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個攝像頭在盯著你(圖)

作者:戈小羊 發表:2019-01-07 06: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監控
人臉識別系統(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月7日訊】幾個月之前,BBC駐北京記者約翰.蘇德沃斯(John Sudworth)在貴州省貴陽市親身體驗了一下強大的「天網工程」。

什麼是天網工程?它是指為滿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圖像採集、傳輸、控制、顯示等設備和控制軟體組成,對固定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和信息記錄的視頻監控系統。目前許多城鎮,甚至農村、企業都加入了天網工程,為保持社會治安、打擊犯罪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貴陽,警方工作人員先是拍攝了一張蘇德沃斯的面部照片,然後把照片上傳至系統,列入「黑名單」。

隨後蘇德沃斯進行「潛逃」,他當然沒有告訴工作人員準備去哪兒,而是打算看看工作人員需要多久時間把他「緝拿歸案」。

蘇德沃斯趕往當地的火車站,他手持自拍桿邊直播、邊「潛逃」。結果剛一在公共區域露臉,他就發現了周圍至少有三臺攝像頭

蘇德沃斯對著自拍的手機無奈地說了一句:他們應該能夠很快鎖定我的位置,抓到我就是時間問題了。

果然,就在蘇德沃斯進入火車站的那一刻,警方的監控系統就自動鎖定了他,並顯示「黑名單」上的嫌疑犯出現在火車站。

駐紮在火車站的警察馬上出現在蘇德沃斯的身邊,準備對他實施圍捕。

蘇德沃斯乖乖「繳械投降」,跟著警察離開火車站。

從蘇德沃斯暴露在監控攝像頭前,到被捕,全程僅用時7分鐘。

這個在美國大片裡常有的畫面,如今就發生在中國的現實生活中。

親身體驗了一把的BBC記者也不由感嘆:真是不能幹一點壞事。

全球視頻監控誰最多?中國贏了

過去十年,中國是監控攝像頭增長最快的國家。根據諮詢公司IHS Markit 2016年的數據,中國共裝有1.76億個監控攝像頭。

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被超過4.5億臺攝像監控設備覆蓋,相當於平均三個人就有一臺攝像監控設備。

相比之下,目前美國的監控設備為5000萬臺。

相較於過去僅能夠採集數據的監控設備而言,今天的監控技術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安全系統不僅要進行實時數據採集,還要對信息作出分析並應用。

這些監控系統都配備了人臉識別系統、感測器等先進技術,可以識別車牌、面孔,還可以估計年齡、種族和性別。

警方不再需要通過觀看攝像頭拍下的錄像對數千人進行手動排查,監控系統會自動識別併發出提醒。

下面這張截圖展示了中國監控視頻是如何工作的。畫面顯示,當行人走進監控方位時,身邊會出現一個小方框,上面標注著年齡、性別、服裝顏色等詳細信息。

同樣的技術還可以用於識別車型和車輛顏色。

在接受BBC採訪的時候,大華安防的工作人員告訴蘇德沃斯,在他們的監控系統中,出現的每張臉都可以對應到身份證,通過回溯這個人的行進路程,不僅可以進行人與車輛匹配、親屬關係匹配,甚至還可以計算出目標經常接觸的人群。

這聽上去好像是科幻片的場景,現實生活中是怎麼做到的呢?

隨著2010年深度學習演算法在語音和圖像識別領域的重大突破,通過攝像頭來進行人臉識別逐漸成為現實。

人臉識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人臉檢測,目前這個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可以說,無論是遮擋、側臉、模糊、弱光,今天的技術都可以實現毫秒級的檢測。

隨後,攝像頭會從採集的圖像中選取質量最高的一張,完成口鼻輪廓等106個關鍵點定位,最後再與身份證等圖庫照片進行比對,整個過程都是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完成。

與此同時,演算法還可以分析監控畫面,實時標注出人群數量、密度、性別、衣著特徵和車輛特徵等。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攝像頭甚至可以直接喊出你的名字。

這些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尤為迅速,得益於擁有海量的人臉數據用於機器學習,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

David Brady,中國「天眼」背後的美國男人

去年6月,《華爾街日報》在它的新浪微博官方賬號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天眼」美國造》的文章,詳細地介紹了一名叫David Brady的科學家以及他的「Mantis」攝像頭設備在中國的故事。

五年前,杜克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美國國防部的贊助開發了一款像素達到十億級規模的設備,目的是為美國海軍提供遠程監控。

但這個技術卻並沒有被美國政府採納。在美國國防部停止項目贊助之後,這個項目的首席研究員David Brady試圖在美國市場尋找到商用公司的買家,但是效果並不好。

他甚至到眾籌網站上,試圖通過眾籌的方式,籌集足夠生產攝像機的費用,大約2.5萬美元,但結果僅僅只籌集到1000美元出頭。

失望之餘的David Brady帶著這項技術來到中國尋找市場,結果卻發現了新大陸。

David Brady的中國合夥人幫助他從一家國內的風投基金那裡獲得了約500萬美元的早期投資。

David Brady也移居到中國,成為杜克大學昆山校區的光電教授,在中國進行他的技術研發。

獲得大筆啟動資金、完善的製造供應鏈以及中國對高科技的巨大需求,使得David Brady在中國找到了創業的沃土。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David Brady的客戶大多具有官方背景。

這款名叫Mantis、配備了19個攝像頭的監控設備,已經被安裝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附近、昆山市的主要街道上以及其他城鎮。

它強大的處理器可以將圖像集合到一個1億像素的畫面框內,使用者可以對任何特殊的細節進行放大,甚至包括一些微小的細節,比如1.2公里之外某個人打了一個噴嚏。

智能識別技術,成為了投資新風口背後的深層原因

巨大的市場需求,帶來的是巨大的投資和創業機會。就如同David Brady不遠萬里從美國來到中國一樣,大量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湧入到這個人臉識別加智能識別的新風口。

根據IHS Markit Ltd.的估計,2016年包含設備及視頻管理軟體在內的中國影像監視系統市場規模達64億美元,中國這一市場規模居全球之冠。

從2016年到2021年,這個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可達12.4%。相較之下,美國市場規模估計僅29億美元,年增長率僅0.7%。

投資人和創業者是最早嗅到機會的。

比如,總部位於香港的商湯科技自2014年成立以來,專注於人臉識別、語音技術、文字識別等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至今已經融資超過17億美元、估值高達40億美元,儼然成了全球頂級投資機構、國資投資基金、知名企業眼中的「唐僧肉」。

商湯高歌猛進只是這個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包括幫助城市管理者進行智慧城市管理、城市人口、社區管理等等的智能物聯網平臺也獲得了大額的訂單和投資。

通過他們的服務,不僅讓相關管理部門能精確掌握社區的人口數量,通過大數據分析、定向監控等功能,對居住範圍內的居民狀態有了更清晰的監控。

可以說,只要你離開家門,總會有一臺攝像頭在看著你。

「全中國的攝像頭都是我們的攝影師」

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全然不知自己已經被監控攝像嚴格地注視著,它悄無聲息地記錄下我們的一舉一動。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是一位在中國和西方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當代藝術家。

他的作品都是講究破格、創新、混合多種藝術方法的當代藝術風格。

2017年,徐冰、翟永明(詩人)、張憾依共同編劇了一部電影《蜻蜓之眼》(Dragonfly Eyes)。

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像任何一部電影一樣有故事,但卻沒有演員、沒有攝像師,全部素材取自各種不同空間、場景中的公共渠道監控錄像,經剪輯而成。

這部電影的編劇之一翟永明說:「全中國的攝像頭都是我們的攝影師」。創作者選擇影像拼接成他們希望呈現、闡釋的中國現實。

鏡頭裡的人可能是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

徐冰在談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監控將如何左右和改變我們的生活。

全方位、立體化的監控,的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犯罪和違規,比如如果這些先進的技術能夠與打擊拐賣兒童等犯罪更為緊密地結合起來,相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社會的犯罪率。

但是另外一方面,如何界定公民隱私和政府公權力的界限,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所以無處不在的監控對於普通公民的隱私權的控制,變成了「房間裡的大象」,從政府到媒體,大家都很默契地避而不談。

雖然如此,但有三個趨勢在未來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公共場合的攝像頭和監控設備會越來越多;

最先進的技術將會被廣泛運用在城市的監控攝像頭和管理當中;

我們的生活正在被這些技術改變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羊眼看世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