊】昨天我轉發了一個視頻,就是有人在鬧市做實驗,一名青年男子迅速將一個六七歲的男童抱起,捂嘴,快速離去。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名路人前往阻止。有的人漠然視之,有的人露出狐疑的眼神,有人以為在開玩笑。這讓很多人覺得恐怖,原來在街頭綁架一個孩子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但是也有很多人說:「憑什麼就說我冷漠?我怎麼知道這是不是父子間在鬧著玩?」

這讓我想起我的一個朋友在美國的經歷。我朋友一家人扶老攜幼赴美旅遊,吃飯時,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老人凶了孩子幾句。誰知很快餐廳派了一個會說中文的服務生過來,告訴老人:「對不起,鄰桌客人讓我轉告您,您不可以這樣對孩子講話。如果您繼續這樣做,他們就要報警。」

我另一個朋友,多年前夫妻倆在美國生活過幾年。有次她和老公,以及另一名男性友人坐在車裡講話,她老公可能是聲音大了一點,情緒激動了一點,手揮來揮去,其實並沒有任何攻擊性的行為。但很快不知哪裡突然冒出一夥警察,把車裡兩名男性通通按住。他們覺得是誤會,就要解釋,警察立刻說你們閉嘴,現在不是你們開口說話的時候。控制住兩名男性,警察問我的朋友:「女士,你現在不必有任何擔憂,你可以把你所遭遇的事情告訴我們。」

一問才知,原來有路人見朋友的老公手部動作過大,車裡又有女性,就報了警。那次是一場誤會,朋友的老公在美國從來沒有過任何家暴行為。可是後來他們回國發展,朋友的老公真的在一次爭吵中動了手。這真是一個南橘北枳的故事。又讓我想起一位名人說過:「我剛到美國時,很多當年在國內無惡不作的壞人,都來告誡我千萬別在美國犯事兒,在這兒必須得守法。」

美國警察和路人的愛管閑事,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在美國很多華人網站上,都有新移民須知,告誡新移民不要給孩子穿開襠褲上街,不要對老婆孩子吼叫,甚至不要打狗……總之,不要以為自己家裡的事就沒人管。在美國,法律就是法律,不能打人就是不能打人,不管你和被打人的關係如何,甚至也不管挨打人自己樂意不樂意。

而反觀國內,其實我們紙面上的法律,跟美國也沒有差那麼大。雖然具體量刑和情節判定不同,但我們也是不許虐待兒童,不許猥褻婦女,不許拐賣兒童,綁架也是重罪。

然而,我們還有很多「但是」。虐待兒童是違法,但是,如果是出於教育的目的,那也不一定就不對。比如,養母把孩子打得渾身都是傷,但因為養母是出於「教育」的目的,所以很多人還同情她,覺得執法部門不近人情——事實上,這也是很多新移民對美國警察的控訴:不通人情。

同樣的,猥褻婦女當然不好。但是,如果是開玩笑,沒有惡意,那就沒關係。比如:人家大喜的日子,又都是朋友,四個男人把穿薄紗抹胸裙的漂亮伴娘抬起來,笑一笑鬧一鬧,伴娘若是不高興,那就是你不識大體。

綁架雖然是重罪,但是,父親把孩子抱起來捂上嘴拖走沒關係。拐賣兒童是犯法,但是人家那個村子就是這樣的嘛,你難道都抓起來嗎?不現實吧?你怎麼這麼冷血?

一連串的「但是」下來,法律根本就是一紙空文。那些熱衷於說「但是」的人們,僅僅只是出於愚昧嗎?不,更多的是出於惡意。那些為惡行辯護的人,表面看是在替作惡者主張寬容,其實是在為他自己的惡行做辯護,同時打壓受害人。

很多人都驚訝於為什麼會有人面對惡行,反而站在作惡者的一邊?難道不應該站在受害者一邊嗎?原因就是那些人自己就是作惡者,善良的人在這種事情裡看到的是惡行,而作惡者只覺得大家對惡行的批評冒犯了他。

如果一個人因為無知犯了錯,別人提醒他時,若他心存善意,他第一反應一定是道歉,而不是狡辯,更不可能去抨擊受害人。就像那個綁架視頻裡,很多人表示:「哦天哪!我從來沒有想過其實這有可能是綁架!以後我一定會注意的!」這就是典型的善良人的無心之失。

而那些說「憑什麼說我冷漠?人家如果是父子倆呢?我反應不過來不是很正常?」的人,顯然是真的冷漠——他不在乎是不是有人被當街綁架,他只在乎是不是有人指責了他。在他的世界裡,綁架是小事,他冷漠而不能受到指責才是大事。

鬧伴娘的事件也同理。我們可以看到,幾位咸豬手男藝人雖然在幾天後勉強發了道歉信,沒有一位大大方方地表示:「我以前真覺得這就是玩笑,沒什麼,這回大家一說,我才意識到確實不太合適。以後我一定會注意尊重女性,舉止文明。」

他們的所謂道歉,中心思想都是:「我沒有不文明!我不是故意的!」他們沒有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有哪怕一點點的反思。

作惡者的思維方式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而「出於好意」「風俗而已」是惡行最好的藉口,前者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後者可以上升到民族自尊心。用這兩頂大帽子去打壓反抗惡行的人,心裏的惡意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在人際關係中也有這樣的困惑,毒舌同事不停地對你說難聽話,不知道是開玩笑,還是故意的。檢測方法很簡單,告訴他:「你這樣說我不高興。」如果對方立即道歉,並且以後確實注意了。則說明他之前的確是無心之失。如果對方說你小心眼,計較,那絕對是出於惡意。

而所謂民俗,也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看他怎麼對待自己的至親。比如鬧伴娘這件事,很多人也會站在鬧伴娘的咸豬手們的一邊,說鬧伴娘沒什麼啊,只不過是玩嘛,開玩笑嘛,搞一搞氣氛嘛。那麼這樣講話的人,你會不會貢獻自己的女兒,自己的親妹妹去這樣被鬧?

就舉藝人婚禮的例子,那幾個伴郎,有哪個把自己的女友和老婆貢獻出來供大家鬧嗎?新郎帶頭去鬧伴娘,怎麼不帶頭鬧自己老婆呢?事實上,之前網路上被鬧的很過分的伴娘們,沒有一個是新郎和伴郎的親屬女性。這說明即使是在最落後的地方,那些男的心裏也明白,這可不是什麼好行為。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真的寬容過了頭,還是假裝寬容來實施惡行?一個真正主張寬容的人,假如寬容過了頭,確實可能會對作惡者仍然心存憐憫,但他更加不會對受害者橫加指責。一個人如果能夠對受害者進行指責,說明他心中的惡意甚至戰勝了理智,才無法掩飾這麼醜惡的嘴臉。

最近幾個新聞讓很多人失望:為什麼感覺現在不好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呢?其實並非如此。事實是隨著人們文明意識的進步,這些惡行開始被當作一個事情來對待了。拐賣婦女兒童在以前根本不算事,所以才有官媒將被拐婦女被當作最美鄉村女教師歌頌。而鬧伴娘事件在網上已經臭名昭著很多年了,只是這一次才被大範圍討論了一次。

類似的事情還有校園欺凌。很多人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只有美國才有校園欺凌。而事實是在美國,很多被明確定義為欺凌的行為,在我國被稱為「小孩子鬧著玩」。這樣一來,當然美國一個校園裡一天有好多次欺凌,而我國一年到頭,也只有「鬧著玩」。事實上我國不懂事的孩子到了美國繼續鬧著玩之後,被毫不留情地判了十年以上的刑期。其行為性質震驚全美,被認為駭人聽聞。實際上類似的行為視頻之前在網上就發布了很多,我國中學生中校園暴力也是很常見的。

最可怕的不是惡行的存在,而是惡行被視為理所當然。於是暫時安全的人們,就會產生一種錯覺:風景這邊獨好,外國都是犯罪。我赴美之前,也有不少朋友跟我說要小心,美國治安不好,很多人都有槍。我很感激。不過我並沒有害怕,因為我之前在業委會的工作,讓我得知原來我的環境沒有想像中安全。物業會把所有的治安事情向我們通報,從那之後我才知道小區裡各種惡性事件也是時有發生,而且離我是那麼近。我記得有次物業經理神色匆匆,原來地下室的垃圾箱出現一個死嬰。實際上平時那裡的治安隱患也極多,那裡住的都是低收入人群,生活艱辛,只能使用三無產品加熱做飯,火災隱患極大。我們小區全是20層以上的高層密集型住宅,如果地下室著火往上燒,後果不堪設想。那地下室是人防設施,產權不屬於小區,物業無權管理,業主無權過問,原則上也不能住人,但實際上住了好幾百個流動人口。而小區裡的很多居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樓房的地下室裡還住著這麼多流動人口,更加不知道那下面每天都在發生什麼事情。

在美國,任何一樁犯罪都會被公開,以各種方式通報給群眾。還有很多查當地犯罪率的APP,告訴你這個區域是否安全。所以自我住到我們這個區域以後,哪個加油站被搶了現金,哪個人被破門而入,哪個人發瘋殺了他自己全家我全都知道。假如不是我以前在國內有業委會的經歷,我肯定也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美國的犯罪特別多。

當惡行被討論和公開時,我們不必感到擔憂。面對維護惡行的狡辯,我們更應該堅定地發聲。公開聲討惡行是光明的開始,這說明事情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們這代人小的時候,父母打孩子根本不是一件會被討論的事情,說幾句難聽話更是家常便飯。但到了我們這一代,父母都開始反思自己應該怎樣對孩子講話。

鬧伴娘、家庭暴力、校園欺凌、販賣人口這樣的話題被拿出來熱議,社會意義是非常積極和重大的,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我相信鬧伴娘這個陋習會在更多婚禮上被取消,因為一定會有一部分從沒有思考過這個行為的人,因為這個討論認識到,原來這至少是個不體面不文明的事情。而社會的文明程度,正是在這樣一點點的行為改變中不斷進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