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5月07日訊】要把北京經濟講明白,最關鍵的,就是講錢。而要把錢的問題講明白,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傳說中的高儲蓄率問題。中國的國產經濟學家們總喜歡講一句話:中國的儲蓄率太高了,恨不得都高達50%以上了。老百姓手裡有太多錢趴在銀行賬上不動,導致中國消費不振。然而,這種高儲蓄率的說法總是顯得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經驗格格不入。要知道農民基本上都是窮逼,存不下幾個錢,而城市裡面,寫字樓民工們也基本上都是月光族,即便是更高層的金領銀領們,也都要紛紛的跳進買房按揭的坑裡去,為了每個月的房款焦頭爛額,連買個包包都要計較半天的。
這所謂的高儲蓄率,到底是從哪來的?難不成鳳毛麟角的幾個大老闆,竟然就把這近14億人口的大國的儲蓄率推高到驚人的程度?不把這事說清楚,本文根本就寫不下去。那麼,就讓我們來仔細的驗算一下,大中國的儲蓄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
居民儲蓄率的計算口徑有兩個,最常見的是收入口徑,也就是年度新增儲蓄額對年度居民總收入的比值。通俗來說,就是大家辛苦工作了一年,會把多少稅後收入拿去存起來的意思。下表為1998年至2015年的18年間,中國全體國人的收入總額與當年度的新增儲蓄額。
所有的數據來源均為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的年度統計公報上的官方數據。筆者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經濟數據狂,可以向大家保證,連一個小數點都沒有引用錯誤。在統計上,中國一貫只公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數據。沒關係,我們還可以查到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各自的總人口數據,只要我們乘一下,就能得到總收入數據了。從這份附表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的儲蓄率大致經歷了一個先升後降的曲折過程。98年到08年,儲蓄率逐步震盪上升。而從08年到2015年,儲蓄率則呈現逐步下降之勢,2015年已經跌到了13%!綜合來看的話,這18年來中國人民的總收入之和為238萬億,這些總收入形成新增儲蓄額總共為48萬億,由此計算出中國這18年來的整體儲蓄率水平,也只不過是20%罷了。而2014和2015年,連續兩年的儲蓄率已經只有13%了,比這18年的整體水平低了足足7%。這意味著近兩年,中國人已經不怎麼儲蓄了。
另外一個計算口徑比較複雜:GDP口徑。GDP其實是個增加值概念,通俗的說,就是一年下來,全國的所有經營主體創造的稅前利潤之和。這些利潤有多少能變成當年度的儲蓄,大概也能夠反映出一國國民對於儲蓄有多高的熱情。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使用這個口徑計算「國民儲蓄率」。根據他們的計算,目前全球的平均國民儲蓄率為25%,而中國的國民儲蓄率有56%,高居全球前三。中國不長腦子的國產經濟學家,總是拿著人家的這組數據痛罵中國人不消費,讓城市裡的小清新月光族們一聽到就不知所措,明明都消費到房租都付不起的地步了,還要罵咱們不消費,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個啥意思。
關鍵問題在於,世界經濟組織口徑中的「國民儲蓄率」中的「國民」兩個字,不等於「居民」,它還包括了政府、企業的新增存款,以及淨出口數據,計算的是整個國家的財富淨增長,跟我們通常所說的居民儲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下表我們給出了1998年至2015年的GDP口徑的居民儲蓄率數據。
不好意思,這一次計算的結果更是讓人大跌眼鏡:中國的居民儲蓄率水平綜合來看,只有9%。筆者再強調一次,這些數據同樣都是公開的,都能在國家統計局的官網上輕易查到。作為社會新增財富的GDP,每年都只有9%左右能形成居民儲蓄。所謂中國是個居民高儲蓄率國家,根本就是一個徹頭徹腦的謊言!我們的國產經濟學家們在引用世界銀行的數據時,刻意混淆了「國民儲蓄率」與「居民儲蓄率」的區別,為了自圓其說,他們甚至在各種文章中幹出這樣的蠢事:不用每年的新增儲蓄額作為計算儲蓄率的分子,而是直接用年度儲蓄餘額做分子了,然後假模假樣的鼓勵國人加大消費。這種演算法簡直就是瞎扯淡!儲蓄餘額是個存量概念,並不是當年年度形成的,而是長期存續和累積的結果,要計算儲蓄率,只能使用新增儲蓄額來算。非要用儲蓄餘額來算的話,比如美國2013年居民儲蓄餘額7.2萬億美元,對比它當年度16.77萬億美元的GDP,那儲蓄率豈不是高達43%了?所以,全世界都應該鼓勵美國人民趕緊消費去,不要繼續存錢了。這不是瞎扯淡嗎?當然了,國產經濟學家們這種刻意說謊的行為,其實是為了掩蓋一些不願意讓世人知道的事實,這事我們到以後再說。
要說中國,宏觀稅負恨不得比歐洲還高,社會福利恨不得比非洲還低,所以儲蓄率維持在30%以上,每掙10塊錢,把其中的3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才是國民最合理的選擇。然而,中國的真實居民儲蓄率,無論你用什麼口徑計算,也就是在10-20%之間。在養老疾病失業問題上,中國政府大致是指望不上的,能救命的,就是自己家裡辛辛苦苦存的那兩個錢了。
在數據上,根據2015年國家統計年報,中國擁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總人數為3.54億人,而全國16歲以上的成年人總數有11.33億,佔比僅為31%。至於另外還有一種養老保險,大號叫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現在已經覆蓋了5億農民,可惜一個月的養老金平均只能發50塊錢,連江蘇這種富裕省份,也只能發到115塊錢。對於這個東西我們直接就忽略掉算了,不用理會。在醫療保險方面,報銷比例較高(約7成左右)的職工醫療保險只覆蓋了2.89億人,再加上報銷比例較低(約5成左右)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以及若干富裕地區搞的新農合險,可以享受到醫療保險的人口總數也只能達到6.66億。生病這種事跟養老保險不一樣,這可不分男女老少,所以得跟全國13.75億的總人口做比較,這麼一算,能享受到醫療保險的人口比例也就是48%。
至於失業保險,這玩意在中國基本上就不存在,要申領失業保險金,程序艱難得猶如修煉成仙。筆者只給出這麼一個數據就夠了:2015年中國成功申領到失業保險金的總人數,只有227萬人。整體來說,中國在社會福利體系建設上,醫療方面相對來說還算勉強,養老就是一塌糊塗了。至於失業救濟,從來不在這個國家的考慮之列。當然了,就中國在醫療保險上這個48%的覆蓋率和最高7成的報銷率,要拿出去跟歐美比,那也一定是沒法比的。歐洲就不說了,基本上是百分百公共醫保覆蓋率,以及百分百的費用報銷率。美國的情況稍微複雜一點,在歐巴馬啟動醫改方案之前,公共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大概為25%,再加上60%左右的主要由企業主依法必須為在職員工購買的商業保險,由此達到85%左右的覆蓋率,費用報銷比例則約為90%。現在歐巴馬的醫保方案,就是要擴大公共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由此達到整體95%左右的醫保覆蓋率,這事在美國國內也有挺大的爭議,推進起來難度很大。但是不管怎麼說,那也比中國要強得多。
所以,你歐美的居民儲蓄率有個百分之十幾二十也就夠了,生老病死的關頭,能指望國家搭把手,在中國那可真不能指望。然而就算如此,中國的儲蓄率依然無法維持。即便用看起來較高的收入口徑計算的居民儲蓄率來看,這18年下來,也就是勉勉強強維持在20%左右。2014年之後,居民儲蓄率已經跌到13%了,在現在這個經濟下行的蕭條時代,再指望儲蓄額能有啥像樣的增長,恢復到20%去,這根本就不現實。雖然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儲蓄餘額現在看著還挺高,52.66萬億,但這是大家手裡的一點點老本,能存到現在都不容易。
在這個零福利社會,養老治病都靠它了,但凡有點風吹草動,把這點老本吃完了,中國人就只能集體餓死。所以,以後如果再看到有國產經濟學家惦記著國人的這點救命錢、拿高儲蓄率出來扯淡,鼓勵大家把存款拿出來消費,大家直接大嘴巴子上去扇死丫的就對了。扇完了再踢幾腳,順帶吐幾口唾沫。要不這樣,簡直不能消大傢伙的心頭之恨。
然而,我們當然不能滿足於單純的列舉數據。儲蓄率雪崩已經是既定的事實,雖然這個事實令人震驚,恨不得單單推演出這個事實本身,就已經可以作為一篇博士論文的題目了。然而,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經濟數據狂,筆者必須要做出更深刻的論述:國人的收入未能進入儲蓄——那麼,錢到底去了哪裡呢?……
(待續)
責任編輯:靖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