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闯进人类世界的饥饿的野兽,是大自然的警钟。(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2024年11月的某个夜晚,秋田县一位独居老人听到门外传来低沉的呼吸声。她透过窗帘缝隙看去,一头巨大的黑熊正站在她家门口,用前爪轻轻推了推门把手。门没锁,开了。
老人屏住呼吸,熊也静止不动。一人一兽在客厅就那样对峙了整整三分钟,最终熊转身离开,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老人立即去了警所,警察记录在案,然后告诉她:“锁好门窗。下次,它可能不会离开。”
2025年已入秋,秋田县汤泽市一户普通民宅又发生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一头黑熊破窗而入,在屋内盘踞超过24小时。屋主蜷缩在二楼卧室,听着楼下传来沉重的踱步声、翻找食物的窸窣声,以及那种让人头皮发麻的、野兽的粗重的呼吸声。
警方和猎友会成员紧急赶到,在屋外严阵以待,却不敢贸然行动。因为这不是普通的"熊误闯民宅"。这头熊表现得太过镇定,仿佛它知道,这里已经是它的领地。
令人惊讶的是,这并非孤例,而是一连串令人不安的事件。就在2025年10月14日至20日这一周,日本东北与北陆地区接连爆出“熊袭人”新闻:
秋田县汤泽市(10月16日)——一头黑熊在清晨闯入民宅及附近街区,连续袭击4人,其中两人重伤。当地警方封锁三条街道,直至翌日傍晚才将熊射杀。据《秋田魁新报》报导,这头熊在住宅区盘踞超24小时,是该市史上首例“熊长期占屋事件”。
富山县立山町(10月18日)——一名80岁老妇早晨倒垃圾时,突然遭黑熊扑倒,颈部与肩膀被利爪划裂。她被邻居发现时血流满地。现场监控拍下熊蹒跚穿过住宅巷道的画面。警方指出,这头熊疑似从山林沿灌溉渠一路进入居民区。
岩手县北上市(10月19日)——当地猎友会在山脚击毙一头成年雄熊,经DNA比对,确认它与本月初造成两人死亡的“连续袭人事件”有关,被地方媒体称为“杀人熊”。其胃中发现人类衣物残片与塑料袋。DNA比对确认残物属于一名失踪的登山者。虽然无法确定熊是"捕食"活人还是"啃食遗体",但这一发现仍让当地陷入恐慌。
这三起案件在日本舆论中被称作“熊害连环周(ベアウィーク)”。因为三地相距数百公里,却在同一周内爆发熊的恐怖袭击。
记录显示:2025年4月至今,日本熊相关伤亡、侵入人类活动区的案件创记录。日本的熊,真的下山了?!
在日本东北地区的山村,很久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山神发怒了。你们砍光了橡树林,挖空了山体建温泉旅馆,破坏了河流修水坝,山里的生灵无处安身,只好来找你们讨个说法。
这听起来像是老一辈人的迷信,但当你翻开2025年的生态报告,会发现可怕的事例越来越多。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前是井水不犯河水,山熊就待在山上,为什么它们开始下山骚扰人类社会呢?

一位林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山里已经没东西吃了。(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说起日本黑熊(Asiatic black bear)和北海道棕熊,它们的秋季生存,是高度依赖“硬壳坚果”(hard mast)橡子、山栗、榛子的。这些食物帮助它们在冬眠前积累足够脂肪。
但2023-2025年间,日本多个地区出现了坚果荒年,气候变化导致橡树、栗树结实周期紊乱,春季霜冻摧毁花芽,秋季坚果产量骤降80%以上。还有,北海道的鲑鱼洄游量因海水升温减少,切断了棕熊的重要蛋白质来源。
据日本传媒报导,一位林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山里已经没东西吃了。你让一头体重200公斤、需要每天摄入2万卡路里的熊怎么办?它只能下山。
更诡异的是,熊和人类之间的“边界感”正在瓦解。
日本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许多山边村落成了“限界集落”(濒临消失的村庄)。耕地荒废、果树无人管理、垃圾堆积,对熊来说,这些地方像不像无人看守的自助餐厅?
还有,传统的熊与人的缓冲带消失了。过去,猎人会定期巡山,熊对人类保持警惕。
如今,猎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日本的持枪许可严格,年轻人不愿接班。2024年全日本持证猎人仅剩不到8万人,而熊的估计数量超过2万头。难怪有一位退休猎人叹息道:以前熊看到人会跑。现在?它们会停下来,盯着你看,像在评估这个人类值不值得怕。
令专家担忧的是,熊也与时俱进,它们仿佛正在“学习”。
日本环境省的行为学家指出,近年来熊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熊们竟然能记住垃圾收集日,准时出现在垃圾站;学会怎样开门把手、怎样扒开冰箱门;在民宅附近徘徊时,不再对人类喊叫或汽车鸣笛感到恐惧;有熊在被驱赶后,会在几天后返回同一地点,执着地完成未竟的觅食任务。
“它们发现了一个秘密:人类其实很脆弱。”一位野生动物学者在报告中警告:“一旦熊意识到人类不会真正反击,它们的行为模式就会彻底改变。”
“熊会开始猎食人类吗?”这个问题本来出于键盘侠们闲聊打趣,可最近在日本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恐慌。虽然专家强调系统性捕猎人类的可能性极低,但不可否认,边界案例正在增加:
2025年,人熊冲突事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50%,因熊致死案例增涨,至少6人死于熊袭击(为近20年最高);熊闯入建筑物事件超过200起,包括学校、超市、加油站…
动物行为学家警告,当满足以下条件时,熊可能转变为主动攻击型:
1.自然食物持续匮乏;
2.频繁接触人类活动区且未受惩罚;
3.意外获得高热量人类食物(垃圾、农作物);
4.将人类与食物来源建立条件反射。
据悉,目前日本已满足前三个条件。第四个条件虽未大规模出现,但文章开头介绍的汤泽市的24小时对峙事件让人担忧:那头熊为什么能够在屋内搜寻食物时表现得异常冷静,完全不像误入迷途的动物?
难道真是山神在迁怒,大自然的反扑警告?在科学视角下,这或是生态系统崩溃的必然结果。目前日本政府已紧急调整政策,例如,放宽在居民区射杀熊的法律限制、增设电围栏和预警系统、推动“熊出没APP”实时通报等。
这并非都市怪谈,而是2025年日本正在发生的现实。日本环境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秋田县警方通报、多地提醒:“如您在日本山区居住或参加近郊活动,请务必:携带熊铃、防熊喷雾,避免独自行动,特别是晨昏时段,不要在户外留置食物或垃圾,遇熊时切勿奔跑,缓慢后退并发出声响。”
山林不能无限开采。尊重自然,才能与野生动物共存。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