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甄嬛傳》的果親王的真實事跡(圖)

作者:秦山整理 發表:2017-06-12 0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秦山】《甄嬛傳》的果親王的真實事跡
書載,允禮「幼從學瀋德潛,豁達識體」,「不參與皇權之爭,且又聰明持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甄嬛傳》中的果親王為情所困,演繹了一段與後宮妃嬪的絕世戀情,最後飲毒酒而死。

「果親王」,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果親王」真實的事跡又是怎樣的呢?

中國歷史上「果親王」確有其人。愛新覺羅・胤禮(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母純裕勤妃。旗籍正紅旗。胤禮九歲以後常隨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胤禮又作「允禮」。

雍正評價允禮:「實心為國」,「盡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書載,允禮「幼從學瀋德潛,豁達識體」,「不參與皇權之爭,且又聰明持重」。

允禮曾秘密奏請蠲免江南諸省民欠漕糧、蘆課、學租、雜稅,允准,因而獲「秉性忠直」、「存心寬厚」之讚譽。

雍正元年四月,雍正帝給禮部諭:「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不久,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禮為多羅果郡王……」,管理藩院事。元年五月,雍正命「以果郡王署右翼前鋒統領」,隸屬前鋒營。元年七月,命果郡王允禮管理正黃旗蒙古都統事務和鑲藍旗漢軍都統事務。即允禮兼任兩個旗的都統事務。元年九月,雍正賜允禮白銀一萬兩。

雍正二年正月,允禮正式出任鑲藍旗漢軍都統。二年五月,雍正諭:「以果郡王允禮管理鑲紅旗滿洲都統,仍兼管鑲藍旗漢軍都統。」二年八月祭大社大稷,允禮往替皇帝行禮,而後,允禮代皇帝祭孔。雍正四年四月,允禮奉旨監管鑲藍旗蒙古都統。四年七月,命康親王崇安和胤禮負責稽查國子監事務。

雍正六年,允禮被晉為和碩果親王。上諭宗人府:「果郡王為人甚屬直樸謹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來,命王辦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務數年,王矢志忠誠,毫不顧及已私,執持正理,概不瞻徇,讚襄朕躬,允稱篤敬。王微有弱疾,雖偶尓在家調養,而一切交辦事件仍然盡心料理。今承我聖祖皇考六十餘年至聖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無庸似者年諸王效力於其間。朕以為若能盡心為國,備極忠誠,恪守臣子恭順之道。其人為尤甚,其事為尤難,著將王晉封親王,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孫之表範。(《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四庫全書本)》)

至此,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由允禮一人兼任。

允禮於雍正七年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管戶部;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回西藏,順路問視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還京師,辦理苗疆事務。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

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管刑部。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賞識;他身體較弱,雍正年間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辦事,隔幾天進宮一次即可,這在當時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殊照顧。乾隆元年因事罷雙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萬分悲痛,親臨其喪。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給允禮加祭一次,謚曰「毅」。因允禮兒子早夭,故乾隆帝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其繼子。允禮死後,乾隆帝深感若失股肱。

允禮善書畫丹青,號自得居士,著有《春和堂集》、《靜遠齋集》、《工程做法》、《奉使紀行詩集》等。允禮善詩詞,好遊歷,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跡,留有遺蹤。

同雍正帝與乾隆帝相似,允禮非常虔誠地篤信佛法,勤於佛法修行

雍正晚年曾在宮廷召開「當今法會」,從傳世的文獻中我們知道當年的「法會」中,皇族、宗親、重臣、高僧雲集,齊來參禪,允禮在當時亦有參加,並有禪詩流傳後世。雍正在位的最後三年曾經重新整理自僧肇以下十數名僧侶的著作及門人記述,編成《御選語錄》,其中最後一卷即《當今法會》,內有允禮所作詩文,署名為「皇十七弟果親王自得居士」。

筆者摘錄數則允禮當時所作的禪詩如下:

《錄語》:

我不談空空。亦不說有有。問我何所言。一聲獅子吼。

《觀山》:

山之高兮。眾石所成。石雖眾兮。山一其形。千仞之山。一拳之石。石即是山。而山非石。

《臨水》:

漚之與水。異形同體。結則為漚。散則為水。漚非是水。水卻是漚。不如縱目。任其注流。

《萬川一月印》:

一月緣何印萬川。隨波上下自年年。莫將戲論談同異。一月圓來萬月圓。

《究竟銘》:

三界眾生。自從無始。忽起無明。成就根塵。即此無明。同佛正覺。迷妄執著。升沉業識。悟無愚智。覺無凡聖。不從彼來。不從此去。前後際斷。非即非難。無依有立。有憑無成。坦然一致。真妄無二。(摘錄數句,非全文)

《隨筆五頌》:

佛祖弘慈。拯溺一切。蓋為眾生。本真錮蔽。客塵掩埋。業濤騰沸。憎愛取捨。自縛自系。輪迥生滅。致難脫離。憎凡愛聖。求靜厭喧。皆為執著。盡屬攀緣。在聖則聖。在凡則凡。處靜即靜。處喧即喧。本無萬所。如珠走盤。(摘錄數句,非全文)

《閑言說十則》:

有生於無。無生於有。有無相生。統歸之道。有為無為。超乎名言。是道耶。非道耶。道非巍巍。如仁者樂山。道非蕩蕩。如智者樂水。山水之外。道將何求。若執山水以為道。又復以魚目作明珠。且道究竟如何。山不是山。水卻是水。人言空花。我談實相。人說山河大地。我道夢幻泡影。非炫異於人。正所以示大同。若以異為同。以同為異。風馬牛。(摘錄數句,非全文)

《性根偈》:

恆沙諸佛同一性。此性無修亦無證。若離修證卻成狂。動非動兮靜非靜(性)。

觸目盡成顛倒見。山河大地誰形容。自從一睹明星後。物我原來無異同(眼)。

若向音聲求佛法。譬猶假翅欲騰飛。何如撒手行平路。靜默語喧無二歸(耳)。

見說旃檀片片香。此中非嗅孰知芳。若言佛性離聞性。何處尋求寂滅場(鼻)。

百味莫言只一味。分明河淡海為咸。必須一一從吾辨。始把塵砂作米鹽(舌)。

幻化空身即法身。縱然認著亦非真。直將瓦礫成吾體。誰道身心奉剎塵(身)。

動靜卷舒無二致。後前左右合其宜。若於意外求他道。何異輕金而重泥(意)。

《如如歌》:

從上佛祖傳心法。無異無同無二轍。本非知見所能明。不是施功可了脫。目前色相悉真常。耳畔音聲盡妙說。個中毫髮費商量。即落千差與萬別。未從擬議全賓主。不用足移入道場。圓滿融通無淨染。希夷微妙又尋常。凝然不動超塵劫。寂爾無為建寶幢。剎剎塵塵皆實相。更余何物可承當。(摘錄數句,非全文)

(以上禪詩錄自雍正皇帝《御選語錄》之《當今法會》)

果親王允禮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有重大貢獻。

《日講春秋解義》系《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中之一種,由清康熙皇帝御定,雍正皇帝重修,為當時的滿漢學士給皇帝講解儒家經典《春秋》時的講義,即講課記錄,故稱《日講春秋解義》。清庫勒納、李光地等人編纂,共有52位編撰者官銜名。共六十四卷。而果親王允禮是其中的一位主要校訂官。書的目錄中,在校訂官中署名為「總理事務、和碩果親王臣允禮」。

乾隆帝在序言中也特別提到雍正帝命果親王進行校訂事宜:「皇考大孝尊親,凡皇祖一言一動,莫不敬述,以昭示來茲」,……「必將俟諸經備成,而後重加討論也。故再降諭旨,命果親王允禮、大學士張廷玉、內閣學士方苞詳細校訂,始事於雍正七年。恭呈御覽者再而後告成,凡六十四卷。乾隆二年鋟版既訖,諸臣請制序文,頒示海內。」

康熙大帝欽定的系列日講解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文化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康熙大帝親自主持的日講,這是中國歷史上為時最長的日講,歷經十五年時間,集舉國之力完成,堪稱是史無前例的盛事。

這一日講系列包括:《日講四書解義》、《日講易經解義》、《日講書經解義》、《日講詩經解義》、《日講春秋解義》和《日講禮記解義》。

康熙大帝欽定的這一系列日講講義,編纂人員重臣、名臣、儒臣雲集,後世有人統計總共有上百位名臣參與其中。能在這套典籍中留名,意義非凡,足以光耀千秋,萬世流芳!果親王允禮在《日講春秋解義》的校訂人員中,留下名字,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歷史上真正的「果親王」:與雍正帝兄弟關係和睦、手足情深,深受雍正的器重與信任,而且得享天年,在乾隆年間因病而逝。果親王在雍正朝的文治武功都有記載,也深受乾隆帝的尊崇,而且在珍貴文化典籍中流下了美名,為後人萬世傳頌!

歷史上真正的「雍正帝」:英明、睿智、果斷、剛毅、極為孝順、誠信佛法、勤於政務、勤於佛法修行、淡泊寡慾、一心為民、文采非凡、一代奇才……。因為「雍正帝」並非本文重點,就不贅述了。隨著清朝文件檔案的開啟,和各種史料及文獻的陸續揭示,後世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不斷的為雍正帝正名。相信這些歷史正見、珍貴的文獻會被更多的人們所瞭解,還原一個真正的歷史上的「雍正帝」。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