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稱母語決定音樂技能 中國人天生優勢

發表:2004-11-24 06: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母語與人的音樂天分有著內在的聯繫。亞洲語種的人,尤其是中國人,由於母語的關係理論上更容易產生音樂天才。

  根據上週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美國聲學研究會週會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個人的母語不僅會影響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定調的能力,而且還會影響個人彈奏樂器的能力。在語言和音樂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即使是不涉及任何文字內容的樂曲,也會忠實地反映出作曲家母語影子。

  研究進一步顯示:完美的定調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而一些亞洲語種的人在這方面有著天生的優勢,並且這種能力會被作曲家帶入了他們創作的音樂作品當中。

  聖地亞哥大學心理學教授黛安娜.道夫,測試了88位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的定調能力。那些學生甚至不需要基準音的幫助就可以擁有完美的定調能力,同時這些學生的中國普通話發音都相當標準。

  這與亞洲語言中的聲調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中國普通話、廣東話、泰國話和越南話,要求說話人調整舌頭和聲調來表達音近而意不同的詞語。例如,在普通話中,「ma」這個音的不同聲調可以表達「媽」、「麻」、「馬」或者是「罵」等等很多意思,這都要取決於說話者舌頭的變化。

  儘管早期的音樂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精準定音的能力,但是,研究發現,學生的母語對定音能力的影響更大。對於那些從4、5歲就開始進行音樂訓練的學生來說,74%說中國普通話的學生都具有非常好的定調能力,而英語母語的學生這個比例只佔到14%。

  道夫說:「我想這些研究結果是由於一部分說中國普通話的學生,從小就開始不知不覺地進行語言聲調的訓練--或者換句話說,那些以非聲調語言為母語的人很少具有這種能力(大概10,000個人中有不到一個有這樣的能力),這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習慣用不同的聲調來表達不同的意思。」但是她相信,如果所有的孩子從小就進行語言聲調的訓練的話,那麼他們都將擁有完美的定調能力。

  從事此項研究的另一位科學家,聖地亞哥的神經系統科學院研究者安尼羅德.派特對這項發現很感興趣。她說:「我非常驚訝中國音樂家中具有完美定調能力的人數比例如此之高,這項研究成果絕對是真實可信不摻水分的。現在我研究的重點是:影響定調能力的關鍵因素是語言本身,而不是接受很多音樂訓練。」

  派特在研究中繪製了操英語和法語者語言速度和重音的模式圖,以及聲調圖。然後她又使用同樣的技術,繪製英國和法國著名作曲家寫的古典音樂作品的節奏和音調圖。她發現,作曲家說母語的方式,真實地反應在他們音樂作品中的重音和聲調裡面了。換句話說,她發現作曲家的作品是他們母語中原始發音的真實體現,是一面「音樂的鏡子」。

  「我們展示的技術可以用於任何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和音樂,」派特說,甚至爵士樂都能反映出作曲者的母語情況,但是,流行音樂還是個謎,需要進一步研究。「流行音樂可能包括很多借鑒其他文化而來的音樂風格,這可能會產生一些混淆之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