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闖進人類世界的飢餓的野獸,是大自然的警鐘。(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2024年11月的某個夜晚,秋田縣一位獨居老人聽到門外傳來低沉的呼吸聲。她透過窗簾縫隙看去,一頭巨大的黑熊正站在她家門口,用前爪輕輕推了推門把手。門沒鎖,開了。
老人屏住呼吸,熊也靜止不動。一人一獸在客廳就那樣對峙了整整三分鐘,最終熊轉身離開,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老人立即去了警所,警察記錄在案,然後告訴她:「鎖好門窗。下次,它可能不會離開。」
2025年已入秋,秋田縣湯澤市一戶普通民宅又發生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一頭黑熊破窗而入,在屋內盤踞超過24小時。屋主蜷縮在二樓臥室,聽著樓下傳來沈重的踱步聲、翻找食物的窸窣聲,以及那種讓人頭皮發麻的、野獸的粗重的呼吸聲。
警方和獵友會成員緊急趕到,在屋外嚴陣以待,卻不敢貿然行動。因為這不是普通的"熊誤闖民宅"。這頭熊表現得太過鎮定,彷彿它知道,這裡已經是它的領地。
令人驚訝的是,這並非孤例,而是一連串令人不安的事件。就在2025年10月14日至20日這一週,日本東北與北陸地區接連爆出「熊襲人」新聞:
秋田縣湯澤市(10月16日)——一頭黑熊在清晨闖入民宅及附近街區,連續襲擊4人,其中兩人重傷。當地警方封鎖三條街道,直至翌日傍晚才將熊射殺。據《秋田魁新報》報導,這頭熊在住宅區盤踞超24小時,是該市史上首例「熊長期佔屋事件」。
富山縣立山町(10月18日)——一名80歲老婦早晨倒垃圾時,突然遭黑熊撲倒,頸部與肩膀被利爪劃裂。她被鄰居發現時血流滿地。現場監控拍下熊蹣跚穿過住宅巷道的畫面。警方指出,這頭熊疑似從山林沿灌溉渠一路進入居民區。
岩手縣北上市(10月19日)——當地獵友會在山腳擊斃一頭成年雄熊,經DNA比對,確認它與本月初造成兩人死亡的「連續襲人事件」有關,被地方媒體稱為「殺人熊」。其胃中發現人類衣物殘片與塑料袋。DNA比對確認殘物屬於一名失蹤的登山者。雖然無法確定熊是"捕食"活人還是"啃食遺體",但這一發現仍讓當地陷入恐慌。
這三起案件在日本輿論中被稱作「熊害連環周(ベアウィーク)」。因為三地相距數百公里,卻在同一週內爆發熊的恐怖襲擊。
記錄顯示:2025年4月至今,日本熊相關傷亡、侵入人類活動區的案件創記錄。日本的熊,真的下山了?!
在日本東北地區的山村,很久就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山神發怒了。你們砍光了橡樹林,挖空了山體建溫泉旅館,破壞了河流修水壩,山裡的生靈無處安身,只好來找你們討個說法。
這聽起來像是老一輩人的迷信,但當你翻開2025年的生態報告,會發現可怕的事例越來越多。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以前是井水不犯河水,山熊就待在山上,為什麼它們開始下山騷擾人類社會呢?

一位林業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說:山裡已經沒東西吃了。(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說起日本黑熊(Asiatic black bear)和北海道棕熊,它們的秋季生存,是高度依賴「硬殼堅果」(hard mast)橡子、山栗、榛子的。這些食物幫助它們在冬眠前積累足夠脂肪。
但2023-2025年間,日本多個地區出現了堅果荒年,氣候變化導致橡樹、栗樹結實週期紊亂,春季霜凍摧毀花芽,秋季堅果產量驟降80%以上。還有,北海道的鮭魚洄游量因海水升溫減少,切斷了棕熊的重要蛋白質來源。
據日本傳媒報導,一位林業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說:山裡已經沒東西吃了。你讓一頭體重200公斤、需要每天攝入2萬卡路里的熊怎麼辦?它只能下山。
更詭異的是,熊和人類之間的「邊界感」正在瓦解。
日本農村人口流失嚴重,許多山邊村落成了「限界集落」(瀕臨消失的村莊)。耕地荒廢、果樹無人管理、垃圾堆積,對熊來說,這些地方像不像無人看守的自助餐廳?
還有,傳統的熊與人的緩衝帶消失了。過去,獵人會定期巡山,熊對人類保持警惕。
如今,獵人平均年齡超過65歲,日本的持槍許可嚴格,年輕人不願接班。2024年全日本持證獵人僅剩不到8萬人,而熊的估計數量超過2萬頭。難怪有一位退休獵人嘆息道:以前熊看到人會跑。現在?它們會停下來,盯著你看,像在評估這個人類值不值得怕。
令專家擔憂的是,熊也與時俱進,它們彷彿正在「學習」。
日本環境省的行為學家指出,近年來熊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能力:熊們竟然能記住垃圾收集日,準時出現在垃圾站;學會怎樣開門把手、怎樣扒開冰箱門;在民宅附近徘徊時,不再對人類喊叫或汽車鳴笛感到恐懼;有熊在被驅趕後,會在幾天後返回同一地點,執著地完成未竟的覓食任務。
「它們發現了一個秘密:人類其實很脆弱。」一位野生動物學者在報告中警告:「一旦熊意識到人類不會真正反擊,它們的行為模式就會徹底改變。」
「熊會開始獵食人類嗎?」這個問題本來出於鍵盤俠們閒聊打趣,可最近在日本社交媒體上引發了恐慌。雖然專家強調系統性捕獵人類的可能性極低,但不可否認,邊界案例正在增加:
2025年,人熊衝突事件較去年同期增長150%,因熊致死案例增漲,至少6人死於熊襲擊(為近20年最高);熊闖入建築物事件超過200起,包括學校、超市、加油站…
動物行為學家警告,當滿足以下條件時,熊可能轉變為主動攻擊型:
1.自然食物持續匱乏;
2.頻繁接觸人類活動區且未受懲罰;
3.意外獲得高熱量人類食物(垃圾、農作物);
4.將人類與食物來源建立條件反射。
據悉,目前日本已滿足前三個條件。第四個條件雖未大規模出現,但文章開頭介紹的湯澤市的24小時對峙事件讓人擔憂:那頭熊為什麼能夠在屋內搜尋食物時表現得異常冷靜,完全不像誤入迷途的動物?
難道真是山神在遷怒,大自然的反撲警告?在科學視角下,這或是生態系統崩潰的必然結果。目前日本政府已緊急調整政策,例如,放寬在居民區射殺熊的法律限制、增設電圍欄和預警系統、推動「熊出沒APP」實時通報等。
這並非都市怪談,而是2025年日本正在發生的現實。日本環境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秋田縣警方通報、多地提醒:「如您在日本山區居住或參加近郊活動,請務必:攜帶熊鈴、防熊噴霧,避免獨自行動,特別是晨昏時段,不要在戶外留置食物或垃圾,遇熊時切勿奔跑,緩慢後退併發出聲響。」
山林不能無限開採。尊重自然,才能與野生動物共存。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