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中國傳統的畫境

作者:正新 發表:2010-04-28 12: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我們中國文化裡面,繪畫能反映出文化裡非文字所能表達其間的微妙神義,摶之不可得,唯能筆下生花,縱橫成諸仙妙境,招人脫去世間一切的褻衣披髮入山,去尋找自宇宙無數劫來生命的永恆。

其中早期的大幅的作品,如《鹿鳴圖》,據說成於六朝,火色芳菲,空朦含邈,森林蓊鬱,在萬般俱靜裡鹿做長鳴,遠處山白如霓忽隱忽現。觀之心生欣喜,此中畫境出入當時西域佛家三昧,似非中國的筆意,不知何賢為之?

總的來說,中國繪畫是道家文化的表演,幾乎無處不在,就算是受西方釋教諸法皆空的影響,而最後表現出來的卻還是中國道家的內涵。

顧愷之的畫,不須說了,因為如此之飛靈輕動,本來就是真人的舉止。展子虔的《游春圖》,山形山態也祗在蓬萊三山上落筆。大唐李氏讚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一代畫境筆風,自然也為玄都之選。

既然其中的宗門如此,那麼其餘的子孫不足論矣。宋如此、元如此,明亦然。

五代之《朝元仙仗圖》與宋之《三官圖》,或玉女成列,或金童為班,或太乙星宿,或龍部,或山神,或水妖,堪稱彙集天下道家神仙之眾的絕響。

小的時候去一山廟,看見壁畫上畫的呂洞賓醉酒圖,旁邊有阿娜鬼物,頭生柳樹,雙肩嵯岈抱一酒罈做西向之瞰,饒有道家論精說鬼的趣味。問之成畫之年代,答曰明朝。

古代畫家對神的敬信和自己的修為,常常能繪出內心的清淨的境界,即神的境界。現代人很少人能領會中國畫境的秘密了。現代人心不敬,境不清,賦形寫物往往徘徊在一個始終低俗惡劣的區域內。以現代變異的渾濁而庸俗的眼光觀照古代中國的繪畫,自然不能貼近古人心。貶抑古代繪畫也就不足為怪了。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