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85%农民工看病首选黑诊所

发表:2009-04-13 13: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3月30日,朝阳区弘善家园工地农民工卢宝军,在黑诊所输液后不治身亡。黑诊所主导的悲剧,再一次发生。即便就在当时,北京市各区县多部门正在联合行动,打击黑诊所、黑药店。

在黑诊所屡禁不止的背后,悄然隐现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农民工们的医疗状况令人担心,他们需要廉价而安全的医疗服务和场所。

近日,本报记者对北京部分工地农民工的医疗状况进行了调查

本报讯 "大不了以后(去小诊所)只拿药,不打针了。"朝阳区弘善家园工地卢宝军事发后,他的一位工友这样表示。他称,看病去大医院太贵,"看不起"。

近日,本报记者对百子湾、左安路等建筑工地的100名农民工抽样调查,85%建筑农民工表示看病首选工地周边的私人小诊所,原因就是省钱,甚至大多人知道"小诊所几乎都无执照,也就是政府说的黑诊所。"

海淀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马琳证实,便宜,是农民工去黑诊所看病的首选原因。

90%工人曾患病

感冒、发烧、腹泻、小外伤等,是建筑农民工常见病。接受采访的100名农民工中,90%表示在打工期间患过病,有吃药打针,甚至是输液的需求。

而工地周边的小诊所占据了农民工医疗市场,记者调查发现,百子湾附近多家工地周边都有私人小诊所存在。弘善家园工人称,卢宝军出事前,工地周边至少有三四家私人小诊所,事后大多被取缔。

100名农民工中,去过小诊所的49名农民工无一例外地称,从未要求看诊所、医生的资质,"想都没想过。"

"看病便宜最重要"

卢宝军出事后,弘善家园工地开会,不让再去私人小诊所看病了。"大不了只拿药,不打针、输液了。"4月1日,该工地多名工人说,生病还是会去小诊所,"就算明知道可能会出事。"

"看病便宜最重要。"工人们称,工地一般远离大医院,去大医院看病要坐车、排队、挂号,但最重要的是"检查费、治疗费、药费都贵"。

一个尴尬的医务室

毋庸置疑,北京市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农民工医疗难的问题。

一个稍显尴尬的现实是,卢宝军所在的弘善家园工地,其实有自己的医务室---去年3月,这个北京市目前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其医务室成立时曾被广泛报道。北京市卫生局称,该医务室的建立将为解决建筑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提供经验。北京市建委人员曾表示,为农民工建医疗站这一模式,将在大型建筑工地推广。

而记者调查后发现,事实上,卢宝军的很多工友,并不知道这个诊所;而一些知道的工人,也因认为"价格肯定比外面的贵"等原因,不去这个诊所看病。

马琳称,目前海淀区卫生监督所正在考虑向政府提出建议,在外来人口聚居区域,由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资,建设简易诊所,以解决外来人员的就医问题。

被冷落的工地医务室

弘善家园开发商出资设立工地医务室,但许多工人不知

●地点:朝阳区弘善家园工地 工人数量:近万人 现状:工地设有医务室

尽管工地设有自己的医务室,但在记者询问的近百名工人中,绝大部分没听说过工地医务室。

"一年多了,一直开着。"该医务室的医生说,对于卢宝军在黑诊所看病死亡,"我们也很无奈"。

这家由开发商出资建设的医务室,在实际中被工人们冷落。卢宝军死亡后,医务室的指示牌被贴到了醒目处。

医生来自退休返聘

"工资是开发公司发。"医务室的医生说,该医务室属于北京市崇文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医务室配备人员的工资由开发公司发放,但未透露具体金额。

公开资料显示,弘善家园医务室面积500平方米,设有全科诊室、治疗室、输液室、处理室、药房等。配备2名医生、3名护士和1名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来自正规医院的退休返聘人员。

开发公司相关人员称,公司给他们发固定工资,医务室是公益性质的,只能治一些常见病,药品是平价药,检查费和治疗费减半,根本挣不了钱,"养着医生给工人看病。"

北京市卫生局人员也曾表示,该医务室按照农民工的数量,由开发公司出资拨款。

开发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工地建医务室投资并不很大,只是多给几个人发工资,但相关审批程序、人员选择等并不容易,需要北京市建委、卫生局和区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一般的开发公司很少自掏腰包办医务室。"

看病费用减一半

4月10日下午,一名工人手指缠着纱布走出医务室。他称,干活时手指戳伤,到医务室打了一针,开了一盒消炎药,共花了10多元,"不用挂号,的确挺便宜。"

医务室医生称,每天早上8点半-晚上9点他们都上班,多的时候他们一天接诊一二十人,少的时候一天几个。他称,农民工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所都能治疗,原则上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而且是拆盒卖药。各工程部都给工人办了医疗卡,持卡享受检查费、治疗费优惠一半。

据介绍,该医务室专为弘善家园的1.5万农民工(全部工程人数)服务,挂号费、医疗手册费全免、检查费、治疗费优惠一半,药品从崇文区医疗站直接购进,实现了"零差价"。

许多工人"不知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边是去过该医务室的农民工都说满意。而一边,很多工人"不知道有医务室"。

一名在工地工作近一年的工人说,他所在的班三四十人,都从来就没听说过有医务室。住医务室附近宿舍的工人称,的确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

弘善家园医务室,位于工人生活区西北角,从生活区大门到医务室,需要拐好几个弯儿。医务室和工人生活区隔着一扇经常虚掩着的大铁门,医务室的牌子挂在铁门内,外面根本看不到。

此外,多名工人表示,刚到工地时,听工头说过有医疗卡,但一直没拿到手。

医务室的医生称,工人要办医疗卡需要找所在的工程项目部,医务室不负责办卡,只是见卡看病。

"办一张卡需要交20块钱。"一工程办公室人员说,医疗卡不记名、不挂失,工人之间都可以用,办公室有4张,工人们需要可以借来用。

多名工人表示,去办公室借卡太麻烦,并且,20元的收费太高,"没人总闹病,去医务室优惠的钱,还不够办张卡的"。

宣传板贴进生活区

卢宝军出事后,弘善家园医务室的指示牌和宣传板贴到了每个项目部生活区内。宣传板上除了标明营业时间、挂号费、医疗手册费全免等优惠外,还留下了医务室的电话。

一名工人称,他没有医疗卡,前天按着指示牌找到医务室看病,医生登记后也给诊治,给他开了两板消炎药,"挂号不收费,一共花了2块钱。"他笑着说。

"但还是有工人说药贵。"医务室医生称,一些工人认为小诊所的药比医务室便宜,但不知道小诊所都是从非正规渠道进药,安全和质量都没有保障。

"小诊所不会故意治死人"

工人老刘一般自己从家里带药,称如果看病也只会去小诊所

●地点:百子湾赛洛家园工地 工人数量:约2千人 现状:工地没有医务室

"管发烧的,管拉稀的,管胃疼的。"百子湾附近赛洛家园工地宿舍,工人老刘拿出从河北老家带来的布包,里面装着各种药。

老刘在北京干了20多年建筑工,他说,很多工友都是这样,每次出来打工,都会带一些常用药,"北京买药贵,老家药便宜。"

老刘说,如果药用完了,他也肯定只会去工地外的小诊所看看,他认为,小诊所的"医生"也不是一点儿医术都没有,"有些还是老乡,不会故意治死人。"

过期药照样吃

建筑工人每天活动量大,身体一般都很好,但感冒、腹泻和小外伤是难免的,得了大病会回家治疗,"病秧子(常年有病的)就不出来打工了。"老刘说。

布包内的药有很多是单片的,无法辨别有效期,有的甚至没有药名,"过期也没事,这些药管事,城里的贵还不管事。"

老刘称,他曾去药店买过药,老家卖5块钱的,北京的药店卖10块钱,"家里的药吃一片管事,这里的得吃两片。"

不敢再去大医院

唯一的一次到大医院看病的经历,让老刘从此不敢再去大医院,"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够大医院输一次液。"

今年刚来时,老刘曾发过一次烧,去朝阳医院看病,挂号、检查、输液,一次花了将近200元。"医生说还得输两天,我都没敢再去,再去这个月的生活费都没了。"

小诊所受欢迎

"小诊所比去年少多了。"老刘说,以前工地附近有许多小诊所,"就在街面挂着牌子,不用打听"。

今年,不少小诊所都不开了,工人们晚上收工后去溜达,都会打听一下哪有小诊所,"回去告诉老乡,省得看病、买药找不到地方。"

老刘称,小诊所没有诊费、开药能散着买,输液打针也便宜,这些的确是农民工需要的。

工地旁社区医院受欢迎

美利山工地靠近一社区卫生站,诊费便宜吸引工人就医

●地点:美利山工地 工人数量:近千人 现状:工地没有医疗室,紧挨社区卫生站

"看病?去工地旁边的社区医院啊。"美利山工地,20名接受采访的工人中,有7人表示,自己曾去附近的社区医院看过病。

工人们所说的社区医院,是百子湾社区卫生服务站,距离该工地很近。5名医生,5名护士,沿海赛洛城小区居民和美利山工地工人都可以就医。

卫生站医生称,每天都会有五六名工人来看病,通常都是感冒、发烧和一些外伤。

看病时,挂号费5毛钱,常见病的诊费2.5元,药都是平价药,"5块钱进的,给患者也5块钱,比药店便宜些。"医生说,小感冒直接拿药,10块钱就够;外伤简单的消毒、敷药、包扎,也就十多元。医生们称,给农民工看病,他们会考虑使用一些"又管用又便宜的药"。

该卫生站可作血常规、尿常规检测,但透析、B超等检查就得去大医院。

"安全、正规、相对便宜。"这是工人们选择服务站的原因,但不治疗"拉肚子"等疾病,"不卖散装药"等原因,又使得一些工人依然会去小诊所。

对此,卫生站医生说,这是有关部门的规定,并且一般成盒的感冒药等,一盒就是三天的药量,不会有很大浪费。

建筑工地是否必须设诊所?

并无规定工地须设诊所

农民工聚集的工地是否必须设立诊所?北京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目前,卫生部门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划,是针对每千人口需要接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量来要求建设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会针对某个具体工地、某个特殊人群设立诊疗机构。

海淀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马琳说,目前,只有一些大型建筑公司在规模比较大的建筑工地上,设有诊所。

依托社区能否解决工人看病难?

社区卫生站难满足需求

而针对美利山工地工人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例子,马琳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的是8小时工作制,其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周边常住居民家庭中的老人,很难满足每天满负荷工作的农民工需求。

外来人口聚居区设简易诊所

对于农民工等外来人口的医疗需求现状,马琳介绍,目前海淀区卫生监督所正在考虑向政府提出一个建议,在外来人口聚居区,能否由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资,拿出几间房屋,在卫生监督部门指导下改造为简易诊所,由区卫生局或公共委配送社区零差价药品;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想法,由卫生部门代为招聘、培训一些医生,甚至可以有来自外来务工人员集中输出地的医生,但他们须承诺诊所24小时开诊,使用政府配给的基本药物,并遵循基本的医疗安全规范,发现危重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及时履行报告责任,协助向医院转诊。

但是,医生异地行医的问题,目前还等待新医改对医生多点执业约束政策的放宽。






来源:新京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