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聯邦自由黨領袖卡尼在2025年4月28日晚的勝選慶祝活動上。(圖片來源:DAVE CHA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2日訊】在剛結束的加拿大全國大選中,川普(特朗普)成為決定選舉勝敗最重要的因素。前任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曾經贏得三次大選,擔任總理將近10年,但是在去年年底,接連爆發政治醜聞與經濟壓力下,杜魯多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治人物之一,不僅聯合內閣的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表態不再支持,連最親密的政治盟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都發生衝突拂袖而去,川普更在這時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發動貿易戰,讓杜魯多的支持率雪上加霜,今年年初在野黨聯合提出不信任案,杜魯多眼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黯然下臺。
執政的自由黨支持率也來到新低,遠遠落後在野的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民調差距最高時達27%,根據歷史經驗,這種差距無可彌補,政治學者估計自由黨在下次大選逆轉勝的機率只有1%,保守黨上臺幾乎已成定局。保守黨士氣大振,全力做好執政準備。保守黨的意識形態較親近美國共和黨,對中國共產黨並無好感。黨魁博勵治相當推崇川普,甚至被某些人稱為「加拿大川普」。而他也準備包括「非紅供應鏈」等一系列政策,希望能夠配合川普,共同對抗共產中國。加國當地臺僑也和博勵治建立關係,希望他上臺後,能夠推行對臺友好政策,也獲得他本人積極回應。
不料在川普對加拿大發動貿易戰,而他的說詞都被證實是謊言,以及屢屢表示以經濟脅迫令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並多次與白宮發言人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公開嘲諷加拿大總理為美國第51州州長後,激起加國民怨,民調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由黨從落後保守黨27%,罕見地V型翻轉為領先4%-7%。
自由黨新任黨魁卡尼(Mark Carney)曾為加國央行行長,在處理全球金融風暴時表現出色,因此破例被英國邀請擔任史上首位外籍英國央行行長(雖然他後來也入籍英國),協助處理英國脫歐危機。兩次出色的表現,讓他獲得不少好評。有趣的是,雖然任命他擔任加國央行行長的是加國保守黨,任命他為英國央行行長的是英國保守黨,但是他個人的意識形態其實較接近左派(這可以從他的著作《價值的選擇》中看出),因此他卸任後反而加入自由黨。他接手前任黨魁杜魯多的爛攤子,加上是政治素人,在無人看好的情形下,卻因為對於川普表現強硬而驚天逆轉,獲得國會相對多數,自由黨連續四度執政。
反而是保守黨一時之間進退維谷、尷尬不已,博勵治雖然也被迫發表了一些對於川普貿易戰與併吞國家的強硬言論,但其實多數時候都避免過多談論川普。不過川普顯然對此並不領情,甚至在加國大選當日繼續發表經濟威脅併吞加拿大的言論,此舉無異於為自由黨催票,博勵治不得不立刻嚴厲表示請川普勿干涉加國選舉,但已經時不我予,保守黨落敗,川普也因此失去一個堅定盟友。
加拿大並不是唯一一個受到川普因素影響大選的國家,上個月在格陵蘭島的選舉中,川普因素同樣發揮作用。中間偏右的民主黨(Demokraatit Party)原本是反對黨,意外在大選中獲勝。民主黨的勝選固然和執政黨失敗的政策有關,但也象徵著獨立派的獲勝。
本次大選的第一名和第二名Naleraq黨都是傾向獨立的政黨,原來聯合執政的另外兩個政黨意外落到第三和第四名。格陵蘭是丹麥自治區,除了國防與外交歸屬丹麥政府之外,其他均屬自治事項。自2009年起,格陵蘭就有權舉行獨立公投。自從川普表達有意併吞格陵蘭後,就激起不少格陵蘭民憤,溫和獨立派的民主黨黨魁尼爾森(Jens Frederik Nielsen)多次公開抨擊川普,稱其對格陵蘭的獨立構成威脅。面對川普併吞的威脅,許多格陵蘭選民於是轉向支持獨立的政黨,讓民主黨和Naleraq黨大勝。不少選民認為面對強人川普的非常威脅,格陵蘭需要強而有力的領導人才能與之對抗,最後讓執政黨黯然下臺,由對抗川普的獨立派執政。
即將於5月3日舉行的澳洲大選,同樣受到川普因素的影響。澳洲的執政黨是工黨,在野的則是自由黨(這個名稱經常引起誤解,澳洲的自由黨是其他西方國家的保守黨),換句話說,在意識形態上,澳洲工黨較親近美國民主黨,澳洲自由黨較親近美國共和黨。因此不令人意外的,自由黨黨魁達頓(Peter Dutton)喜愛美國共和黨、對中國高度警戒,以及支持臺灣,甚至曾經表示若中國侵略臺灣,澳洲應該提供軍援給臺灣。
達頓也喜愛川普,甚至在今年1月指名參議員普萊斯(Jacinta Price)為影子政府效率部長,明顯是受到川普任命馬斯克的啟發,並承諾若當選,將大幅削減聯邦政府職員以及縮減政府預算,可見受到川普影響之深。
但是隨著川普各種言論出爐,和以「對等關稅」為名對全球發動貿易戰後,川普在澳洲越來越不受歡迎,澳洲知名智庫Lowy研究所的調查發現,人們對美國在世界上採取負責任行動的信任度在一年內劇降了20%。達頓很快就明瞭,他和川普的連結不但不是資產,反而成為負擔,他也隨之改口,對聯邦政府的裁員將透過「自然縮減」和凍結招聘的方式逐步實現,政府第一線員工的職位將受到保護。
就在達頓開始要和川普保持距離時,反而是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看出端倪,刻意提醒達頓的過去言論,經常將其和川普聯繫起來,以提醒選民勿將選票投給澳洲自由黨,工黨才能守護澳洲利益。在卡尼當選加拿大總理後,艾班尼斯表示:「卡尼為加拿大利益挺身而出,正如我為澳洲利益挺身而出」,企圖連結卡尼強硬形象的態勢十分明顯。
不過平心而論,川普因素對澳洲的影響力遠不如對加拿大的影響力,畢竟澳洲不像加拿大,是首個面對川普貿易戰與併吞威脅的國家,總理也未曾受到川普的言詞羞辱。儘管如此,川普仍然在即將舉行的澳洲大選中,扮演了若干角色。而且無一例外的,那些最支持共和黨與川普的人將受傷最深。
川普因素不僅在美歐澳,也擴散到影響亞洲大選。川普執政百日時,記者在白宮記者會問道關稅戰對於即將舉行大選等日韓等亞洲國家的影響。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表示包括日韓在內的亞洲各國政府,都迫切在選前與美國政府就貿易達成協議,言下之意是貿易協議對執政黨的選舉有正面助益,而避談貿易戰對該國大選的影響。放下貝森特精巧的答覆,我們可以更直接地看待川普因素對亞洲大選的影響。
5月3日和澳洲同時舉行大選的還有新加坡。和其他民主國家不同,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篤定在大選中獲勝,將會繼續執政。川普一發動貿易戰,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便發布影片,對國民解釋貿易戰可能對新加坡產生的衝擊。雖然該影片意外獲得部分臺灣人士的好評,但事實上,新加坡的反對黨正以執政黨應對川普關稅戰不利而大肆批評,希望能夠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將執政黨的支持率壓到最低。
再來是韓國於6月舉行的大選。在前總統尹錫悅因戒嚴命令遭到國會彈劾與最高法院通過解除總統職務後,他所標榜的親美抗中路線也遭受不少質疑。相較之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則主張同時親近美中的中間路線。川普對於韓國貿易逆差屢屢高調批評,為李在明批評尹錫悅與執政的國民力量黨的路線提供不少彈藥,李在明主張和緩與北韓關係,降低雙方衝突,可能與川普的目標一致;而他讚揚川普的俄烏和平方案,更是投川普所好。
日本將在7月舉行參院選舉,川普的貿易戰對日本的稅率高達24%,超過日本政府預期。之後川普屢屢高調抨擊日本某些項目的高關稅與非關稅貿易壁壘,很多都是基於假訊息的錯誤發言,讓日本民眾不滿。而川普對於美日安保合約的批評,更讓許多日本人感到不安。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率本來就低,經過川普對日本的貿易戰與各種似是而非的批評後,讓石破茂的地位更岌岌可危,不得不在與美國談判時展現強硬立場,因為他目前的任何退讓,都可能危及即將到來的參院選舉。
川普對世界發動的貿易戰,影響層面已經超越經貿,也在很多國家的大選中發酵,雖然不會在每個國家都產生如加拿大般戲劇化的效果,但是其影響方向則具有相當的一致性,那些原先越親近共和黨和越親近川普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將受到最深的傷害;反而是那些在意識形態上和川普距離較遠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得夠從中獲益。無論川普在美國反對自由派的成績如何,他在其他民主國家產生的效果,都是讓自由派思想更加興盛,而且讓其他國家和美國的距離越來越遠。川普因素將繼續在民主國家的大選中扮演角色,只是結果可能會正好與川普預想的方向相反。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