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英国-我心目中的剑桥(图)

作者:刘志伟 发表:2008-02-10 23: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就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诗人徐志摩年轻时曾有志于做一个汉密尔顿那样的大政治家,然而,他在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游学剑桥的经历,使其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从此走上了诗人的道路。

他在英国作家狄更生(Dickinson)的帮助下,获得了剑桥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特别生的资格。在英国求学期间,已有妻室的徐志摩,狂热爱上了好友林长民年仅16岁的女儿林徽音。数年后,林徽因却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在英伦求学的徐志摩,追求"至爱"不得,而追求"至知",也因未能正式入籍剑桥,不得不离它而去。

在这双重感情的强烈驱动下,徐志摩即将告别剑桥的时候,内心深处如火山喷涌般抒发了对剑桥的无限眷恋--《再别康桥》。诗歌里,每一道光影、每一条枝叶,都浸透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浓郁情思;每一个韵律,每一句诗行,都唤起起人们对剑桥至柔至美的无限遐想。于是,剑桥也因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成为每个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牛顿和剑桥

在剑桥近800年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在社会各个领域光辉灿烂的明星。在这些璀璨的群星之中,牛顿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有人甚至评价说:"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了牛顿,我们就很难想象当今世界将是一个什么模样。"

1642年的圣诞节,牛顿出生于林肯郡(Lincolnshire)一个农夫家庭。牛顿出生前两个月父亲就已去世,3岁时母亲改嫁,不得不由祖父抚养。1661年2月,牛顿进入剑桥的圣三一学院就读,依靠为富家子弟服务的报酬来支付学杂费。1665年,牛顿获得了圣三一学院的学士学位,3年后,他又获得了圣三一学院的硕士学位。

牛顿毕业后留校任教,但他并不是一名出众的教师,同仁对其教学方法评价不高,学生也不太愿意选修他的课。牛顿平日不修边幅,往往是领带不结,袜带不系,甚至裤子也不钉纽扣,就走进了学校餐厅。

牛顿毕业不久,遭遇一场大瘟疫,他回到家乡逃避瘟疫。这段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的黄金岁月,他用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光学进行研究,而其一生中另外两大成就:微积分和万有引力也是这一时期孕育成形。

牛顿就读时的校舍与家乡苹果树后代

一天,他在家中花园里的苹果树下小坐时,一个苹果落下,触动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然而,沉默寡言的牛顿并未想到去公开发表。1684年8月,牛津毕业的著名科学家哈雷来到剑桥,"哈雷慧星"就是以他的名字所命名。他获知了牛顿的这一科学发现,便竭力说服牛顿将其发表。哈雷把牛顿的手稿亲自送到皇家学会,获得了皇家学会的认可,同意出版。

168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出版,立刻在英国学界引起轰动。牛顿建立的力学体系标志着以哥白尼为开端、对亚里士多德的世界图像所作转变的最后阶段,因而成为近代科学的里程碑。

教堂和酒吧

剑河一线,毫无疑问就是剑桥最优美的"风景区"。圆体教堂修建于1130年诺曼人统治时代,这种造型独特的古老教堂目前在英国仅存4座。商业区里,两座古老而高大的方形塔堡最引人注目,一个是坐落于本尼特街(Bene't Street)南侧的圣本尼特塔堡(St. Bene't),它修建于1025年,有着浓郁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风格,塔堡上6只古钟每个周日的清晨都将准时鸣响;一个是坐落于三一街东的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 the Great),它始建于1205年,早期它是剑桥举行各种重大仪式活动的地方,它高大的方形塔堡内有123级石阶,攀登至塔顶可以一揽剑桥校园的壮观景象。

商业区最知名的酒吧是位于本尼特街北侧的飞鹰酒吧(The Eagle),它与圣本尼特塔堡隔街相对,酒吧里陈列着众多二战时期盟军空军留下的旧物,DNA之父克里克1953年就是在这个酒吧里宣布,他与瓦特森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学院路"西侧的多所学院,都是剑桥城内最古老、最著名的学院,圣约翰学院古老的回廊、三一学院巨大的庭院、王后学院著名的法庭和菲茨威廉博物馆众多的文物都是值得游览的去处。而国王学院高耸的大门和壮观的教堂,无疑是"学院路"上最令人难忘的景观。

剑桥风光

剑河上国王学院一瞥

徐志摩说过:"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剑桥,剑河一线的"风景区"有一个专用名词--"后园"(The Backs)。欣赏剑桥校园风光最佳的角度,是乘船在剑河上倘徉。

可以说,游历剑桥,不乘船游历剑河,就如同游历北京没有去长城一样,留下的必将是深深的遗憾。因为,剑河上的景致是剑桥最美丽的一角,乘船从剑河上倘徉一遭,灵魂犹如被彻天的碧绿、弥漫的宁静、温情的诗意、至柔的清波,彻彻底底地洗礼了一遭。

游览剑河的乘船点在剑河上叫"密尔池塘"(Mill Pond)的地方,从银街(Silver Street)跨河桥东头下桥,或是沿密尔巷(Mill Lane)西行均可抵达。从密尔池塘南下,游客可在剑河上自行划船游览;北上,则由导游撑船引领游客浏览剑河。登上平底木船北上,穿过银街的跨河桥,就是剑桥校园的所谓"后园"。

原来,从剑河可以发现,"学院路"上那些古老的学院--圣约翰学院、三一学院、克莱尔学院、国王学院、圣凯瑟林学院、王后学院,都向游客展示了它们那美丽的背影:圣约翰学院爬满大楼背荫处的青藤,三一学院、克莱尔学院、国王学院、圣凯瑟林学院和王后学院后院巨大的草坪,尤其是国王学院壮观的教堂,从剑河上望去,竟然神奇地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将修长的身姿摇曳进剑河的柔波里--在我心目中,这是剑河上最温情而柔美的一幕。

也是在这一段剑河,那些古老学院跨越剑河的桥梁最是美丽--带着神奇故事的木结构"数学桥"、留下徐志摩对林徽因浪漫情爱的三孔石桥、彩虹般跨越河面的铁桥和引得无数赞美的"叹息桥"。

船行剑河,《再别康桥》中的美景一一呈现在我眼前:那是犹如"夕阳中新娘"的"河畔金柳",那是"在水底招摇"的"软泥上的青荇",那是如同"天上虹"一般的"榆荫下的一潭",那是"在星辉斑烂里放歌"的鳞鳞波光......此时此刻,我生发出李白游历黄鹤楼时的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