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传 孔子问礼

发表:2009-04-08 19:5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图: 孔子向老子问礼

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老子》帛书残片(局部)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碑楼,据传那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

《老子》第一篇开篇明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说的这个非同一般的 "道"究竟是什么?

这个神奇的 "道",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老子告诉我们: "道之为物,惟恍惟忽。恍兮忽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被称为天地之母的 "道",自然就是宇宙万物发生起源的根本了,有研究者指出,有和无是 "道"运作时的两种状态,无是产生天地的动力;有是万物的本始。所以老子最后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个称为宇宙本源的 "道"生发的结果如何呢?老子告诉我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整个宇宙的演变正是在道的作用下开始的。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即顺乎自然和无为。那么,既然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其中是否也包括这个宇宙中那些高于人类的生命的产生和发展?那么他不就是造就这层宇宙生命,包括人类的这层法吗?不就是规范人类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最高法则吗?

如果人类按照这个 "道"的要求去做,不就是一种修道吗?不就是在返本归真吗?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老子同样给出了答案。

老子认为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对名、利的追逐,从而扰乱了人们的心性,失去了本真。仁义、孝慈、忠臣的出现正说明社会道德的败坏。正因为社会中存在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现象,所以人们才向往仁义、孝慈和忠臣。如果人人都相亲相爱,政治清明廉洁,这些就像普通衣食住行一样,没有人会加以倡导。为了让人们可以归真,老子传出了 "道"。

真道是 "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 具有的威力是深不可测的。

对于那些向 "道"之人,如何能让其返本归真呢?老子给出的回答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老子认为要杜绝各种妄念、欲望和执着心,做到无为和清净。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

"清静,才是天下的正道"。(《老子》第四十五章)作为一个真正的修道之人,就要摒弃人世间的一切杂念和欲望。

修道要坚信,老子说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第二十三章)

老子认为要向善。他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第七十九章)

老子认为要重德。他指出什么是真正的有道德,他认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老子》第三十八章)

即使是不修道之人,读了《老子》,也会明白做人的道理。修炼的人不追求人世的一切,不执着于人世的什么聪明、能耐,而求得的是返本归真;不修炼的人正相反,执着于人世的一切利欲。这正说明得到真道是如何的可贵。

老子告诉人们天地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物生死都要顺其自然,因而人们在世间的生活也要顺其自然。

老子指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是说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和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目地。

孔子曾经去向老子请教《礼》方面的学问,老子对他说: "善于经商的人虽然富有但却像什么也不拥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笨的人一样毫不外露。你应该尽快去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

老子问孔子读什么书,孔子说在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读这本书。老子说: "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孔子说: "精髓是宣扬仁义的。"老子说: "所谓仁义,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

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那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

老子又问孔子, "你已经得道了吧?"孔子说: "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道啊。"老子说: "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
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

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都没有说话。

子贡很奇怪的问是怎么回事,孔子说: "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像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我心神不定,已经找不到自己了。"

这就是道和儒的区别, 也就是度人的觉者和人世中的思想家的根本区别。





来源:希望之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