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85%農民工看病首選黑診所

發表:2009-04-13 13: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3月30日,朝陽區弘善家園工地農民工盧寶軍,在黑診所輸液後不治身亡。黑診所主導的悲劇,再一次發生。即便就在當時,北京市各區縣多部門正在聯合行動,打擊黑診所、黑藥店。

在黑診所屢禁不止的背後,悄然隱現的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現實:農民工們的醫療狀況令人擔心,他們需要廉價而安全的醫療服務和場所。

近日,本報記者對北京部分工地農民工的醫療狀況進行了調查

本報訊 "大不了以後(去小診所)只拿藥,不打針了。"朝陽區弘善家園工地盧寶軍事發後,他的一位工友這樣表示。他稱,看病去大醫院太貴,"看不起"。

近日,本報記者對百子灣、左安路等建築工地的100名農民工抽樣調查,85%建築農民工表示看病首選工地周邊的私人小診所,原因就是省錢,甚至大多人知道"小診所幾乎都無執照,也就是政府說的黑診所。"

海淀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馬琳證實,便宜,是農民工去黑診所看病的首選原因。

90%工人曾患病

感冒、發燒、腹瀉、小外傷等,是建築農民工常見病。接受採訪的100名農民工中,90%表示在打工期間患過病,有吃藥打針,甚至是輸液的需求。

而工地周邊的小診所佔據了農民工醫療市場,記者調查發現,百子灣附近多家工地周邊都有私人小診所存在。弘善家園工人稱,盧寶軍出事前,工地周邊至少有三四傢俬人小診所,事後大多被取締。

100名農民工中,去過小診所的49名農民工無一例外地稱,從未要求看診所、醫生的資質,"想都沒想過。"

"看病便宜最重要"

盧寶軍出事後,弘善家園工地開會,不讓再去私人小診所看病了。"大不了只拿藥,不打針、輸液了。"4月1日,該工地多名工人說,生病還是會去小診所,"就算明知道可能會出事。"

"看病便宜最重要。"工人們稱,工地一般遠離大醫院,去大醫院看病要坐車、排隊、掛號,但最重要的是"檢查費、治療費、藥費都貴"。

一個尷尬的醫務室

毋庸置疑,北京市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農民工醫療難的問題。

一個稍顯尷尬的現實是,盧寶軍所在的弘善家園工地,其實有自己的醫務室---去年3月,這個北京市目前最大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其醫務室成立時曾被廣泛報導。北京市衛生局稱,該醫務室的建立將為解決建築農民工看病難、看病貴提供經驗。北京市建委人員曾表示,為農民工建醫療站這一模式,將在大型建築工地推廣。

而記者調查後發現,事實上,盧寶軍的很多工友,並不知道這個診所;而一些知道的工人,也因認為"價格肯定比外面的貴"等原因,不去這個診所看病。

馬琳稱,目前海淀區衛生監督所正在考慮向政府提出建議,在外來人口聚居區域,由當地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出資,建設簡易診所,以解決外來人員的就醫問題。

被冷落的工地醫務室

弘善家園開發商出資設立工地醫務室,但許多工人不知

●地點:朝陽區弘善家園工地 工人數量:近萬人 現狀:工地設有醫務室

儘管工地設有自己的醫務室,但在記者詢問的近百名工人中,絕大部分沒聽說過工地醫務室。

"一年多了,一直開著。"該醫務室的醫生說,對於盧寶軍在黑診所看病死亡,"我們也很無奈"。

這家由開發商出資建設的醫務室,在實際中被工人們冷落。盧寶軍死亡後,醫務室的指示牌被貼到了醒目處。

醫生來自退休返聘

"工資是開發公司發。"醫務室的醫生說,該醫務室屬於北京市崇文區城市建設開發公司,醫務室配備人員的工資由開發公司發放,但未透露具體金額。

公開資料顯示,弘善家園醫務室面積500平方米,設有全科診室、治療室、輸液室、處理室、藥房等。配備2名醫生、3名護士和1名管理人員,醫護人員來自正規醫院的退休返聘人員。

開發公司相關人員稱,公司給他們發固定工資,醫務室是公益性質的,只能治一些常見病,藥品是平價藥,檢查費和治療費減半,根本掙不了錢,"養著醫生給工人看病。"

北京市衛生局人員也曾表示,該醫務室按照農民工的數量,由開發公司出資撥款。

開發公司相關人員表示,工地建醫務室投資並不很大,只是多給幾個人發工資,但相關審批程序、人員選擇等並不容易,需要北京市建委、衛生局和區政府的支持和協調,"一般的開發公司很少自掏腰包辦醫務室。"

看病費用減一半

4月10日下午,一名工人手指纏著紗布走出醫務室。他稱,幹活時手指戳傷,到醫務室打了一針,開了一盒消炎藥,共花了10多元,"不用掛號,的確挺便宜。"

醫務室醫生稱,每天早上8點半-晚上9點他們都上班,多的時候他們一天接診一二十人,少的時候一天幾個。他稱,農民工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所都能治療,原則上是"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而且是拆盒賣藥。各工程部都給工人辦了醫療卡,持卡享受檢查費、治療費優惠一半。

據介紹,該醫務室專為弘善家園的1.5萬農民工(全部工程人數)服務,掛號費、醫療手冊費全免、檢查費、治療費優惠一半,藥品從崇文區醫療站直接購進,實現了"零差價"。

許多工人"不知道"

記者採訪瞭解到,一邊是去過該醫務室的農民工都說滿意。而一邊,很多工人"不知道有醫務室"。

一名在工地工作近一年的工人說,他所在的班三四十人,都從來就沒聽說過有醫務室。住醫務室附近宿舍的工人稱,的確聽說過,但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

弘善家園醫務室,位於工人生活區西北角,從生活區大門到醫務室,需要拐好幾個彎兒。醫務室和工人生活區隔著一扇經常虛掩著的大鐵門,醫務室的牌子掛在鐵門內,外面根本看不到。

此外,多名工人表示,剛到工地時,聽工頭說過有醫療卡,但一直沒拿到手。

醫務室的醫生稱,工人要辦醫療卡需要找所在的工程項目部,醫務室不負責辦卡,只是見卡看病。

"辦一張卡需要交20塊錢。"一工程辦公室人員說,醫療卡不記名、不挂失,工人之間都可以用,辦公室有4張,工人們需要可以借來用。

多名工人表示,去辦公室借卡太麻煩,並且,20元的收費太高,"沒人總鬧病,去醫務室優惠的錢,還不夠辦張卡的"。

宣傳板貼進生活區

盧寶軍出事後,弘善家園醫務室的指示牌和宣傳板貼到了每個項目部生活區內。宣傳板上除了標明營業時間、掛號費、醫療手冊費全免等優惠外,還留下了醫務室的電話。

一名工人稱,他沒有醫療卡,前天按著指示牌找到醫務室看病,醫生登記後也給診治,給他開了兩板消炎藥,"掛號不收費,一共花了2塊錢。"他笑著說。

"但還是有工人說藥貴。"醫務室醫生稱,一些工人認為小診所的藥比醫務室便宜,但不知道小診所都是從非正規渠道進藥,安全和質量都沒有保障。

"小診所不會故意治死人"

工人老劉一般自己從家裡帶藥,稱如果看病也只會去小診所

●地點:百子灣賽洛家園工地 工人數量:約2千人 現狀:工地沒有醫務室

"管發燒的,管拉稀的,管胃疼的。"百子灣附近賽洛家園工地宿舍,工人老劉拿出從河北老家帶來的布包,裡面裝著各種藥。

老劉在北京干了20多年建築工,他說,很多工友都是這樣,每次出來打工,都會帶一些常用藥,"北京買藥貴,老家藥便宜。"

老劉說,如果藥用完了,他也肯定只會去工地外的小診所看看,他認為,小診所的"醫生"也不是一點兒醫術都沒有,"有些還是老鄉,不會故意治死人。"

過期藥照樣吃

建築工人每天活動量大,身體一般都很好,但感冒、腹瀉和小外傷是難免的,得了大病會回家治療,"病秧子(常年有病的)就不出來打工了。"老劉說。

布包內的藥有很多是單片的,無法辨別有效期,有的甚至沒有藥名,"過期也沒事,這些藥管事,城裡的貴還不管事。"

老劉稱,他曾去藥店買過藥,老家賣5塊錢的,北京的藥店賣10塊錢,"家裡的藥吃一片管事,這裡的得吃兩片。"

不敢再去大醫院

唯一的一次到大醫院看病的經歷,讓老劉從此不敢再去大醫院,"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就夠大醫院輸一次液。"

今年剛來時,老劉曾發過一次燒,去朝陽醫院看病,掛號、檢查、輸液,一次花了將近200元。"醫生說還得輸兩天,我都沒敢再去,再去這個月的生活費都沒了。"

小診所受歡迎

"小診所比去年少多了。"老劉說,以前工地附近有許多小診所,"就在街面掛著牌子,不用打聽"。

今年,不少小診所都不開了,工人們晚上收工後去溜躂,都會打聽一下哪有小診所,"回去告訴老鄉,省得看病、買藥找不到地方。"

老劉稱,小診所沒有診費、開藥能散著買,輸液打針也便宜,這些的確是農民工需要的。

工地旁社區醫院受歡迎

美利山工地靠近一社區衛生站,診費便宜吸引工人就醫

●地點:美利山工地 工人數量:近千人 現狀:工地沒有醫療室,緊挨社區衛生站

"看病?去工地旁邊的社區醫院啊。"美利山工地,20名接受採訪的工人中,有7人表示,自己曾去附近的社區醫院看過病。

工人們所說的社區醫院,是百子灣社區衛生服務站,距離該工地很近。5名醫生,5名護士,沿海賽洛城小區居民和美利山工地工人都可以就醫。

衛生站醫生稱,每天都會有五六名工人來看病,通常都是感冒、發燒和一些外傷。

看病時,掛號費5毛錢,常見病的診費2.5元,藥都是平價藥,"5塊錢進的,給患者也5塊錢,比藥店便宜些。"醫生說,小感冒直接拿藥,10塊錢就夠;外傷簡單的消毒、敷藥、包紮,也就十多元。醫生們稱,給農民工看病,他們會考慮使用一些"又管用又便宜的藥"。

該衛生站可作血常規、尿常規檢測,但透析、B超等檢查就得去大醫院。

"安全、正規、相對便宜。"這是工人們選擇服務站的原因,但不治療"拉肚子"等疾病,"不賣散裝藥"等原因,又使得一些工人依然會去小診所。

對此,衛生站醫生說,這是有關部門的規定,並且一般成盒的感冒藥等,一盒就是三天的藥量,不會有很大浪費。

建築工地是否必須設診所?

並無規定工地須設診所

農民工聚集的工地是否必須設立診所?北京市衛生局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解釋說,目前,衛生部門制定的區域衛生規劃,是針對每千人口需要接受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量來要求建設相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會針對某個具體工地、某個特殊人群設立診療機構。

海淀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馬琳說,目前,只有一些大型建築公司在規模比較大的建築工地上,設有診所。

依托社區能否解決工人看病難?

社區衛生站難滿足需求

而針對美利山工地工人到附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看病的例子,馬琳認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的是8小時工作制,其服務對象也主要是周邊常住居民家庭中的老人,很難滿足每天滿負荷工作的農民工需求。

外來人口聚居區設簡易診所

對於農民工等外來人口的醫療需求現狀,馬琳介紹,目前海淀區衛生監督所正在考慮向政府提出一個建議,在外來人口聚居區,能否由當地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出資,拿出幾間房屋,在衛生監督部門指導下改造為簡易診所,由區衛生局或公共委配送社區零差價藥品;考慮當地居民的需求和想法,由衛生部門代為招聘、培訓一些醫生,甚至可以有來自外來務工人員集中輸出地的醫生,但他們須承諾診所24小時開診,使用政府配給的基本藥物,並遵循基本的醫療安全規範,發現危重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必須及時履行報告責任,協助向醫院轉診。

但是,醫生異地行醫的問題,目前還等待新醫改對醫生多點執業約束政策的放寬。






来源:新京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