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跟隨著「政治指揮棒」進行投資

發表:2018-01-29 10: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8年1月29日訊】去年中國企業在德國並購相比2016年聲勢差了許多。2016年,中國企業大舉海外擴張,而德國成為最受青睞的採購地點。這一年中資企業在德國並購案達到68件,比前一年增長74%,投資額為126億美元。

但是,安永公司2016年的總結報告就曾指出,當時中資企業的主要收購或入股對象是高科技企業或大型金融機構。前者比如美的收購以製造工業機器人聞名的庫卡集團,後者的代表便是海航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

中國人對於高科技企業的青睞並非毫無來由,諮詢公司畢馬威(PWC)專家黑克(Thomas Heck)對法新社分析稱:「一般而言,中國希望通過收購開闢新的市場,與新的客戶建立聯繫,當然也是希望獲得新的技術。」

但2017年,中國企業的收購戰略出現了變化,投資對象更趨多元化,近日有關中資計畫收購服裝連鎖集團C&A的消息,似乎就是一次這樣的嘗試。

這一變化與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轉變息息相關。就德國乃至歐美整體而言,對於中資企業收購行為加強監管的呼聲一再高漲,尤其是在中資表現最為活躍的2016年。圍繞庫卡以及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愛思強收購案的爭議,讓不少人對中資「入侵」具備戰略意義的關鍵行業產生警惕心理。

另外,也有人擔心中國企業收購後可能造成德國就業崗位流失。而事實上,被中資收購的德國照明企業歐司朗(Osram)旗下朗德萬斯(Ledvance)就削減了1,300個工作崗位。庫卡在奧格斯堡的工廠也宣布裁員250人,高達僱員總數的三分之一。儘管庫卡高層強調,此次裁員與美的入主沒有關係。但德國漢斯-伯克勒基金會的經濟學家埃莫斯(Oliver Emos)表示,令人懷疑的是,如果不是背後有中國投資者,庫卡是否還會做出裁員的決定。而就在這些裁員消息公布之前所做的一項調查報告中,漢斯-伯克勒基金會還曾對中國企業在德投資作出基本積極正面的評價。

此外,在中國的外國企業也抱怨稱,中國在國外大舉收購的同時,卻在國內嚴格限制外商投資。這一發展趨勢的最新例子便是,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要求通過法案,加強對於外國投資的監管,目標直指中資企業。

在諸多不利環境下,中資海外收購有所「收斂」,似乎不應該是令人意外的事情。

儘管如此,許多經濟學者及業內人士卻認為,造成中資企業對外投資總體低迷的主要原因依然來自於中國內部。

首先,中國企業往往跟隨著「政治指揮棒」進行投資。2015年,北京制定《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畫,其中重點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和機器人茶葉,以及交通物流、能源生產和農業領域。於是,中國企業在國外擴張的主要戰場也集中在這幾個方向。畢馬威公司的黑克表示:「誰要是緊跟政治風向,他所提出的收購申請就更有機會得到批准。」

但是,中國的政治風向卻並不那麼明朗。這也直接影響到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於是形成了「收購潮」回落的現象。此外,中國2016年先後出臺的多項措施,都被視為「控制企業海外擴張」的信號,其中包括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制、嚴格海外收購申批等等。

北京當局2016年年底開始實施的一系列「新政」也直接體影響了交易資金的走向。雖然中國企業對德國投資的金額創造歷史記錄,但其中大部分重量級投資全都來自設址香港的金融投資者,而非直接來自中國內地企業。其原因無非是,香港沒有受到資本流動管制的影響。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