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型的經濟成長模式,造就了不少彼岸沿海地方先富起來;就以號稱「中國首富」的浙江省來說,除了富翁多、私營企業多之外,「成長的痛苦」也讓這個以上市公司多、富人多著稱的省份開始省思,未來經濟要如何走下去。
投資率上升效果卻下降
雖然浙江在經濟的表現非凡,不過仍得面對一些不光彩的數據。就以能源消耗數量來看,浙江每億美元GDP就要消耗七.七萬噸標準煤當量,但一些高收入的先進國家,則僅有二.九萬噸標準煤當量;是否以資源換成長,光看這個數字高下立判。
另外,浙江自改革開放以來,年均GDP成長率在一二%,居大陸全國之冠;但近年來,卻出現了投資率持續上升,但投資效果係數卻下降的情況。
近二十年來,浙江投資增長速度明顯要快於生產總值的成長率,固定資產投資相當於生產總值的比率,從改革開放的一九七八年的一八.八%,一路上升到二○○三年的五三.二%。對過度依靠投資基礎建設、房地產、蓋新廠房來刺激經濟成長,已出現了不小的反對聲浪。
在中國大陸的經濟結構中,浙江還算是比較好的省份;相對來說,其他地區,這種經濟粗放增長對資源合理配置的傷害更嚴重。
浙江率先在經濟上成就一番新氣象,同時在反省過度浪費資源方面也有不少論述。一份來自浙江省政府贊助的調查報告就顯示,在資金要素上,大陸長期實施低利率政策,從改革開放至今,有三分之一強的年份,銀行利率,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上呈現負利率現象。
實際利率超過二%的年份大約也只有三分之一;這種人為壓低資本使用成本,導致資金無法反映供需關係,並創造了資金的過度需求;同時資金債務約束力不夠,還有長期資本市場中,充斥著「圈錢」等問題,都導致了對資金的過度需求與低效率的利用。
為了招商低價經營土地
土地同樣面臨低效率的使用,因為在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城市裡則是一律國有,地方政府擁有對土地的徵用、拍賣和處置的權力。一般來說,在追求短期經濟成長的「政績」壓力下,許多地方官員把「經營土地」作為一種重要施政手段,為了招商低價徵用並且出讓土地。
浙江省的第一學府浙江大學,其管理學院副院長賈生華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要改變粗放經濟成長方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改革政府行為。」
這些長期觀察浙江以資源換經濟成長的學者建議,把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確實轉到提高經濟成長品質和效益上,實現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的戰略性轉變,才是釜底抽薪之計。
經濟起飛快環境遭破壞
實際上,不只浙江出現以土地、勞力、能源,甚至低成本資金來換取經濟的快速增長。最近西方媒體頻頻造訪廣東佛山、東莞等珠三角經濟發達區域,拍攝與採訪內容不外乎,處理來自歐美的垃圾換利潤,但迎來得卻是大地的哀嚎,自然環境被破壞的體無完膚。
即使這類的專題報導有其局部性,不過當地官員也不得不承認,過度沒有節制的開發利用資源,賺取的利益,遠不足以支應環保費用,問題嚴重情況不輸給其他開發中國家。
然而大陸官方從中央到地方,也都在反思這個問題,至少沿海城市已經注意到了。資源的浪費,可能一去不回頭,近一、二年來,包括珠江、長江三角洲等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都對所有企業嚴格要求環保,不就是對「成長的痛苦」警訊,發出的最確切的反應。
来源:萬維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