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年話(圖)

作者:唐雁 發表:2023-01-18 1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過年時都要回家一起吃年飯。
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過年時都要回家一起吃年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圍爐

潮州有句歌謠:「正月點燈籠,人人攏回家。」意思是說,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過年時都要回家團團圓圓,一起吃年飯

年飯前,貼好對聯後,接著就要備五牲、粿品和炒好的菜,然後一一放到竹籃裡,拎著滿滿的一籃供品上祠堂去「拜老公」(祖先)。這些供品的數量一定是要偶數的,而五牲一般就是指一隻白切雞、一隻滷鴨、一隻滷鵝、一條煎魚、一截豬肉,鵝和魚是一定要有的,魚預示著年年有餘,魚裡面還要放一些大蒜做配料,寓意為「有錢賺 」。

而小孩在下午就要早早的洗好澡,換上新衣裳,先是祭拜好祖先,接著再把供品加熱後上桌待用,同時還會燒一鍋肉湯置於一個紅泥炭爐上,用來煮牛肉丸或燙青菜,爐內的火炭在慢慢的燃燒,嗶嗶叭叭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的響著,一家子圍著大桌子開始吃年飯,這就是潮州人一年一度的「圍爐」。

過年禁忌

上一篇文章,與大家聊過潮州過年有「封井」「不汲水」的禁忌,其實,潮州人過年的禁忌還有很多,比如:

除夕夜是不宜在別人家裡久留的,都要呆在家裡全家團聚一堂。而嫁出去的女兒在除夕是不能回娘家的,不然就會把娘家吃窮,給兄弟帶來厄運;除夕夜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要亮到年初一天亮後才能熄;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破運」,但有時不小心失手打破了碗碟,就必須在第一時間說一聲「歲(碎)歲平安」或「缶開嘴,大富貴」 的吉利話;在除夕吃年夜飯時,飯鍋裡的白米飯不能吃光光,一定要有「餘」,寓意著新的一年豐衣足食;吃完年夜飯後打掃完畢,家裡的老人就會把掃帚全部收好藏好,因為到了除夕夜12點開始,就不能再掃地,不能倒垃圾和潑髒水,不然會帶走財氣,一直等到年初三才能恢復打掃。

大年初一、初二還有其他的禁忌,比如:忌拿針線縫補,因為這意味修補破爛,對新一年不吉利;忌睡午覺,若在大年初一睡午覺會影響事業運;還忌吵架鬥嘴、討債、洗衣、理髮等。

潮州有句民諺這樣說:「有錢無錢,剃頭過年」。過年前,男子必須剃頭,女子必須「挽面」,以容光煥發喜迎新年。

「挽面」也叫線面或絞面,在某些地方又稱「開臉」、「界面」、「修容」,就是用線絞除婦女臉上汗毛的習俗,是一種古老的妝容術。最早的時候,女人只有出嫁時才會挽面,到了後來,「挽面」已不是新娘的專利,愛美的姑娘每隔幾個月,就由鄰居的嬸嬸、阿姨們義務幫忙,用線將額前、鬢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彎彎的月牙眉。尤其是過年的時候。

拜年換柑

潮汕有諺語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意思是說,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也記載了古代拜年的情景:「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

古時被稱為元日、元旦的大年初一,作為新歲之首,天方拂曉便喜(鞭)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的紅盤中,都盛滿了大桔(潮州柑)、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恭候親朋好友的來訪。

為了拜個早年,有的小孩起床後,穿好新衣裳,就帶著一對大桔立刻給家裡的長輩拜年去了,先是給長輩阿公阿嬤(祖父母)拜年,祝他們「食老老」(健康長壽之意)。給祖父母拜好年,接下來一般是到父親的兄弟家拜年。小孩過來拜年時,這些長輩除祝賀小孩讀書聰明之外,還要把各式各樣的糖果拿出來招待他們。

這裡再和大家聊一下潮州柑。潮州柑是潮汕地區最有名氣的水果之一,有著長達1300多年的栽種歷史,被譽為「柑橘皇后」,明朝兵部尚書郭青螺在《潮中雜記》中就有記載:「潮果以柑為第一品,味甘而淡香,肉肥而少核,皮厚而味美,有二種,皮厚者尤為佳。」潮州柑比普通橘子要大,故俗稱「大桔」。又因為桔與吉同音,便由諧音而成「大吉」,所以潮州柑有著大吉大利的寓意。

在潮州出門拜年,什麼都可以不帶,但大桔是必須要帶的。帶著大桔到親戚朋友家拜年,主人會將家裡的大桔換給客人,也就是賓主互換大桔,彼此之間都圖個「大吉大利」,關於這一拜年禮俗,又被稱為「換柑運動」。

而在大年初一這天,一般人家在早餐是不吃葷的,吃完早餐後,大人便攜小孩帶上大桔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主客互祝後,主人便請客人食橄欖,品工夫茶。客人臨走前,主人會默契的將換好的大桔遞給客人,並給客人的小孩派「壓腰錢」(壓歲錢),主人家若有小孩,客人也會派「壓腰錢」給主人的小孩。

仔婿日

在潮州,女婿被稱為「仔婿」,而正月初二這天就是「仔婿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夫帶子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家,會帶一包餅乾、糖果,由母親分給左鄰右舍和村裡的鄉親。若娘家有未成年的侄子侄女,姑母還得給每個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叫做「返厝」,或「歸寧」。如果是嫁出去第一年返厝,女兒、女婿不能在娘家過夜,吃過午飯就得回去。這一習俗,被潮人稱為「食日晝」。第二年返厝可以住一兩天。第三年返厝,可以住上十天半月。

營鑼鼓騎標

大年初一初二,有些地方還有「營鑼鼓騎標」的巡遊活動,這是一種延續了500多年的傳統民俗活動。「營鑼鼓騎標」的巡遊隊伍,前面開道的是由蘇鑼、深波、中鑼、大鈸、碗鑼等組成的鑼鼓隊,接下來是由二胡、大橫笛、揚琴等組成的弦樂隊,再接下來就是兒童儀仗隊,最後一排是俊美少女婀娜多姿的騎標隊伍。

何謂騎標?就是挑一些未出嫁姑娘,穿著新衣裳,塗著胭脂,用一側肩膀扛著一塊堆金織錦的橫帔,然後充滿節奏的扭著腰,一搖一擺的走著。

每年的初一二,「營鑼鼓騎標」巡遊,聲勢浩大,不管男女老少,不分階層、不拘貧富,都傾巷而出,夾道觀看,人山人海,場面非常壯觀,洋溢著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這些古老而傳統的過年習俗,至今還在潮汕一帶流傳著,形成了潮汕地區獨特的地方特色。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