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馬爾薩斯怪圈」或將再現 (圖)

作者:竇含章 發表:2010-10-25 14: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場危機也許正在悄然臨近。

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裏,隨著小麥、玉米、白糖、棉花等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輪番暴漲,一場席捲全球的農業危機事實上已經逐漸顯形。可以預見,如果2011年全球氣候無法回歸正常軌道的話,這場危機就可能急劇升級,造成世界部分地區出現社會動盪和大面積飢荒,其破壞性和致命性甚至將超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從而印證著名的馬爾薩斯預言。

馬爾薩斯這位生於18世紀的英國人口學家,通過一個簡單的模型斷言,人類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長,那麼就一定會週期性地出現食物供給趕不上人口增長需求的現象。而每當食物供給滿足不了人口需求,就會出現戰爭、瘟疫、飢荒等各種罪惡,直到這些罪惡消滅足夠的人口使食物供給大於人口需求,人口才會重新實現增長。這一預言冷酷而可怕,可不幸的是,在歷史長河的許多時期,人類都是在這種增長—消滅—再增長—再消滅的怪圈中往復循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才似乎擺脫了這一魔咒。可是,最近一段時間的全球農產品價格暴漲卻再次敲響警鐘,提醒人們,馬爾薩斯怪圈也許並未遠去。

全球糧食危機不是必然發生,但是它即將發生的概率將遠超以往。這是因為,當前全球農產品生產存在著嚴重的區域不均衡,這種不均衡通過各國不同政策取向效果的長期積累和氣候異常的推動,正在不斷放大,向著極度失衡的局面發展。而儘管全球糧食總產量在理論上仍可滿足全世界人口的消費需要,但由於糧食產量與人口分布嚴重失衡,馬爾薩斯怪圈仍會再現。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研究結果,現在全世界可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面積約為42億公頃,相當於目前世界所有農地面積的近三倍。這意味著世界可耕地面積仍有巨大擴展潛力,可問題是,這些潛在可耕地絕大部分分布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巴西等極少數國家,這些國家在農產品完全可以自給的情況下,對開發剩餘可耕地動力不足。而中國、巴基斯坦和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的可耕地面積已經接近極限,在城市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耕地面積不僅沒有增加,近年來反而呈現出持續減少的局面。

鄰家有餘糧,不等於鄰家就會開倉放糧,恰恰相反,你越是缺糧,鄰家就越會收緊糧口袋抬高價格。以今年的食糖、棉花為例,在2009—2010年度,巴西蔗糖和美國棉花,都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大豐收,但是,這兩個國家並沒有在國際市場上低價傾銷,而是想著法兒的減慢出口速度,不斷炒高食糖棉花價格。這是因為,由於氣候異常,巴基斯坦等一些人口大國今年的食糖和棉花都出現了大規模減產,本國供應出現巨大缺口,急需大規模進口。在這種背景下,巴西食糖的裝運速度和美國棉花的採摘速度都變得異常拖沓,在巴西港口等待裝糖的輪船排起了長隊,要一週甚至兩週時間才能開始裝船。而國際市場的原糖和棉花價格也坐上了火箭,不斷暴漲,令進口國叫苦不迭。

最令人憂慮的是,此輪農產品漲價,是所有產品集體上漲,而不是某個品種的結構性上漲。這就意味著在下一年度,市場經濟中的高價格刺激產量增長的規律將會失靈,因為每一種作物都漲價了,所以每一種作物都很難通過擴大種植面積來提高產量,在耕地面積和氣候環境的硬約束下,農產品產量仍難以大幅增長。

現在,全球多種農產品庫存都處於近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農產品進口大國都處於不斷拋儲的階段。這些國家在2009—2010年度,庫存基本沒有得到有效補充,這意味著,其調控能力嚴重弱化,如果2011年全球繼續出現氣候異常,這些國家將面臨內無庫存可應急,外無低價農產品可買的嚴峻局面。

在當前的嚴峻局面下,中國應該重新審視農業在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中國人必須意識到,離開iphone4、寶馬中國人照樣可以生存,可離開糧食,中國就會滅亡。我們必須意識到,農產品價格暴漲還只是一個開始,如果再不將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置於優先一切的位置,中國未來將會任人宰割。

来源:中國證券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