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排行榜發布 官方欲限制人口流動(圖)

作者:文龍 發表:2019-06-18 09: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6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口 經濟 鏽帶
中國有31個省份公布了2018年末常住人口的數據。(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9年6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6月17日,中國內地媒體報導31省份常住人口排行榜,人口流動「南入北出」格局漸成。而日前官方發布文件欲限制人口流動,表示經濟發達地區不得以高薪利誘,挖角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的人才。

中國經濟開始下滑之後,人口流動方向與自然增長率也出現了相應變化。目前,中國有31個省份公布了2018年末常住人口的數據,從常住人口增長量來看,廣東、浙江、安徽位居前三位。

綜合中國內地媒體6月17日報導,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2007年的常住人口就已達約9,449萬人,超過河南,首次躍居中國第一,至今已經連續12年常住人口總量位居中國第一,2018年末為1.1346億人。

2018年,廣東、浙江、安徽、河南、新疆、山東、廣西、四川、湖南和河北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前十位。

人口增量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自然增長,一個是機械增長(即人口流入)。廣東2018年人口增量中自然增長為92.76萬人,人口流入為84.24萬人。

浙江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量達到80萬人,位居第二位,其中自然增長31萬人,流入人口達49萬人;安徽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量68.8萬人,流入人口為28.46萬人,但主要是回流人口。安徽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現外出人口回流現象,此後連年回流。

2004∼2012年,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經歷了一段較快發展的時期,以2013年為分水嶺,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差距持續擴大。從2013年起,北方地區經濟佔比開始大幅下降,2018年跌至近20年最低點。

中國經濟已呈現出增長速度「南快北慢」和總量佔比「南升北降」的格局。伴隨著南北經濟發展分化,人口也呈現出了「南入北出」的格局。研究指出,近年來人口流動呈「南入北出」,人口集聚進一步增強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力。

而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中,竟以「穩定人才隊伍」為由,要求中國經濟發達地區不得以高薪利誘,挖角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的人才,引發中國輿論嘩然。

中國民眾在微博討論,稱此事是笑話,痛批政府寧願復辟毛澤東式的政策,將人民居住地及職業綁死,也不願專注於發展市場經濟,此舉反而讓大家更不敢在該地區工作。

《彭博》專欄作家敏特(Adam Minter)就此事撰文分析,直指中國輿論對此事的反應,反映了對中國如何應對經濟下行的憂慮,中國東北地區「鏽帶化」問題,以及此舉究竟有無辦法「挽救鏽帶」。

敏特認為,網路上會出現這種言論,反映了中國民眾已對經濟下行逐漸產生焦燥感,不只是對特定地區產業轉型的憂慮,還包含了對政府此舉究竟能不能改善局勢產生懷疑;對中國已習慣於流動的精英或科學界人士而言,這種命令帶來的不只是不便,更是絕望。

敏特指出,從其他國家的歷史來看,綁死人才從來就不是恢復鏽帶榮光的方法,反而應該是培育半熟練勞工,加強投資職業教育,而非針對那些最專業的科學家們,也可將人口老化的鏽帶地方,當作高齡化政策的試點地區,避免人口流失。

鏽帶 Rust Belt

鏽帶(Rust Belt,又譯鐵鏽地帶),在美國是由中西部和五大湖地區組成,但該術語也可用於包括1980年左右開始工業衰退的任何地方。由於曾經強大的工業部門萎縮而導致經濟衰退、人口減少和城市衰退。這個詞在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流行起來,鏽帶的著名城市包括克利夫蘭、匹茲堡、底特律等。

中國東北地區「鏽帶化」情形嚴重,從1980年至2016年,東北地區為中國經濟貢獻的比率不斷下降,遼寧省在2016年創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速-2.5%,成當年中國唯一負增長省份。反映了東北的煤礦鋼鐵業等工業,在中國沿海經濟發展帶來高度發展及就業機會之下,已黯然失色。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